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儒家文化中,老師的地位如何?
今天是教師節,在這裡祝所有老師教師節快樂!
感恩教師節(圖片取自網路)
正如韓愈在《師說》一文中所寫「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我們每個人都有老師,老師會在你有疑惑的時候為你解惑。有一首詩《師蠶》形象的描寫了老師的一生:
教子教女,辛勤半輩。
滿頭白髮,甘乳一生。
我國發行的孔子系列郵票(圖片來自網路)
老師們一生教書育人,不孜不倦,也正因為此才贏得了人們對教師這個職業的尊重。那麼你知道在古代儒家文化中,老師的地位到底如何呢?
其實早在春秋時期,就有人認識到了老師的重要性。左丘明所作《國語》中有記載「民性於三,事之如一。父生之,師教之,君食之。非父不生,非食不長,非教不知生之族也,故壹事之」,這裡已經提出了老師的重要性,與「父」「君」可以「壹事之」。之後荀子在《荀子·禮論》中寫道「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類之本也;君師者,治之本也。無天地惡生,無先祖惡出,無君師惡治,三者偏亡,則無安人。故禮,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師,是禮之三本也」,荀子提出了最基本的「三禮」是「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師」,將老師的地位與天地先祖國君等同。著名國學大師錢穆先生也曾指出:「天地君親師五字,始見荀子書中。此下兩千年,五字深入人心,常掛口頭。其在中國文化、中國人生中之意義價值之重大,自可想像」。
正因為老師的地位如此之高,所以儒家文化倡導尊師重道。范曄在《後漢書·孔僖傳》中記載「臣聞明王聖主,莫不尊師貴道。」也就是說,古今的聖明君主,每一個都是尊師重道的。在如此風氣的影響下,民間也逐漸形成了「天地君親師」的思想。明朝後期以來,崇奉「天地君親師」在民間廣為流行,把它作為祭祀對象也已經比較普遍。清雍正初年,第一次以帝王和國家的名義,確定「天地君親師」的次序,並對其意義進行了詮釋,特別突出了『師』的地位和作用。從此,「天地君親師」就成為風行全國的祭祀對象。
供奉「天地君親師」(圖片來自網路)
最後借用范仲淹讚美嚴子陵的一句話來祝所有老師教師節快樂——「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點擊展開全文
※教師節到了,你知道為什麼要用「桃李」代指學生嗎?
※下一屆世界盃,你還會守候嗎?用兩首詩回答,從頭再來!
※七月十五鬼門開,你知道「鬼節」的這些知識嗎?
※詩人也可以這麼污?看看他們筆下的新婚燕爾
※范仲淹這首《漁家傲》說出了邊關將士的心聲
TAG:一日一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