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教師:用「留下來」的堅守換孩子們「走出去」的夢
坐標江蘇省淮安市流均鎮,59歲的李士榮獨自在永興教學點打掃衛生,下個周一,他將依照慣例舉行升旗儀式。然而這次,卻沒有學生和他一起向國旗敬禮。
流均鎮位於三市交界處,村落分散、交通不便,為了解決當地留守的一二年級兒童上學問題,設立了永興教學點。在2016-2017學年結束後,孩子們升入高年級離開了教學點,而李士榮選擇繼續堅守,等待下一撥學生的到來。「撤掉一個學校容易,恢復起來可就難了。學校要做好隨時接納孩子的準備,陣地絕不能撤。」
在中國,像李士榮這樣紮根於貧瘠又需要教育的地區的鄉村老師還有很多,他們堅守著一方講台,呵護著鄉村孩童求知的夢。在教師節到來之際,人民網記者走訪部分地區村小,記錄下鄉村教師們的動人故事。
海南李老師:為去鄉村支教,他向隱瞞了妻子19年
1998年,在「結業去處」一欄毫不猶豫寫下「返鄉」二字時,李邦財並沒有想到,19年後自己會成為海南全省鄉村教師代表,入圍2017屆馬雲鄉村教師獎名單。「小時候在東山鎮讀書就覺得當地孩子上學困難,從小就想將來要在家鄉教書。」
李邦財任教的第一所學校溪南小學地處山區,離東山鎮隔著一條江,往返學校還要坐船。此後,李邦財先後又在向群小學、東山中心小學等鄉村小學任教。談起19年的從教生涯,「說謊」去支教成為李邦財的一個心結。
「正好當年省里有個山區支教項目,我要是跟愛人說主動報名去,她肯定不同意,於是我騙她說是區里肯定我的教學工作派去的。」直到李邦財對記者說出這件事,妻子才了解到這件往事的真相,想起當年的艱苦,忍不住掉下了眼淚。李邦財說,支教的白沙縣南開小學離海口有8個多小時車程,在那裡支教的一年過得很艱苦。而當時自家孩子正讀初中,生病了也只有妻子一人照顧,他實在虧欠家裡太多。
重慶李老師:邊抗癌邊教書,他是全校唯一的英語老師
「今年53歲,還有7年退休。」重慶南川德隆鎮中心小學的李勇林老師談起自己的教書生涯,隱隱透出不舍。從1984年當代課老師起,他已在鄉村小學教學育人33年。
李勇林說,鄉村教師是一個留不住年輕人的職業,很多剛畢業的年輕老師分配到偏遠的村小工作幾年後就會申請回城區。德隆鎮雖然離城區只有70公里,但山路崎嶇,每天往返城區的班車只有3班。所以德隆鎮中心小學師資相對匱乏,李老師是學校所有年級唯一的英語老師,「最多的時候,我一天要備5個年級的課,比教同一個年級的老師任務重得多。」
2013年的暑假,李勇林頻繁出現身體不適。開始時並不在意,情況多次出現後,他才在家人的勸說下到醫院去檢查,一查便發現胃部長了間質瘤,醫生判斷這種腫瘤大多數都是惡性,建議立即手術。術後在家休養不到一年,李勇林感覺身體好轉,又立即申請重返崗位。
病後身體大不如前,一節課的站立都會讓李勇林有些吃不消。而且為了鞏固病情,每天需要服用抗癌藥,一個月光藥費就需要2萬4千元。李勇林微薄的工資無力負擔醫藥費,全靠家裡的親戚朋友幫忙。李勇林說,「其實,那個時候我有想過不當老師,但是沒辦法,我放心不下學生。」
因為長期服用抗癌藥,李勇林的頭髮和眉毛一度掉光了。為方便照顧他,家裡人好幾次讓李勇林申請到離家近的地方教學。經過家人的勸說,李勇林提出了申請,區教委也同意了他交換到家附近教學的想法。然而,每每看到學生們渴望知識的眼睛,李勇林離開的決心又動搖了。最終在跟家人商量後,李勇林決定繼續留在中心小學。
「每個學生都像我的孩子,從情感上割捨不下。」他說,「我就是要在這個崗位上繼續發揮餘熱。」
江西高老師:一個人一輛車一根拐,撐起孩子們的讀書夢
離開重慶往東,在江西南昌梅嶺鎮的山區腹地,坐落著一所由圍牆和兩層教學樓組成的鄉村小學——立新小學。在二年級的教室里,58歲的高自仁一絲不苟地寫著板書,他身後坐著的是二年級唯一的學生。
位於大山深處的立新小學,來往山路崎嶇,這對於從小患小兒麻痹症腿腳不便的高自仁來說,是一個難題。以前,高自仁都是拄著拐杖,每天行走近6里的山路趕到學校為孩子們上課。遇到下雨、下雪等等惡劣天氣,山路濕滑,一不小心就容易摔跤。山路硬化之後,高自仁便買了一輛殘疾人代步車。一個人、一輛車加一根拐杖,高自仁就這樣撐起山區學生「走出大山」的夢想,一撐就是四十年。
寒來暑往,一批批學生從這裡走出大山,成為了高自仁的驕傲。目前,整個立新小學有5名學生,二年級1名,一年級4名,而老師就兩位。「那位老師明年輪崗結束將離開,到時這個學校就剩下我一個老師了。」說到這裡,高自仁有些傷感,儘管如此,他卻堅定地表示會堅持下去,就像此前的四十年一樣,「有了教育,山裡的孩子才有走出大山的希望。哪怕只有一個孩子在學校,我也要堅守在這個大山裡。」
湖北向老師:拒絕50萬年薪,山裡娃留山區教書20年
清晨,43歲的向宏佳走出教工宿舍,早早地來到辦公室做著上課準備。作為湖北五峰縣唯一的省特級教師,向宏佳已經在採花中學度過了二十個年頭。
「我的父輩們很多都是教師,從小我就對這個職業充滿嚮往和崇敬,直到現在我唯一的愛好也是教書。」談起教學,向宏佳一臉興奮。
2012年中考時,向宏佳中途接手了一個英語學科全縣統考墊底的班級。一年後,這個班成了全縣第二,班級均分達到了92.8分。教書育人的成績驕人,讓不少學校慕名前來求賢,海南一所私立學校更是開出了50萬的年薪。但向宏佳都拒絕了,「別說50萬,100萬我也不能離開五峰。」向宏佳說,選擇留下是因為自己也是山裡苦孩子出身,他想讓山裡的娃娃都讀書成才,實現自己最大的人生價值。
河南王老師:鄭州最美教師堅守17年,甘當大山孩子王
同樣選擇堅守的還有獲評「2017鄭州最美教師」的王會玲。
從新密市區出發,開車近一個小時才能到達王會玲任教的玉皇廟小學。這所位於山腳下的小學,是一所七村合併、近六百人的寄宿制完全小學,由於嚴重缺編,小學返聘的老師最大年齡已66歲了,年底又將有6人退休。學校偏遠,年輕老師擔心婚姻問題難解決,不願來、不敢來;來了的,又因為看不到希望選擇離開。
俗話說「家有三斗糧,不當孩子王」。任教的17年里,身邊的親友也不斷勸王會玲離開農村到城裡去工作,她婆家的企業年收入上百萬,廠里需要一個可靠的財會管理人員,全家人都認為她是最合適的人選。面對家庭的壓力,王會玲的思想也有過波動。一邊是熱愛的教育事業,一邊是摯愛的家人,去或留,成為困擾王會玲的「枷鎖」。看到身邊白髮蒼蒼還依然堅守崗位的前輩,王會玲最終選擇了堅守,「教育是一份事業。孩子們那渴望求知的眼神,讓我不忍心捨棄這份工作,也不願意輕易放棄我的理想。」
教師節到來,在德隆鎮中心小學校慶祝教師節的活動中,作為學校的優秀教師,李勇林接下了學生代表奉上的感謝茶;南昌市灣里區梅嶺鎮的立新小學內,當地村民為高自仁送來蛋糕,表達著大家的敬意和謝意;海南東山中心小學的孩子們簇擁著李邦財,大聲地說「老師,教師節快樂!」
小編點評: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師是個崇高而神聖的職業,紮根鄉村的教師們,在相對「貧瘠」的條件里默默播撒汗水、奉獻著自己的青春。在我國,現有300萬鄉村教師,他們留守在偏遠的地方,為鄉村教育事業奉獻著自己的力量。
近些年,國家也越來越重視鄉村教師群體的發展,五年來對鄉村教師的生活補助達到112億元,覆蓋22個省份的所有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縣,惠及130多萬人。然而,鄉村教師整體的老齡化,以及如何破解「下不去、留不下、教不好」仍是目前各地鄉村學校面臨的難題。
發展鄉村教育,幫助鄉村孩子學習成才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事。2015年國務院印發了《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年)》,明確要讓鄉村教師各方面合理待遇依法得到較好保障,增強職業吸引力,努力造就一支素質優良、甘於奉獻、紮根鄉村的教師隊伍。鄉村教師是發展鄉村教育的關鍵,善待鄉村教師,就是善待鄉村教育。願更多的鄉村教師有回報、得發展,讓他們不僅有意願、更有動力撐起鄉村教育的一片藍天。
今天是教師節,讓我們對那些堅守在偏遠地區、撐起孩子們求知夢的鄉村老師道一聲,「老師,您辛苦了,祝您節日快樂!」(唐嘉藝、馬燾燾、秦海峰、時雨、慎志遠、肖懿木、董行、楊威、吉羽、符武平、胡虹參與采寫)
點擊進入專題查看更多聯動報道
點擊展開全文
※七夕到了,你的對象還在路上?
※哪些城市機遇來了?發改委再度放話
TAG:聊政事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