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寫詩如作畫,巧思妙想筆生花:賈島《尋隱者不遇》讀後感
古代對隱士有所禮遇,也多有詩詞寫隱士與世無爭,甘於寂寥。其實,隱者確乎心如止水,樂于山林;也有只是一種姿態,是尋終南捷徑。還有不少是失意的知識分子的無奈選擇,更多的是身在塵世而心嚮往之,比如這位賈島,出家又還俗,寫下的這首詩也是美化隱者生活的。
這首五言絕句,詩中有畫,一幅淡淡的水墨畫:「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畫面中有人有景,有問有答,有山有雲,妙在僅僅20個字,就把一幅畫展示在讀者眼前,形象而生動。
賈島詩與畫像
這首詩印證了兩個道理,一是寫詩一定要有形象思維,寫詩如作畫,要把抽象的語言化成具體可感的實物,讓人如同身臨其境;二是實情實感,沒有矯柔造作,語詞平白而內涵豐富,讓人讀後意猶未盡。
很是羨慕古代文人,一旦仕途無望,就寄身山林,幾間茅屋,一個院子,再栽下幾株菊花,便悠然見南山,如五柳先生陶淵明當是楷模。
詩情畫意(亞明作品)
值得注意的是,古代不少文人墨客往往是在寄寓山林後作出文史成就的,是失意後的發奮,把全副身心用在了學問上。還是在掙脫了世俗的纏繞之後,靜下心來沉思冥想,進而悟出人生真諦。
其實,也正是與塵世保持了距離,才有了觀察的空間。哲學家說,離我們太近或太遠的東西都看不清楚。文學家說得更形象:「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我們現在的生活如同上班高峰時的地鐵,實在太急切太擁擠太麻煩,哪還有心思、時間與精力思考!
《賈島詩注》
以往的詩評家對這首詩更多的是藝術上的誇讚,確實,這首詩在藝術創作上很值得借鑒,但我覺得今人現在讀這首詩則應從中汲取思想上的啟迪:是否應該多一點兒平實甚或散淡,給思慮和情調留一點兒空間?當然不必要去避世隱居,需要做的是「結廬在人境,心遠地自偏」,讓心靈放飛,消彌在雲深不知處。
【唐代·賈島《尋隱者不遇》: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禪畫欣賞:簡遠筆墨、脫塵境界和具意兼容
※民國珍郵「中山像邊框倒印」的前生後世
※33年前啟功獻給第一個教師節的禮物國畫《山澗竹石圖》創作過程
※秦漢以後與魏晉書風——「八法」確立,新體楷書問世
※歷代書風淺釋:秦篆——漢隸萌芽,漢隸——古拙深厚又拘謹呆板
TAG:思迪文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