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教師節,重溫全國二等獎作文《我的藤野先生》

教師節,重溫全國二等獎作文《我的藤野先生》

中國有句古話,「桐花萬里丹山路,雛鳳清於老鳳聲」。這句話的意思是,在桐花盛開的丹山路上,小鳥的鳴叫定會超過老雀。

每每看到教室牆上的那篇範文---《我的藤野先生》,我就會想起那個名叫李杉杉的學生,想起我指導他創作這篇文章的點點滴滴。

事情還得從2015年秋天說起,一天,我接到了杉杉爺爺的電話,他在電話里告訴我,杉杉要參加「全國青少年五好小公民主題教育『老師您好 我的好老師」讀書活動」中的徵文大賽,希望我能輔導一下他。

我告訴杉杉爺爺,現在不用動筆,讓杉杉看一些寫人敘事的中外名著,特別是與師生恩情相關的,至於選題,我來決定。

無論是寫小說,還是創作電視劇劇本,選題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我仔細揣摩了大賽的意圖,一是要孩子們讀書,二是通過閱讀,感悟師生之情。

這表明,如果不結合圖書,單純描述師生恩情,這等於偏題;如果選擇比較大眾的圖書,講述師生恩情,無法突出新穎,入圍比賽相當困難。

為了選題,我冥思苦想了好幾天,久久無法找到一個合適的選題。一天,我照常開車去學校,路上聽廣播,主持人在講述魯迅先生的故事。我的腦子豁然一亮,「藤野先生」四個字立即映入腦海中。

我立即打電話給杉杉爺爺,叫他找《藤野先生》這篇文章讓杉杉閱讀。令人高興的是,這篇文章杉杉以前便讀過,有一定印象,只是理解差而已。

選題一旦確定,下一步便是文章的結構。不過,問題又來了,首先是杉杉對「藤野先生」的認識度。

我在上課的時候,先從日本的歷史給他講起,」遣唐使「、」明治維新」,讓他初步對日本有一個認識,而後講了魯迅先生的留學故事,讓他對魯迅的生平有了解,最後是對藤野先生的講述。

我找了張藤野先生的照片,讓他揣摩,對人物外貌有一定了解。

第一步剛剛做完,問題又出現了,那便是「男女」主角的性別、年齡和時代差距,魯迅先生筆下的藤野先生,不但是男性,年近六十,還是仙台大學的教授。而杉杉筆下的楊老師,則是位美麗的現代中國女性。兩者如何結合起來,成為這篇文章的關鍵。

這時,我想起了美國戲劇大師羅伯特.麥基的一句話,「矛盾永遠是戲劇的核心。」對了,矛盾!兩者雖然那麼大的差異,表面上看,楊老師和藤野先生是平行線,但一定有交叉線。

我讓杉杉開始搜集關於他與楊老師的故事。在這些故事中,我找到一些可以相關聯的故事。兩條線從平行,走向了交叉。藤野先生與楊老師有許多共同的地方。

半個月後,文章一稿出來,杉杉認為寫得不錯。我看了一下,指出了許多問題,最大的便是比較平淡,缺乏情感。

幾易其稿後,文章的色彩漸漸出來了。我提示他一句話,藤野先生只有魯迅一個學生,而楊老師有無數個魯迅。杉杉不明白這個道理。我告訴他,這句話的意思是,楊老師對班級每一個孩子都是平等對待,她的愛是公平的,你們班級是一個整體。

《我的藤野先生》這篇文章,李杉杉得到了錘鍊,文筆大有長進。特別是文章後面,講述老師的恩情,「師恩如海……師恩如山……」

我當時看了相當驚訝,一個四年級的孩子,怎麼寫出深度這麼高的文字。我問他,到底是不是你自己寫的。他點點頭說,是自己寫的。他使用了我曾經教過的對偶手法,這是一種類似對聯的寫法,大多數用於電視劇和戲劇的台詞上,讀起來朗朗上口,引人入勝。

到了最後結尾,我想了幾天,摒棄了傳統的抒情和喊口號老套路,採用了電影劇本模式,把感慨和深思留給讀者。

《我的藤野先生》這篇文章,一路過關斬將,先獲得了學校一等獎,而後是九龍坡區一等獎和重慶市一等獎,最後,這篇文章代表重慶市的小學生,參加了全國評選,獲得了全國二等獎。

雖然,從文章的選題、立意、架構、寫作方法、人物描寫、細節描寫、語言特點上,都是由我把關,並進行了潤色,但我只是輔助作用,孩子肯學肯動筆肯動腦,才是獲獎的最大原因。

通過這次徵文大賽,杉杉的文筆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凡遇上作文,提筆便來,養成了習慣引用名人名言、古人詩句和歷史故事。

一次,在寫《故鄉的雲》這篇文章,開頭他竟用了宋美齡的詩句,令我讚嘆不已。一問究竟,原來是平時閱讀積累的成果。

總的說來,《我的藤野先生》這篇文章,獲得成功,並不是連獲得大獎,而是提高了一個孩子的寫作能力,培養了他的閱讀興趣,讓他對語文這門學科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現將文章原文發布,用於諸位家長共勉。

我的「藤野先生」

---記我的老師楊菊秋

重慶市九龍坡區歇檯子小學四年級四班李杉杉

六歲那一年,在我入學前,父親給我讀了篇名為《藤野先生》的散文。他告訴我,要像魯迅先生對待藤野先生那樣,永遠尊敬自己的老師。我的老師很多,都是值得我尊敬的人,但最令我難忘的是語文老師------楊菊秋,她便是我心中的「藤野先生」。

第一次見到楊老師,她個子挺高,黑髮飄逸,臉上掛著微笑。說實話,當時我的心情是沮喪的。因為藤野先生是黑瘦的,八字鬍,戴著眼鏡。不過,他倆有一個共同之處,上課時,都夾著一疊大大小小的書。我質疑,這便是我的「藤野先生」嗎?

隨著時間流逝,我的質疑逐漸消退。楊老師教授語文,那些一疊大大小小的書,都是關於教學的各種教案和書籍。她講課的聲音很優美,像泉水一樣流淌在我們心上,四十分鐘一節課,不知不覺在快樂中過去了。有時,她會走下講台,在過道間來回走動,一旦發現不專心聽講或是做小動作的同學,她會用嚴厲的目光和溫柔的笑容,把他們「勸誡」回來。

記得二年級時,我的學習有些放鬆,作業字跡很潦草。楊老師把我叫進辦公室,嚴厲地對我說:「完成作業一定要認真,一個標點符號,一個拼音聲調,都不能有錯誤。這是跟著你一輩子的東西。」我仔細一看,和藤野先生一樣,她在我的作業本上做了很多批註,錯誤的地方也都一一更正。不但是我,班上每一個同學的作業本和筆記,她都認真地進行批註和更改。父親獲知此事後,調侃道:「楊老師遠比藤野先生幸福。畢竟,藤野先生的學生中只有一個魯迅,而你們每一個人都是她的『魯迅』。」

幾周後,我才明白父親這句話的另一層含義。當年,魯迅先生留學日本,在仙台孑然孤獨,還受日本學生的欺負,是藤野先生一直愛戴和關懷他。楊老師關愛班上的每一個同學,她把班級比喻成一個「家」,她常說:「我們班好比是一個家庭,大家都是同學,要懂得相互尊重,人人平等。」

我從小身體弱,容易感冒,一受涼,便嘔吐不止。楊老師獲知後,每當我在學校稍微不舒服,便關切地問:「杉杉,你堅持得住嗎,要不要回家休息?」慈愛的問候,像絲絲細雨浸入心田,我體會到了另一種「母愛」。

一次,我悄悄發現,楊老師的頭髮間竟然有幾根白髮。我想,這都是替我們操心而造成的。是啊,四個春夏秋冬快過去了,楊老師用真情傳播智慧的火種,讓一個個「瞌睡蟲」蘇醒。我們的年齡長大了,掌握了許多知識,明白了許多人生道理。而她,卻漸漸地老了。

師恩如山,因為高山巍巍,使人崇敬;師恩如海,因為大海浩瀚,無邊無際。藤野先生影響了魯迅的一生,魯迅把他的照片掛在牆上,用以鼓勵自己寫作。我想,我不一定會成為魯迅那樣的名人,但也會像他一樣,將我的「藤野先生」-----楊老師,永遠記在心裡,勉勵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拼搏前行。

正如《藤野先生》的結尾寫的那樣,「只有他的照相至今還掛在我北京寓居的東牆上,書桌對面。每當夜間疲倦,正想偷懶時,仰面在燈光中瞥見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說出抑揚頓挫的話來,便使我忽又良心發現,而且增加勇氣了,於是點上一枝煙,再繼續寫些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惡痛疾的文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陽光小課桌 的精彩文章:

TAG:陽光小課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