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康熙皇帝與立在顯通寺大文殊殿前無字碑的傳說

康熙皇帝與立在顯通寺大文殊殿前無字碑的傳說

顯通寺的無字碑,立在大文殊殿的前面,跨進此寺的第二道山門,便可以看到左右兩座八角碑亭,每座八角碑亭內立有漢白玉石碑一通,石碑高二米余,寬不足一米,立於康熙四十六年七月十九日。左邊那通石碑上有字,系康熙御筆,所以人們管它叫「有字碑」。相映成趣的是在有字碑的右側,還對稱地立著一通「無字碑」。

立碑,是為了記敘什麼,以傳後世,按理當然要有銘文。可是在我們歷史悠久的國家裡,有的地方卻立了空無一字的「無字碑」,這些「無字碑」雖無銘文,但勝似有銘文,例如武則天的「無字碑」,傳說是按著武則天的遺言所致。她自知人們對她的一生評價各異,因此決定立塊「無字碑」,功過是非,由後世自去評論。

那麼,顯通寺里的「無字碑」用意何在?當地也流傳著一些故事。其中最普遍的傳說是這樣的:原來蓋碑亭的地方,本是靈鷲山下顯通寺的兩個圓形水池。池裡的水清澈如鏡,好象明溜溜的一雙眼睛。有一年,清康熙皇帝朝台,巡遊顯通寺,來到文殊殿前。他抬頭一望,只見絢爛的菩薩頂端端正正坐落在靈鷲山上,好象一條巨龍昂頭高卧在那裡:牌樓不正是龍頭?兩根幡桿不正是龍角?那長長的一百零八級台階,從牌樓上延伸下來,不正是吐出來的龍舌頭嗎?康熙越看越象,看著看著他不禁自語起來:「菩薩頂,菩薩頂……」他想找一些依據,只要證實菩薩頂不是一條龍,或者是一條死龍,那就放心了。顯通寺的住持當時沒有明白皇帝的心思,聽到皇帝念叼菩薩頂,便說:「啟奏萬歲,那靈鷲山是一條龍,菩薩頂是牌樓,正好在龍頭上,上頂雲天,下臨大地,所以菩薩頂十分興旺……」說者無心,聽者有意。住持的這番話,不偏不倚,重重地打在皇帝的心上。沒等住持說完,康熙便瞪起眼睛問道:「靈鷲山真是一條龍?」住持還不理解康熙的心事,回答說:「對,當年文殊菩薩從東海龍王那裡借來歇龍石,青龍也跟著來到五台山,這靈鷲山就是卧在五台山的一條龍啊!」康熙最怕住持說這種對當朝皇上不吉利的話,不過他還是不露聲色,顯出不太在意的樣子,捋著須,仔仔細細地觀看著菩薩頂,過了好大一陣兒,他好象是發現了什麼奧妙,轉頭對住持說:「靈鷲山是條龍,可這條龍不會起飛。你看,它沒有眼睛。」本來康熙想讓住持接住他的話音,也說一句「這條龍沒有眼睛」。可是不知內情的住持說:「啟奏皇上,這龍是有眼睛的,每日午時,砂陽照到顯通寺的兩個水池上,那菩薩頂的木牌樓兩側會出現兩個圓形的光環……」這一來,康熙再也忍不住了,沖住持大發雷霆:「你知道個啥!龍長了眼睛就飛走了!龍飛走了,五台山還會有靈氣嗎?這兩個水池,你給我填平,上面再立兩塊石碑壓住!」沒幾天水池填平,石碑立了起來,住持請康熙寫碑文,康熙只寫了一篇碑文,就起駕還朝了。於是,顯通寺里便留下了這塊「無字碑」。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非常道 的精彩文章:

法眼宗的發起與宗派的三大祖師
在佛前供佛像、供水、燒香、供花果、供燈的意義
念佛決定往生的條件是什麼?

TAG:非常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