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美園/文 野生懸崖側柏發展漫話——從香歷史說起連載之四
柏界精英和市場精要 都在這裡
3、歷代文人為豐富香與柏香文化內涵乃至對今人重新審視野生懸崖側柏香的巨大物質與人文價值作出重要貢獻。
歷代文人名士將香作為怡情、審美和啟迪性靈的妙物,使之在宴客會友、賦詩作詞、揮毫潑墨時處處焚香,並有大量寫香的詩文傳世。從屈原到王維、白居易、李白、杜甫,再到劉向、李商隱、李煜、朱熹、王安石、蘇軾、蘇轍、黃庭堅、李清照、朱熹、文徵明等,不勝枚舉,他們中的不少人並且還是制香高手。
《易經繫辭·上傳》:「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這裡的其臭如蘭,就是對香的一種讚美。
屈原《離騷》《九歌》等名篇中,有「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浴蘭湯兮沐芳,華采衣兮若英」,「桂棟兮蘭撩,辛夷楣兮藥房」,用以香草來謳歌忠賢,以蕕草來鞭撻奸佞。
後來產生的大量膾炙人口的詩句,更是見證了香與柏香歷史發展過程中的文人情結,以及與其情趣意象的契合。如「紅顏未老恩先斷,斜倚熏籠坐到明」,「詩情似水花相惱,入我香奩境界中」, 「 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 「早知百和俱灰燼, 未信人言弱勝強」,「 繚繞無窮合復分,絲絲浮空散氤氳」、「沉水卧時燒,香清酒未消」等等等等;以及林亦之的「老柏縱教逢歲晚,幽蘭本不為人香」, 蒲壽宬的「野蔬入供無人識,古柏為香有佛知」等,其意蘊雋永、回味妙然,至今為人們所津津樂道。而像詩僧斯植的「滿林種磬夜偏長,古鼎閑焚柏子香」,王安石的「午雞聲不到禪林,柏子煙中靜擁衾」,蘇轍的「客到惟燒柏子香,晨飢坐待山前粥」,宋僧道潛的「萬壑千岩夜未央,月華松色共蒼蒼。上方已覺無人語,金殿誰焚柏子香。」等等,又無不說明樸實無華、清雅恬淡的柏香,在那個時代是怎樣受到文人偏愛?又如何於禪院寺廟流行的!
名列北宋四大家首位的黃庭堅提出了《香十德》,即:「感格鬼神、清凈心身、能除污穢、能覺睡眠、靜中成友、塵里偷閑、多而不厭、寡而為足、久藏不朽、常用無障。」明代戲曲家、文學家屠隆在這方面也有過精彩論述:「香之為用,其利最薄。物外高隱,坐語道德,焚之可以清心悅神。四更殘月,興味蕭騷,焚之可以暢懷舒嘯。晴窗塌帖,揮塵閔吟,溫燈夜讀,焚以遠辟睡魔。謂古伴月可也。紅袖在側,秘語談私,執手擁護,焚以熏心熱意。謂士助情可也。塵雨閉窗,午睡初足,就案學書,啜茗味淡,一爐初熱,香藹馥馥撩人。更宜醉筵醒客。皓月清宵,冰弦曳指,長嘯空樓,蒼山極目,未殘爐熱,香霧隱隱繞簾。又可祛邪辟穢,隨其所適,無施不可。」他們對香品的特質和韻致進行了高度概括,也為後世愛香人提供了重要遵循。
把玩件俞柏青新作
種種這些說明,古代中國文人對香和其文化品位的高度肯定和推崇,不僅帶動了全社會用香風氣的流行,而且極大的豐富了香與柏香文化的深刻內涵,同時,也為今人重新審視野生懸崖側柏香巨大的物質與人文價值,描繪了夢幻般的美麗畫卷。
(文中觀點僅代表個人,未經許可,請勿刪改、拼圖和轉載,否則,將依法追究責任。插圖來自不同平台,感謝原創作者。如有不妥,請及時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