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中國海軍都不如,軍事專家質問強大的美國海軍怎麼了?
先引述一段國內的報道,原標題為:軍艦被撞手機「立功」,消息源自解放軍報(中國軍網)。下面是引述的具體內容。
近日,美國海軍第七艦隊「菲茨傑拉德」號(DDG-62)導彈驅逐艦與商船相撞報告出爐。報告顯示,撞擊後艦體大量進水、人員傷亡慘重。雪上加霜的是撞擊13分鐘後全艦斷電,家裡還不知道他們在海上「碰瓷」了。按照新「馬斯洛需求層次論」,智能手機、電源、Wi-Fi都必不可少。這事放在軍艦上也一樣,離開電源,軍艦上的所有電子設備都會成擺設,包括各種高大上的衛星、數據鏈、無線電等通信設備。被撞後斷電的「菲茨傑拉德」號,面對著一堆昂貴的「智能裝備」,卻發現一個也用不了,怎麼辦?
尷尬時刻,有水兵靈機一動,拿出了自己的智能手機。報告顯示,撞擊發生半小時後,「菲茨傑拉德」號通過一部私人手機發出求救信號,向第15驅逐艦中隊司令部報告了艦艇狀態和支援需求。有網友調侃:「手機運營商幸好沒有像美軍一樣放鬆業務,不然以後出門還要帶信鴿備用。」
作為現代化軍艦,「菲茨傑拉德」號裝備了世界領先的預警探測與通信聯絡系統,傳輸速度快、保密性好、文件類型豐富。然而,一撞便回到解放前。幸虧事發海域離陸地較近,手機尚有信號,不然軍艦指揮員豈不是要劃著交通艇上岸向長官報告?
這不禁讓人想起美國海軍30年前的一件往事。那一次,佩里級護衛艦「斯塔克」號在被飛魚導彈命中後,飲用水告罄。一名水兵靈機一動,用消防斧劈開了艦上因為停電不工作的飲料機,為艦員提供了能量支援,事後還因為「創造性鼓舞了士氣」而被授勛。不知道這次靈機一動獻出手機的美軍水兵,會不會也因此立功。(圖吳志峰;文王志鵬、於俊楠)
引述完畢,下面就此報道談談在下對美艦事故的一些看法,由於無法看到美艦的設計資料,故無法得知美艦諸如撞擊部位艙室功能、電站位置及設備配置等具體狀態,故無法做出直接的判斷,但這並不妨礙基於基本的軍用艦船的常識做出基本的疑問和判斷。
第一個不明白的是電站問題。
美艦撞船事件後13分鐘全艦斷電,這有些不可思議,大中型作戰艦艇上都配有多個電站,一般驅護艦配置有兩個及以上主電站,而中國海軍「遼寧」號航母則配置有5個電站。這些電站在艦上需分開布置,其目的就是要保證在戰損或意外事故時保持艦船的電力供應。中國海軍軍用標準規定,電站系統應「確保在各種緊急情況下,向保證艦船作戰與安全所需的重要電器設備供電」;「艦船主配電系統應設置重要負載兩舷供電轉換裝置,以確保兩路電源的有效轉換」,也就是說在緊急情況下,電站必須有一個可以工作並保證配電和供電。
從美艦撞擊的圖片看,撞擊的部位只有一處,假設撞擊點恰好是電站位置,那麼其它電站為何沒有繼續工作而導致13分鐘後全艦失電?這是一個讓人很難理解的問題。中國海軍老型號053型護衛艦上的主電源就由在前後輔機艙的兩個電站提供,可確保任一電站受損時均有另一電站向全艦供電;同樣,老型號的051型驅逐艦也設置了前後兩個電站,採用兩座400千瓦汽輪發電機組和三座180型400千瓦柴油發電機組,而上述兩型驅護艦都是中國上個世紀6、70年代設計的。
在我國054A型護衛艦上,設置前、後兩個電站,每個電站由兩台柴油發電機組和一塊主配電板組成,每台發電機組的額定功率為1000kW,柴油機採用MWM TBD620型,發電機採用1FR6 506-4SA42型艦用發電機,當一個電站受損時,另一個電站應仍能滿足最大工況用電的需要。電站具有自動控制功能,可在電站監控台、主配電板和機旁三個操作部位進行控制,控制方式具有自動、半自動和手動三種操作方式。
054A型艦的配電網路在設計上保證對用電設備的供電連續性,對戰鬥、航行安全和損管等重要用電設備設置兩路供電電源,兩路供電的電纜沿兩舷遠離敷設,以提高供電的生命力。而且該型艦還設置有較為完整的保護裝置,通過保護裝置的動作,可快速切除故障迴路,以使故障涉及的範圍最小,同時最大限度地保證非故障迴路的連續供電,以保證電力系統供電的連續性和電氣設備不受損害。此外,還設置有事故配電系統,以確保本艦在正常配電系統遭受破壞時,能用臨時敷設的軟電纜跨接在損壞分段上,向確保航行、安全等重要負載傳輸臨時電力。
「菲茨傑拉德」號導彈驅逐艦,舷號DDG-62,於1993年動工建造、1995年服役,是美國阿利伯克級導彈驅逐艦的第12號艦。該艦建造及服役時間較中國的老型號的051、053型艦要晚,而通常來說,上個世紀時,美國作為老牌的海軍大國和工業強國,其軍艦的設計和建造的水平是高於中國的,但為何會出現此次事故中電站和配電系統在13分鐘內完全失靈的問題呢?這個也許只有美國人自己知道,但值得慶幸的是,此次只是與民船碰撞而不是戰時的戰損,如果是海戰的話,恐怕就沒有這麼幸運了。
第二個不明白的是應急供電問題
中國海軍規定,「艦船供電系統的生命力必須與艦船總體的抗沉性相適應,當艦船遭受戰鬥損害而不沉時,電站和配電系統的剩餘供電能力必須保證維持艦船機動性、必要的艦船生命力和最低限度的自衛能力所必須的重要負載的供電」,並規定,「當正常電源失電時改由備用電源供電」、「大中型水面作戰艦艇在戰鬥工況下遭受局部損害時,由事故配電系統對重要負載實施繼續供電」。
中國海軍作戰艦艇及輔助船上,均配置有免維護蓄電池組及充放電裝置,目的在於緊急情況下對特定設備進行應急供電,這些設備按其重要性分為五類,排序在先者在遭遇損害時可優先得到供電,這裡僅列出一類設備,應急通信應急照明消防泵及損管用電設備操舵裝置用電設備對海搜索雷達重要的推進保障設備。中國海軍規定,應急供、配電系統必須包含上述一類設備。
如果說,此次美艦撞擊後發生了極端情況,即各主電站都受到損害無法工作,那麼為何應急電站(電源)及應急配電系統、事故配電系統也在13分鐘後都同時罷工了呢?當然,真相外人還是無法知曉。但艦船應急電站(電源)、應急配電系統和事故配電系統本就是確保艦船在在各種緊急情況下,向艦船保證艦船作戰與安全的所需的重要負載的供電,是艦船生命力保障的關鍵的冗餘手段。首先,我有些不信美艦會不設置應急供電系統,美國海軍作為到處打仗的世界警察,按理說他們的艦船生命力和損管設計應該是很高的;其次,正常及應急供電系統在一次撞擊後均全部失效,這個概率值得買彩票了。
第三個不明白的是遇險通信問題
現代軍用艦船都配置有多類遇險呼救設備,以中國海軍艦船來說,應急和遇險救生通信分系統配置有多型多台專用或兼用的通信設備,如短波自適應電台、短波跳頻電台、遇險救生通信系統、攜帶型救生電台、示位標、海事衛星站、手持式衛星救生通信設備、手持式救生通信電台等等。這些設備都是前述的一類設備,在緊急情況下優先得到供電保障,且這些設備均為雙供電模式,其中很多設備還自帶電源,即使在全艦失電時也完全可以依靠這些設備自身的電源發出事故通告或呼救信號。
而美艦上會不配置這些遇險救生通信設備嗎?最後需要依靠水兵用手機發出求救信號,這實在是令人匪夷所思、百思不得其解。這類遇險呼救設備並不是什麼高新的技術,現在在民船上也普遍裝備,甚至在小漁船上也是司空見慣的設備。我們不僅要問,美國強大的海軍到底怎麼了?
第四個不明白的是數次撞船事件本身的問題
今年之內,美國海軍第七艦隊已經出現了四次撞船事故,通常這類撞船事件無非有幾類原因,一是設備故障所導致、二是訓練不足導致經驗不足、三是責任心差紀律鬆懈。現代艦船要具備正常航行需要具備幾個基本的要素:動力系統正常、舵系統正常、導航雷達正常、甚高頻電台正常,這是硬體方面,此外,就是必須有腦子正常的指揮員和有經驗不糊塗的瞭望員及艦員。
美軍艦這數起撞船事故中,未見有艦的動力系統和舵系統故障的報告,但美國德州大學教授韓福瑞斯認為,當時發生的誘騙式攻擊,應來自俄羅斯,俄羅斯黑客進入了GPS系統,這讓俄羅斯很好地享受了一次躺著中槍的滋味,當然,美國軍方出面否定了上述說法。不過,出了問題先找別人的錯也是一些美國人的慣性思維和習慣做法。
我認為,美國海軍這次碰撞事件就是典型的組織不嚴、紀律鬆散、指揮不當或經驗缺乏導致的事故,幾個可能性必具其一或多個。美國海軍艦員在甲板上烤肉、開派對、釣魚等等活動看起來似乎很民主范、很美國派,但這何嘗不是紀律鬆懈的的表象呢?
當地時間9月7號,美國國會眾議院軍事委員會針對海軍第七艦隊多次撞船事故舉行聽證會。美國政府問責辦公室官員指出,目前駐紮在日本的海軍第七艦隊,有37%的巡洋艦和驅逐艦,其作戰許可證(Warfare Certification)已經在今年6月過期,這個比例是兩年前的五倍之多。作戰許可證是衡量一艘艦艇及其成員是否合格訓練隨時可以參戰的標準。政府問責辦公室同時指出,因為過於繁重的任務,很多船員每周需要工作超過100小時,造成訓練不足,或許是撞船事故頻發的原因之一。
如果按美國事故調查的說法,如此高比例的作戰許可證都過期了,那麼美國海軍高層和職能部門是如何把握自己下屬的兵力實力的?這不是典型的欺上瞞下的瀆職嗎?而所謂的任務繁重不也是自找的嗎?誰請美國海軍到南海來了?樂此不倦長期在南海進行所謂航行自由不正是美國自己的政策嗎?
作者:pop3
※絕不放棄!俄羅斯找到二戰紅軍戰士遺骸並為其莊嚴的下葬
※那是一個氣多鋼少的年代,1979年解放軍訓練珍貴圖集
※城市作戰需15名士兵才能對付一人,解放軍紅藍交戰激烈
TAG:鼎盛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