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綠色貝雷帽到底歸誰管?揭秘美國四大軍種各自的特種部隊

綠色貝雷帽到底歸誰管?揭秘美國四大軍種各自的特種部隊

相比其他軍種的特種部隊,陸軍特種部隊的歷史更為悠久,代表了現代美國特種部隊的起源之一。「綠色貝雷帽」的歷史可以追溯其前身,二戰時期美國與加拿大的混編部隊——第一特殊任務部隊(1st Special Service Force),當時該部綽號「惡魔旅」(The Devil's Brigade)。在該部隊於1944年12月解散之前,其一直受戰略情報局(OSS)指揮,在義大利和法國活動。在朝鮮戰爭期間,美軍建立了一支聯合國駐朝鮮游擊戰部隊(UNPFK,United Nations Partisan Forces Korea),成員來自美國陸軍第8軍和韓國陸軍的情報部隊,主要任務是滲透至朝鮮控制的半島北部地區進行敵後破壞,並進行情報搜集和戰俘解救工作。UNPFK當然是個掩護名稱,在內部它被稱為第8086陸軍部隊(8086th Army Unit)。後來,美軍仍覺得名字太過顯眼,又為其換了個名字,叫駐朝鮮遠東司令部聯絡分隊(Far East Command Liaison Detachment Korea),內部代號為第8240部隊(8240th Army Unit)。

「綠色貝雷帽」的部隊識別標誌

「綠色貝雷帽」的部隊識別標誌,拉丁「文DE OPPRESSO LIBER」是陸軍特種部隊的格言,意思為「解放受壓迫的人」

為了應對朝鮮戰場的特種作戰需求,第一支「綠色貝雷帽」部隊——陸軍第10特種大隊(10th Special Forces Group)在1952年6月建立起來,不過就在其形成戰鬥力準備部署之際,朝鮮戰爭的交戰方宣告停戰了。第10大隊最終被派往了歐洲,部署在西德。美國陸軍隨後又建立了數只特種大隊,不過越南戰爭後裁掉了負責中東方向的第6大隊和負責南美地區的第8大隊,20世紀90年代又裁掉了第11、第12大隊。當時,陸軍特種部隊現役有第1、第3、第5、第7和第10這五個大隊,還有第19和第20兩個國民警衛隊。

遊騎兵部隊雖然歷史悠久,但也經歷了分分合合。其前身有著名的麥瑞兒突擊隊以及遊騎兵營。綽號「麥瑞爾突擊隊」(Merrill』s Marauders)的第5307混成部隊(5307th Composite Unit)是為了配合緬甸正面戰場上的反攻戰役而建立的,他們和中國遠征軍配合密切,在日軍後方不斷實施破壞行動。1944年8月,麥瑞爾突擊隊被編入第475步兵團,1954年第475步兵團改組為第75步兵團。二戰時期,一共出現了6支遊騎兵營,他們在北非、歐洲和太平洋戰場上浴血奮戰,充當著精銳步兵的角色。二戰結束後,第4、第5、第6遊騎兵營被解散。朝鮮戰爭前夕,剩餘的遊騎兵營被改為步兵營,編製內只保留一個遊騎兵連,用來執行長距離偵察巡邏任務,1954年該遊騎兵連也被編入到改組後的第75步兵團中。越南戰爭期間,由於頻繁地執行長距離偵察巡邏任務(Long Range Reconnaissance Patrol),遊騎兵連得到了擴充。

遊騎兵的部隊識別標誌,沿用了麥瑞爾突擊隊的標誌

1974年,美國陸軍開始恢復遊騎兵營,當時它的定位是精銳的輕步兵部隊。隨後,第1、第2、第3遊騎兵營陸續被重建起來。1986年,第75遊騎兵團(75th Ranger Regiment)建立,正式取代原來的第75步兵團。特種作戰司令部成立以後,第75遊騎兵團也成了特種作戰部隊之一,作為步兵部隊和特種部隊之間的潤滑劑。反恐戰爭開始後,遊騎兵開始大量執行特種作戰任務,在任務期間他們暴露出情報偵察和保障能力的短板,這促使第75遊騎兵團從2006年開始,在體制編製上做出重大改革,同時又建立了新的團屬特別部隊營(Regimental Special Troops Battalion)負責偵察與支援保障。

如今,陸軍特種作戰司令部下面包括:

一個少將領導的第一陸軍特種部隊司令部,它旗下包括7支陸軍特種大隊(「綠色貝雷帽」)、第4和第8軍事情報支援作戰大隊(4th and 8th Military Information Support Operations Groups)、第95民事旅(95th CivilAffairs Brigade);

第75遊騎兵團;

一個少將領導的肯尼迪特種作戰中心學校(John F. Kennedy Special WarfaeCenter and School);

一個準將領導的特種作戰航空司令部(United States ArmySpecial Operations AviationCommand),其下有第160特種作戰航空團(160th Special OperationsAviation Regiment)、特種作戰航空訓練營(Special OperationsAviation TrainingBattalion)、系統一體化管理辦公室(System IntegrationManagement Office)和擁有固定翼飛機的司令部部屬飛行連(USASOC Flight Company)。

美國陸軍特種作戰司令部的標誌,拉丁文「Sine Pari」的意思是「無與倫比」

美國海軍特種部隊的雛形,可以追溯到二戰時期從事兩棲偵察的觀察大隊(Observer Group)。該部隊比眾所周知的海豹突擊隊(Navy SEALs)前身——水下爆破隊(Underwater Demolition Teams)出現的時間稍早。觀察大隊實際是由當時的海軍水兵和陸戰隊隊員混編的兩棲偵察部隊,曾在太平洋戰場上於奪島戰役打響前實施兩棲偵察。1962年,隨著水下爆破隊改編為海豹突擊隊,美國海軍特種部隊的建設終於走向正軌。

現在,海軍特種作戰司令部包括:

特種作戰中心;

特戰一大隊:下轄海豹1、3、5、7隊,後勤和支援一組,移動通信組,特戰1、3組,訓練分隊;

特戰二大隊:下轄海豹2、4、8、10隊,後勤和支援二組,移動通信組,特戰2、4、10組,訓練分隊;

特戰三大隊:下轄後勤和支援三組,訓練分隊;

特戰四大隊:下轄特別舟艇12、20、22隊,海軍小型艇指導技術和訓練學校;

特戰十大隊:下轄特種偵察1、2隊,特戰任務支援中心;

特戰十一大隊:下轄海豹17、18隊(均為預備役);

特戰研究大隊。

海軍特種作戰司令部的標誌

美國空軍特種作戰司令部在第23空中部隊的基礎上建立,發展至今已有第1、第24、第27、第193、第352、第919特種作戰聯隊,第353特種作戰大隊,特種作戰空戰中心。它擁有多型飛機和專業兵種支援其他軍種特種部隊作戰,而專業兵種通常混編在其他軍種部隊中協同作戰,例如戰鬥管制員(Combat Controllers)、戰術航空引導員(Tactical Air Control Party)、特種作戰氣象技術員(Special Operations Weather Technicians)、傘降搜救員(Pararescuemen)。

空軍特種作戰司令部的標誌

美國海軍陸戰隊特種作戰司令部雖然成立於反恐戰爭打響之後,但如今發展迅速。2015年,他們重拾二戰榮譽,恢復了其前身「陸戰隊突襲者」(Marine Raiders)的稱號。海軍陸戰隊特種作戰司令目前包括第1、第2、第3特種突襲團(Marine Raider Regiment),第1、第2、第3特種突襲支援大隊(Marine Raider Support Group),陸戰隊特種作戰學校(Marine Special Operations School)。

海軍陸戰隊特種作戰司令部的標誌

本文為築壘地域與文匯報聯合創作,主編原廓,作者NeptuneSpear。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更多精彩一戰、二戰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築壘地域:zhulei1941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築壘地域1941 的精彩文章:

飛奪瀘定橋的功臣:瑞士SIG公司KE-7 型啟拉利輕機槍
毒到自己人的「特別皇家工兵連」:一戰英國化學武器秘聞
別以為韓國軍隊好打!志願軍之李偽軍山地戰戰術特點總結
法國自二戰以來最大的慘敗:損失4600名精銳的越南4號公路戰役
正面戰場的激烈抵抗真的「改變日軍進攻方向」了嗎?

TAG:築壘地域19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