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古代教師節是幾號 古人都是怎麼稱呼自己老師的

古代教師節是幾號 古人都是怎麼稱呼自己老師的

今天是9月10號也是我國的教師節,9月10號的教師節是1985年的時候才確定下來的到現在已經是有三十多年的時間了,接下來我們就來說一下古代的教師節是在什麼時候,古人是怎麼過這個節日的。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出自韓愈《師說》翻譯成白話文就是古代的學習知識的人肯定有教授這個技能給你的師父,不管你是學習什麼東西都是一樣的,而作為一個老師她主要的任務就是教授知識解答疑惑,人並非一出生就知道所有的東西,每個人都有不懂的地方,如果這些不懂的地方不請教知道的人那麼可能一輩子都解不開這個疑惑。

而古代的教師節沒有特定的時間一般都是以孔子的誕辰那天為主,從西漢漢武帝開始在每年農曆的八月二十七號皇帝都要親自去孔廟祭祀孔子,在祭祀活動之後皇帝一般要邀請當時的"國學""太學"等等國立學府的經師進宮飲宴。就算是在地方上面的話各個地方的大員也會給府學以及縣學教諭進行物質上面的補貼。

在古代一般平民百姓的人家是沒有資格學習知識的,只有有地位或者家庭背景家族的子弟才能有老師授業解惑,而如果你稍等能認字的話那麼你就已經是步入了官僚階級的層次。這種情況在秦之前特別常見,一直到明清時期才有稍微的改善。有史可查最早的學校應該是出現在漢代根據《漢書·平帝紀》裡面記載「郡國曰學,縣、道、邑、侯國曰校,校、學置經師一人.而老師這個詞最早是出現在《史記·孟子荀卿列傳》:「齊襄王時,而荀卿最為老師。」

不但如此古人對老師更是有多種的稱呼每個朝代也都各自不同有些是叫:師長出自《韓非子》裡面的《五蠹》:「今有不才之子,父母怒之弗為改,鄉人譙之弗為動,師長教之弗為變。」夫子出自於《論語》裡面的《子張》:「夫子焉不學,而亦何常師之有!」而山長,師傅根師父是來自於《荊相近事》,《呂氏春秋·勸學》「事師之猶事父也。」西席又叫做西賓:秦漢時期一般是席地而坐,而室內座次以背靠西面向東為尊,所以又叫做西席。教諭出自:明清縣儒學內設教諭一人。先生出自於《禮記·曲禮上》:「從於先生,不越路而與人言。」

老師在古代是一個高尚的職位,沒有了現在社會上面的拜金主義。教師只為教授知識而不是以自己一年能夠賺多少錢。自己的學生能給自己多少錢為重點。凡學之道,嚴師為難。師嚴則道尊,道尊則民知敬學。這樣才能對的起天地君親師的稱呼。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守藏室之史 的精彩文章:

生孩子等於死一次?古代女子是怎麼生孩子的

TAG:守藏室之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