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數次北伐為什麼不直取長安?毛主席一語中的道破玄機
熟讀漢末三國歷史,諸葛亮白帝城被劉備託孤以來,就一直執掌蜀漢大權,繼承了先主劉備遺志,匡扶漢室,一統中原,曾數次北伐曹魏,但是走的路線要麼就是祁山道或者陳倉道,魏延建議從子午穀道奇襲長安,但是被諸葛亮拒絕了。那麼諸葛亮數次北伐為什麼不直取長安?
長安,是歷史上第一座被稱為「京」的都城,也是歷史上第一座真正意義上的城市。長安是十三朝古都,是中國歷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時間最長,影響力最大的都城。東漢末年,天下紛爭,漢室勢微,初平元年(190),西涼軍閥董卓挾漢獻帝遷都長安。後來曹魏建立,雖然定都洛陽,但是長安同樣重要,是京畿重地。
根據《三國志》補註《魏略》的記載: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魏延曾在軍議上提出建議,因長安守將夏侯楙怯而無謀,故願自請精兵五千,由子午谷直取長安。只要拿下長安,也就意味著曹魏的半壁江山就被蜀漢拿下。為什麼諸葛亮卻拒絕呢?
毛主席曾說過一句話:"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這是根據當時中國的國情,解放戰爭初期,國共的實力懸殊,國民黨軍隊無論從數量和裝備上均處於明顯優勢,且有美帝國主義的支持。作為戰勝政府,國民黨從投降的日寇手中接收了城市和各種生產、軍事設施,日寇留下的大量武器裝備也歸了國軍。
在當時的形勢下,如果我們死守底盤,跟前來「剿匪」的國軍打消耗戰,勢必會造成大量部隊傷亡,而對抗消耗的結果,則是我軍僅存的有生力量迅速減少,最終的結果也將導致人地皆失,固守的底盤也守不住。因此當時的策略是以保存有生力量為主,到農村去,發動群眾,穩固大後方,在運動戰中殲滅敵人的有生力量。
諸葛亮作為軍事戰略家,自然也想到這一點,拒絕魏延的計劃,就是想保存蜀漢的有生力量。諸葛亮數次北伐,基本指揮統帥的人馬不超過10萬,而且根據史料記載,在魏蜀吳三國中,劉備的蜀漢人口是最少的,至公元263年劉禪投降時,蜀漢有28萬戶,人口94萬。按照10:1的比例,蜀漢軍隊大約在10萬多人。十萬多人,比如要防守漢中,東吳,南中等地,所以實際上諸葛亮北伐的人數不會很多,精兵就更少了。
對於魏延提出的需要五千精兵,無疑是諸葛亮難以接受的。先不說從漢中出發到長安,要穿越秦嶺,子午道儘是荒山野嶺,非常的艱險,在考慮行軍速度、攻城難度、糧草難濟等問題的時候,魏延的五千精兵,能不能攻下長安。就算攻下,也無法防守,魏延自然就會成為瓮中之鱉。
別人還好,但是魏延是蜀漢事情僅存的大將,蜀漢軍界的頂樑柱,不容有失,如果諸葛亮想繼續北伐,就不能少了魏延。這樣分險,諸葛亮不敢冒,也不會冒,否則就會如毛主席一樣,「存地失人,人地皆失」。
所以,諸葛亮將目標放在奪取隴右上,步步為營的打法,也是為了以戰養戰,在保存有生力量的同時,又獲得局部地區資源。
※劉備最痛恨的皇帝,不愛江山,獨愛美人,發明一物至今沿用
※劉備臨死前,提醒過諸葛亮一件事,諸葛亮沒有聽,歷史從此改寫
※此人勇武媲美魏延,乃趙雲同門,只因愚忠,被劉備嘆息斬殺
※漢末初期最強諸侯,實力遠超曹操和袁紹,擁百萬之眾,卻自殺而亡
※此人是袁紹的謀臣,卻為了曹操,害死哥哥一家,後來拖死諸葛亮
TAG:圖說三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