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2017 第二屆內蒙古青年電影周】——你想知道的都在這裡!

【2017 第二屆內蒙古青年電影周】——你想知道的都在這裡!

編者按

這是遼闊星空下的一場夢幻展映,這是狂野草原上的一顆浪漫情懷,這是有關於電影,也有關於文化,是有關於我,也有關於你。電影展與你,再也不是遙遠和疏離。

內蒙古青年電影周——內蒙古首個以電影為主題,針對熱愛電影的人所創辦的電影文化交流平台。犴達罕藝術營地——在距離呼和浩特七十公里的希拉穆仁草原,不同藝術家在草原上的交流活動,關於藝術、生活、自我探索和感知。

9月10到17日,第二屆內蒙古青年電影周。來了!

他們包括

1

==== 劇情長片 ====

《K》

2015

85分鐘

土地調查員K穿越飛沙的曠野,

來到春暖花開的鄉鎮,

他抵達時是陽光普照的午後,

村子一下子甦醒過來。

無數的迴廊和弄堂,

收音機播出40年代爵士樂,

電話是轉盤的古老款式,

頭頂珍寶機越過發出巨響,

時空現在還是過去都分不清楚。

K在村長書記官員身上,

經歷一次次的挫折,

重複得像輪迴,卻每每有啟示。

看不見的城堡隱沒在艷陽中,

不知近還是遠。

導演簡介

Emyr ap Richard

1981年出生於威爾士卡馬遜郡。

曾經在威爾士語電視台S4C工作,

搬到了內蒙古後,

成為了一名自由攝影師、

作家和英語/蒙語翻譯者。

擔任過Lonely Planet的自由撰稿人。

其攝影作品也獲得過很多榮譽。

與布拉格合作了兩部電影作品:

《The First Aggregate》(2010)

《K》(2015)

額德尼寶力格

1978年出生於內蒙古鄂爾多斯,

畢業於內蒙古藝術學院美術專業。

曾經是一名自由室內設計師,

後來在內蒙古電視台拍攝紀錄片,

同時也為多部電影擔任劇照攝影師,

包括2009年由巴音額日勒導演的傳記片《斯琴杭茹》。其製作的《敖包》,

是一部關於內蒙古傳統習俗的紀錄片,

不僅獲得獎項,

還在2010年上海世博會展放。

與Emyr ap Richard合作了兩部電影作品

《The First Aggregate》(2010)

《K》(2015)

2012 《The First Aggregate》

都靈國際電影節,官方提名

莫斯科國際電影節

獲得獎項:

最佳男演員-宏通巴圖(Huntun Batu )

(都靈國際電影節)

2015 《K》

第45屆 柏林國際電影節 論壇單元

第39屆 香港電影節 主要競賽單元

第44屆 紐約市現代美術館 入圍「新導演/新電影」

第17屆 台北電影節

第18屆 GUANAJUAT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第17屆 edition of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Film by the Sea

第14屆 Inverness Film Festival

第13屆 vienna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2015 Sakhalin IFF:THE MAIN FILMS 展映

2015 PEACE & LOVE FILM FESTIVAL

2015年東京中國獨立電影展

2017年台北文學季.文學閱影展

IFF Pacific Meridian(海參崴太平洋子午線)

獲得獎項:

新秀電影競賽評審團獎

費比西獎(2015年香港電影節)

導演: Emyr ap Richard, 額德尼寶力格

編劇: Emyr ap Richard

製片人:賈樟柯,劉念,Emyr ap Richard,王思靜

攝影:馬修(MATTHIEU LACLAU)

美術:Emyr ap Richard, 額德尼寶力格

錄音: 費庚

音樂: 張陽

剪輯:馬修(MATTHIEU LACLAU)

主演:巴音,卓拉

2

==== 劇情長片 ====

《風的另一面》

2017

66分鐘

一個孤獨的都市白領,

找不到存在的意義;

一個無辜的囚徒,

等待死亡的降臨;

一個北朝鮮女人,

來中國求生存。

三個擁有不同人生軌跡的陌路人,

苦苦追尋生命的意義,

給自己找一個活著的理由。

他們在某一時刻相遇,相知,

卻又無奈的……

各自隨風逝去。

尋找的歸宿在哪裡?

它就在你的心裡。

導演簡介

福格

福格導演的職業是IT銷售經理,

在IT及互聯網領域工作15年以上。

曾在IBM和聯想、浪潮等IT公司從事產品銷售工作。

熱愛文藝電影,

期望通過電影,

表達導演對當前中國社會和世界的看法及態度。

比較排斥商業電影,

拍攝電影的方向為獨立電影。

此片是導演的處女作,

僅以此片致敬喜愛的導演吉姆賈木許、格斯范桑特。

導演: 福格

編劇: 福格

製片人:皇甫少輝、福格

攝影: 尼古拉.陶

美術: 阿牛哥

錄音: 楊洋

音樂: 李錚

剪輯: 李錚

主演: 戴維、穆靖、任書賢

3

==== 紀錄長片 ====

《十八站》

2015

74分鐘

影片記錄了生活在興安嶺的鄂倫春人,

再次整體搬遷時人們的躊躇和彷徨,

這是繼上世紀八十年代後的第三次搬遷,

如今的年輕人渴望走出去,

老人們卻希望他們留下。

面對新一輪的整體搬遷,

鄂倫春人將如何面對挑戰?

又如何度過下山定居的日子?

導演簡介

任會明

紀錄片工作者,獨立製片人。

1980年生,自學電影;

2004年開始從事電影創作。

2011創作獨立紀錄片《為師者》;

2013年導演中央電視台紀錄頻道紀錄片《十八站》(74分鐘);

2015年創作抗戰70周年紀錄片《尋找龔建唐》等作品。

導演: 任會明

製片人:席悅 石玉傑

攝影: 王楊 卞祥彬

4

==== 紀錄長片 ====

《寫真人生》

2017

119分鐘

2002年徐文琳、劉文莉、周小紅

從內蒙古坐著火車,

懷揣著演員夢想來到北京。

十年後,

2012年到2017年之間,

生活與夢想不停的發生變化。

導演簡介

高明清

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進修班,

從2005年開始做場記工作,

後來一直奔跑於生計與夢想之間漂在北京。

曾參與很多電影拍攝創作,

在劇組裡做過場記、演員、副導演、執行導演、製片人、統籌。

很多人說拍戲就是為了掙錢,

而我不這樣認為,

於是用六年的時間,

不計時間,不計成本,

來創作一部直接電影,

期間又創作二部短片電影。

總之,我願意用一生學習探索電影,

這是非常有趣而又快樂的事情。

2012年-2017年 導演/攝影

直接電影《寫真人生》

2016年 導演/攝影

直接電影短片《老人與氣球》

2015年 導演

電影短片《傈僳的禮拜日》

曾參與院線電影

《機器之血》、《辛亥革命》、《新步步驚心》等數十部電影拍攝創作

導演 高明清

攝影 高明清

製片人 高明清

後期統籌 薛偉

剪輯指導 王銘

剪輯 高明清

剪輯 楊星 王佳蕾 夏冬梅 靳慧婕

字幕翻譯 江思儒

字幕 薛偉 張瀟方

海報攝影 鄧光輝

海報設計 姚海星

攝影設備贊助 宋迪 楊潔 徐雄 陸曦 張嘉寧 阿成 王文彬 王文新

5

==== 實驗長片 ====

《北國之春》

2017

117分鐘

一個平淡無奇的求生故事;

一條沒有盡頭的路……

導演簡介

王乃彪

1987年生於呼和浩特,

現居北京,活豬快運股份有限公司法人,

短片作品《銀河》、《常識》、《降服》、《移除》、《關上帝什麼事》等。

導演: 王乃彪

編劇: 王乃彪

製片人:馬桓

攝影:王乃彪、謝淵

美術: 王乃彪、謝淵

錄音: 謝淵、王乃彪

音樂: 蔣大為、友川かずき等

剪輯: 王乃彪

主演: 韓旭、馬桓、李暢、謝淵、陳雅嫻、崔宏哲、沈璐

6

==== 實驗長片 ====

《無人》

2017

77分鐘

張大衛在愛荷華市消失不見後,

他的朋友基弗與布蘭登展開對話,

回顧張大衛與這座城市,

同時展現作家基弗的內心世界。

導演簡介

張大衛

導演,翻譯,旅居美國愛荷華市。

作品《汗血寶馬》(2015)獲首屆內蒙古電影周十佳短片獎。

導演: 張大衛

編劇: 張大衛

製片人: 張大衛

攝影: 張大衛

美術: 張大衛

錄音: 張大衛

音樂: 布蘭登·羅斯

剪輯: 張大衛

主演: 基弗·約曼、布蘭登·羅斯、蜘蛛

除了放映競賽單元的23部作品,還特別增加了兩個策展單元,「內蒙古症」和「極地光影」。

策展人:張子木

出生於內蒙,

現居廣州的動態影像作者,研究者,

CIFA(中國獨立影像檔案館)策展人,

月光放映計劃發起者。

同時從事紀錄電影、

實驗電影等多類型影像創作;

目前在香港城市大學進行

動態影像策展的博士研究項目。

1

此次內蒙古症策展單元的片目

《依天而生:沙漠; 草原》 , Peter Entell

(1987, 48min, 紀錄&人類學)

《寒假》, 李紅旗

(2010, 91min, 劇情)

《通道》,王兵

(2009,53min,紀錄)

《原油》,王兵

(2008,840min,裝置)

2

策展前言:

蒙古症(Mongoloid),確有其詞,最早在19世紀末的歐洲被用來指代先天愚型的患者,因為他們的面孔和西方認定的東方(蒙古)人相似,也有民間戲說,這種病來自於成吉思汗的軍隊進入歐洲之後遺留下來的「危險」基因。總之這是一個充滿狹隘與歧視色彩的詞,在如今很多官方渠道都被禁止使用。但這個詞所負載的歷史痕迹與闡釋意味是頗豐富的。「內蒙古症」脫胎於它,但只取其戲謔的態度來自嘲,從而進入更嚴肅的自我剖析:一種身處這個地域所感受到的種種模糊與斷裂,其發生在身份認定、文化歸屬、歷史記憶、身體、情感等多個面向,宛如病症。

這種病症又是文明的,漫長,溫和,但它持續在這片被視作沉默與友好的地域上發酵,當被資本裹挾的現代化與城市化猛烈到來,這片地域的景、物、人都在發生更為深刻而前途未卜的變化。此策展單元企圖從一些拍攝於這個地域及周邊地區的影像作品中,串聯出一些線索,開啟一些面對這些模糊與斷裂之無言境況的言說。

《依天而生:草原&沙漠》是一部拍攝於1987年的人類學影像,鏡頭下的內蒙古地理面貌與當時人們的面孔、聲音,已然發端的環境困境一起成為當下珍貴的參照材料,這部影片在昔日國際影展、學術會議及高校圖書館流通一時繼而蒙塵,30年後首次回到它誕生的地方進行放映,可謂影像命運的歷史性時刻;而一種深植於北方的精神性的陰黯情緒在《寒假》中得到極致擴散,李紅旗的荒誕筆法不可多得;王兵的兩部作品均以西北地域的能源材料作為研究對象,《通道》在追隨煤炭運輸的持續運動中展現這個產業的價值鏈條,《原油》則以14小時的篇幅再現戈壁採油的艱苦日常, 二者都準確的揭示出人與地域在當下赤裸的金錢邏輯中的變異。

這幾部影像作品卻都出自非內蒙籍貫作者,他們的本意也不全是投射與反思這個地域,而是通過內蒙地域呈現出的某些典型性來思考人類社會進程中更具有普遍性的議題... 但當這些影像都是巧合也是必然的發生在內蒙古這個地域時,我們是可以把它們作為感知、研習這個地域的現場與路徑的。

令人興奮卻也不無遺憾的是,這些拍攝於內蒙及周邊地區的影像均將憑藉本次青年電影周在內蒙古進行首次公開放映。期待屆時這些影像與或許最急需觀看它們的觀眾見面。

3

片目詳情:

《依天而生:沙漠; 草原》

Peter Entell

(1987, 48min, 紀錄&人類學)

兩部拍攝於1987年的人類學影像,

聚焦於生活在內蒙草原和沙漠地帶的兩家人,

真實的生活畫面

與神話,詩歌,音樂交織在一起,

構成優美的影像詩篇,

透過這些珍貴的影像素材,

作者也在探究

游牧民族的生存狀態

及人在生態系統中的角色。

導演:

Peter Entell

1952年出生於美國紐約,1975年定居瑞士,獲人類學文聘,除導演外,也曾擔任紀錄片聲音工程師和剪輯師。 他多次赴歐洲、非洲和亞洲拍攝電影,關注社會政治和環境議題。他曾獲古根海姆研究基金,作品在國際影展中屢次獲獎。

《寒假》

李紅旗

(2010, 91min, 劇情)

中國北方,

冬天,內蒙古的一個小鎮,

九個少年,兩個兒童,

一群隱隱約約的成年人。

這些無所事事的人,

生活在那個沉悶的,

似乎什麼也不會發生的地方,

最後,果然什麼也沒有發生。

導演:

李紅旗

1976年生於山東鄒平,自幼學習繪畫,1999年開始發表小說和詩歌作品,

2004年起製作電影,電影作品曾獲洛迦諾電影節金豹獎、鹿特丹電影節KNF獎等獎項,現生活於湘西古丈。

《通道》

王兵

(2009,53min,紀錄)

在連接內蒙、

山西煤礦和天津港口的運煤通道上,

裝滿煤塊的貨車日以繼夜穿梭往來。

買煤的人和賣煤的人,

都在盤算如何從中圖利,

人與人的關係全靠金錢來定義。

《原油》

王兵

(2008,840min,裝置)

這部長達14小時的

裝置影像紀錄了在青海戈壁上,

勘探原油的工人們的日常工作,

休閑娛樂。

枯燥的勞動與貧瘠的環境所承載的

是整個國家對能源需求的巨大壓力。

導演:

王兵

著名獨立電影工作者,他執導的作品多為紀錄片,以低成本卻大體量的方式關注社會議題與邊緣人群。代表作品有《鐵西區》、《三姊妹》、《瘋愛》、 《和鳳鳴》等,均在國際重要電影節、藝術節獲得榮譽,其最新作品《方綉英》在第70屆洛迦諾電影節獲得金豹獎。

策展人:李姍姍、王凱梅

李姍姍,內蒙古呼和浩特人,

極地光影發起人、策展人。

獨立電影製片人,

製片電影《大路朝天》(IDFA主競賽單元)、

《上海青年》(CIFF年度十佳紀錄片)等。

王凱梅,內蒙古包頭人

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

擁有蘇富比藝術學院當代藝術碩士學位,

長期居住瑞典,

從事寫作、翻譯和文化交流工作。

2015年她同李姍姍共同創辦的極地光影電影節,

以獨特視角將世界上北方特殊地域的影像作品

帶入中國,

並為北極特羅姆瑟電影節策劃:

「另一種北方「中國電影單元。

她是國內外一些重要當代藝術雜誌的撰稿人,

當代藝術評論人,

獨立策展人,

現工作居住於上海和斯德哥爾摩。

1

此次極地光影策展單元的片目

《YOIK 薩米長調悠依克》,Maj LisSkaltje

(2014/薩米地區/85 min/紀錄片)

《北極有嘻哈》, SimenBraathen

(2016/ 挪威/70 min/紀錄片)

《帶路者》,Nils Gaup

(1987/挪威/86min/劇情片)

《薩米男孩》,ElleSofe Henriksen

(2015/薩米地區/ 9min/劇情片)

《燃燒的太陽》,Elle MárjáEira

(2015/薩米地區/13min/劇情片)

2

策展前言:

從地球的北方到中國的北方,從北極圈內的酷寒到塞外草原上的秋霜,以關注北極文化為宗旨的「極地光影」電影節今天加入到了展映中國北方民族生活畫面的內蒙古青年電影周。

這不僅是一場地理上的大遷移,更重要的,這是一場以電影為契機的少數民族文化的深層交流。兩年前,當我們將顧桃導演的《犴達罕》帶到世界最北方的電影節,挪威特羅姆瑟國際電影節,將中國北方草原的故事帶給地球北方的觀眾的時候,兩個相隔萬里的地域,兩種從未謀面的民族卻在電影的畫面和聲音中找到共鳴。今天,來自北極少數民族的電影就要在內蒙草原的夜色中與中國北方的觀眾見面了。

這裡為內蒙古青年電影周帶來的5部影片,都是以北極原住民薩米人為題材的紀錄片和故事片。

薩米人(The Sámi)是歐洲最後的土著民族,大約有7萬5千人生活在挪威、瑞典、芬蘭北部以及俄羅斯克拉半島。他們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大約在一萬年前的冰河時期,無疑是歐洲最古老的游牧民族。歷史上的薩米人以狩獵野鹿捕魚和採集野果為生,而今天的薩米人早已步入大規模飼養馴鹿和維護自己民族手工藝的現代人生活。從歷史上被宗主國征服的歐洲北方民族到今天擁有跨國界的薩米議會,薩米人在現代社會的發展中擁有保護自己文化獨立性和發展民族文化的動力。

《薩米長調悠依克》和《北極超級英雄》分別以薩米人獨特的傳統音樂吟唱「悠依克」為題材,一部以全景方式紀錄這一民族歷史記憶;而另一部展現的是全球化的北極村裡成長的新一代薩米嘻哈歌手的超級英雄故事。面對現代生活湧入薩米土地,傳統與進步如何協調?短片《薩米男孩》藝術地呈現新時代里的薩米馴鹿人內心的糾結。薩米文化的悠久歷史通過兩部劇情片得以展現,1987年,世界電影史上第一部由薩米本土導演執導,薩米本土演員出演的影片《帶路者》(又譯《開路先鋒》),首次將一部以北極歷史和北極原住民的傳說搬上大銀幕,影片成為挪威當年的最佳影片,併入圍當年的奧斯卡最佳外語片;而另外一部歷史題材的短片《燃燒的太陽》則是新一代的薩米電影人用影像反思自己民族的歷史境遇。

電影記錄的是異鄉和他人的故事,而對於觀眾,我們總是在光影晃動中看到自己的故事,這是電影藝術穿越地理和時間的局限,異地再生的魅力。

北方之外還有北方,而這裡的北方卻無異於那裡更遙遠的北方。

萬事皆可輪迴,今天,在內蒙古草原上。

3

片目詳情:

《YOIK 薩米長調悠依克》

Maj LisSkaltje

(2014/薩米地區/85 min/紀錄片)

JUOIGAN(薩米長調悠依克)

是歐洲最古老卻不為人知的音樂文化。

這個故事中的人們通過唱誦薩米傳統音樂Yoik,

而表現出的幽默、快樂和對自然、人和動物的熱愛,

讓長期被壓迫和譴責的黑暗中薩米音樂文化散發出光芒。

這部電影展現了薩米人如何找到自己的音樂之路。

導演:

Maj LisSkaltje

76歲高齡的薩米族導演Maj Lis

是薩米歷史的親歷者,

一直致力於研究和保護薩米文化,

通過大量採訪和調查,

撰寫了薩米長調悠依克的專著。

MajLis 完成了她的藝術、社會學和薩米語言文化的學習,

她一直為瑞典電台以及瑞典薩米電視製作節目。

劇照:

《北極有嘻哈》

SimenBraathen

(2016/ 挪威/70 min/紀錄片)

北極有嘻哈

描繪了一群有才華和熱情的年輕人,

卻處於艱難的起點。

困於Maze-北極上快要廢棄的小鎮,

薩米說唱歌手NilsRune,

想要靠自己的音樂生活。

他的夢想是有一天在全世界知名,

雖然現在他仍在媽媽家的地下室。

北極超級巨星是一個關於成長在小地方,

如何去找到自己的聲音和跟別人不一樣。

導演:

SimenBraathen

Simen Braathen畢業於挪威科學技術大學,之後在西部大學學習藝術。他在音樂產業有10年的工作經驗,也是一個說唱歌手。

《帶路者》

Nils Gaup

(1987/挪威/86min/劇情片)

公元1000年,

被叫做tjuder的好戰分子橫行於北斯堪的納維亞。

在一個偏遠地方,

他們殘忍殺死了一家子人,

包括父母和小女兒,

而十多歲的兒子Aigin目睹了屠殺,

設法逃走了。

他來到一個拉普蘭人的營地,

可是如果他的行蹤不隱秘,

就會給他們帶來危險。

為了躲避這些兇徒,

拉普蘭人決定逃到海邊。

男孩為了復仇獨自留了下來。

不幸的是在他還沒長大成人的時候,

就被發現了,

被迫帶領惡徒去尋找其他拉普蘭人。

他雖然幫他們帶路,

可是計劃著在抵達拉普蘭人營地的之前把這些野蠻的兇徒幹掉。

導演:

Nils Gaup

處女作《白夜迷蹤》,

採用了當時在北歐還沒有人使用過的70 毫米的寬銀幕系統。

這次大膽的冒險為他換來了一次奧斯卡提名,

並使得他的電影向世界級的成功邁進。

《薩米男孩》

ElleSofe Henriksen

(2015/薩米地區/ 9min/劇情片)

Mikkel是一名馴鹿獵人,

家裡圍獵馴鹿的活靠地全是他。

和所有的薩米男孩一樣,

他有一個堅強的外表,

但他的內心卻是一團糟。

導演:

Elle Sofe Henriksen

劇照:

《燃燒的太陽》

Elle MárjáEira

(2015/薩米地區/13min/劇情片)

一個年輕的薩米族女孩兒Majjen

發現傳教士們出現在了村子裡,

他們開始焚燒薩米女孩的帽子。

驚慌中Majjen躲藏起來,

但還是被教堂的人發現了。

她試圖逃跑,

最後演變成了一場激烈的爭鬥。

Majjen要留住她祖上留給她的帽子,

傳教士卻說帽子的頂部住著魔鬼。

導演:

Elle MárjáEira

劇照:

2017第二屆青年電影周 直播平台

一直播:

映客直播:

可以點這個網址下載高清大圖排片表:https://pan.baidu.com/s/1bpHBgcB

更多短片單元、玩樂空間、精美禮品請點

微信公眾平台 活動諮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後窗 的精彩文章:

端著槍,飆著車,聽著歌狂奔在西部的艷陽下
在被劇透糊一臉之前,我們先開幾個《權力的遊戲》的腦洞
食物如人生,不可辜負(三)

TAG:後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