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個明代塾師的自白

一個明代塾師的自白

第三次沒有考中舉人之後,我不想再考了。

自從踏上這條科舉之路,十多年來,家裡一次次為我打點行裝準備盤纏,還要買書買筆墨紙硯供我學習。幾年前娶了老婆,一年前老婆生了孩子,家裡的經濟狀況越來越困難。而我,又三試不中。

一試不中時,家人鄰居、親朋好友,都勸我再考;二試不中,旁人看我的眼光,便有了些變化;這回三試不中,連父母和老婆也開始懷疑我每天坐在那兒有沒有認真學習。

我知道,中舉需要一些運氣,我也知道,有人考了五次、七次、八次才考上,但當屢試不第的噩運降臨到我身上時,我還是不想去承受。

文徵明像從26歲至53歲,文徵明參加了10次鄉試,都沒有考中,可謂是非常悲催了。

我把這種想法和一位朋友傾吐。那個朋友聽了,突然說:「嘿,也是巧了。西街上的陳家,他家的小兒子已經讀了幾年書,現在正想找一名經師,輔導輔導小朋友考科舉。我知道,你學識是夠的,有沒有興趣去應聘?要是想去的話,我和老陳認識,可以推薦推薦哦。」

朋友所說的「經師」就是「塾師」,也就是俗稱的「私塾先生」。在明代,塾師依據教授內容的不同,分為「蒙師」和「經師」兩種。蒙師是給小孩開蒙的,教他們認認字背背書;而經師教授的內容則深入一些,要把學生引上科舉之路。

江南貢院魁星廊,目前江南貢院經過改擴建,已經變成中國科舉博物館。

對於我這種高不成低不就的文化人來說,經師倒也是條出路。

朋友看我似乎動了心,便進一步慫恿:「你要是想去,就快點兒下決心。現在有很多士子,都拼了命地想當塾師呢。前幾天我還聽說,有兩個人爭著給一個府判的兒子當經師,後來都動手打起來了。其中一個人還口出狂言,什麼『想兩京十三省各州各府,哪處不是我江南朋友教書,難道叫你個外地人把錢搶了去?』你看,競爭還是很激烈的。我正好還有這層關係,給你推薦推薦,還能容易些。」

聽到「把錢搶了去」,我倒是真想起來一件重要的事,便問:「這經師……待遇怎麼樣?不會越當越窮吧?」

朋友哈哈大笑:「不會!不會!我給你詳細說說哈。」

「塾師,不管是蒙師還經師,收入主要包含這樣幾項:束脩、聘禮、節敬與膳食之供。」

「束脩呢,就是學生的學費,一般給經師的束脩是每年四五十兩白銀,高的也有六十兩乃至上百兩的,但那樣的塾師水平也高。」

銀錠 明神宗定陵出土

「聘禮呢,不是你結婚時候的那個聘禮,而是說小孩入學的時候,常常要送給塾師一些聘金,不過數量不大,也就是一兩或二兩銀子。」

「到了一些節日,比如說清明、端午、中秋,學生為了表達對塾師的敬意,也要贈送一些禮品或金錢,這就是節敬,或者叫節儀。這個給多少,就全憑主家心情了。」

「現在,我們這個地方,大多數人家把孩子送到私塾,或是把老師請到家裡,一般還會包你的伙食。如果你不想吃別人家的飯,也可以讓他們直接給你米和菜。這個伙食費,一年也能省下六七兩銀子。」

「還有,如果你教學成績突出,學生考中了,他肯定要給你送大禮感謝你呀。這樣算下來,你一年的收入,摺合成銀兩,能有六七十兩呢!」

「有了這六七十兩,你都可以和老婆孩子從父母那裡搬出去,另外成個家了。我有個朋友,家裡六個孩子,一家八口人,過得簡樸點兒,一年的生活費也才五十兩。你看,你才一個孩子,就算加上老爹老娘,也沒他那麼大負擔,對吧?」

我突然很好奇,又問他:「你剛才說的是經師,那蒙師呢?一年能有多少收入?」

朋友說:「那可比經師少多了!蒙師教的內容簡單啊,束脩也低,每年不過十幾二十兩。你要不是什麼碩儒,還去當蒙師,年收入也就是三十幾兩,很不利於你家庭的可持續發展啊!」

他語重心長,拍了拍我的肩膀,接著說:「而且你想,蒙師教的孩子,都是四五歲的、五六歲的,是小朋友最討人嫌,啊不對,活潑好動的時候,上課那是拍桌子掀凳子,你嗓子都喊啞了,也未必管得住他們。何不去輔導輔導大孩子呢?」

明 仇英《村童鬧學圖》

我想想也有道理,便接著問他:「那一般聘請經師,聘期是多少年呢?」

他說:「這就不一定了。理論上是先聘一年,一年之後,主家再視學生的具體情形決定要不要繼續聘你。但實際上,換老師換得太頻繁,對學生也不好呀。所以聘期少者三五年,多者十年二十年,甚至三五十年的也有。高門大戶孩子多,老大教出來了,老二又該上學了……」

「還有的是塾師自己有打算,想一邊教課,一邊自己再備考科舉,所以先教著,到了考科舉的年頭,就辭職唄。要是不想再考科舉,你自己開個館,門上貼張紙『秋爽擇日來學』,或者『某月某日開學,經蒙俱授』,也可以,但是自主創業嘛,總歸辛苦點。」

聽了他這一番說明,我對經師這個職業已經有了大致的了解,覺得很適合我這種屢考不中的人群。既有中等收入,教學內容也是自己所熟悉的。而且進可攻退可守,沒準我教幾年書,又想考科舉了呢?

想到這裡,我便委託他與陳家說說,看能不能推薦我去當這個經師。朋友很爽快,一口應承下來。

我倆又談了些別的。分別的時候,已經夜幕降臨了。朋友又對我說:

「其實,現在想要當塾師的人很多,我也見過很多不負責任的塾師。有些人,看起來是一身正氣模樣,實際上為了保住自己塾師的飯碗,對主家謙卑恭順,對小廝勉力討好,對學生卻放任自流。一天讀書也行,不讀書也行;作文也可,不作文也可。家長問下來,倒是自己作幾篇文章,假託是學生寫的。」

「更有甚者,學生嫖賭,他幫著望風;臨到科考,他幫著找槍手。為了取悅學生,自己掙錢,不惜毀了學生的前途。這種塾師,怎麼配成為老師呢!無論你做塾師是權宜之計,還是終身追求,我都希望你,不要成為這樣的老師!」

看著他誠摯的眼光,我突然感到身上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責任。就在早些時候,我還把塾師視為一種「不得已而為之」的職業,而現在卻感覺在不遠的將來就會有一群年輕的學生,從我這裡獲取知識,把我的一言一行視為模範。如果將來真的當上了塾師,當我的學生們走上人生之路時,對我會如何評價呢?

韓愈說: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師說》這一篇,平日我是倒背如流的。但今天再想起來,傳道、受業、解惑,這簡簡單單的六個字,卻實在包含了太多:要「傳道」,老師自己有沒有「得道」?要受業,老師自己的學業是否精進?要解惑,每個人的困惑都是不同的,掌握的知識又都是有限的,以老師的所知所見所聞,真的能解開學生的「惑」嗎?

這六個字,有多少老師能夠做到,又有多少老師正在努力鞭策自己做到呢?

今後,我也要成為他們中的一員了吧。

窗外,黑沉沉的夜幕中,有幾點燈火在閃耀,正如我此時的心情:我不知道如果選擇老師這條路,未來會遇見什麼,也許是淘氣的學生,也許是難以解答的疑問,也許生活依然不富裕;但我知道,此時我的心中,已經有了一名老師的信念和責任,它們正如這黑夜中的點點燈火,會在那條路上指引我前行……

作者:小天使

編輯:漁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博物館丨看展覽 的精彩文章:

9月份有什麼好看的展覽?
七夕佳節,我們請來了七位有相親煩惱的朋友……

TAG:博物館丨看展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