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劉雪燕:石榴的格局

劉雪燕:石榴的格局

石榴的格局

劉雪燕

年輕是一種資本,莫要辜負了美景和良辰。有多少人曾愛慕你年輕時的容顏,可誰願意承受歲月無情的變遷。把握當下,且行且珍惜。

在秋天瓜果飄香的世界裡,石榴是最美的。

我欣喜石榴的外形美。果近圓球形,花萼宿存,色橙紅、黃白渾染,布著紅暈,並有著青翠光澤,如玉琢脂凝。在陽光中,形似醉翁滴仙的酒罈一般。我覺得最能代表石榴之美,是中國歷代藝匠的傳統作品瓶身造型「石榴瓶」。尤其是中國五大陶瓷,鈞瓷,汝瓷,定瓷,管瓷,哥瓷等,均有「石榴瓶」這一作品。著名的漢藝煌「景泰藍」造型中頗具特點的「石榴瓶」,雕工巧妙,是繼承了元明清三代優秀傳統技藝而得名。還有景德鎮「彩釉石榴瓶」、歷代文房用品、紫砂、印章、竹牙角雕、高檔珠寶、奇石和玉等,他們把石榴和藝術做一結合,不僅給人以視覺的美,還有形狀的美,確實是一個驚人的靈感。

石榴原產波斯(今伊朗)一帶,公元前二世紀時傳入我國。「何年安石國,萬里貢榴花。迢遞河源邊,因依漢使搓」。據晉代張華著《博物志》記載:「漢張騫出使西域,得塗林安石國榴種以歸,故名安石榴。」自此石榴在我國生根,深得國人喜愛。經千百年傳承,古人稱石榴「千房同膜,千子如一」,視石榴為吉祥物,認為它是多子多福的象徵。民間有以石榴相贈祝吉者,常見的吉畫有《榴開百子》、《三多》、《華封三祝》、《多子多福》等。可見國人對石榴的推崇。其實外國人也非常喜歡石榴,比如西班牙的國徽就是一個紅色的石榴。

「石榴瓶」表現了石榴形相美,但是我覺得它不完全表現石榴的內容,以及石榴的味覺。石榴切開也是美的,仔細觀看它的內部,淡黃色的薄膜將石榴分隔成一個個別緻的小方格,很像蜂窩。格內粉紅色的籽粒晶瑩剔透,似珍珠瑪瑙 ,充滿汁水,像是有生命的流動的鮮血,幾乎是畫筆所無法表達。人站在石榴面前,心中就漫上一股美的享受。

不管石榴多麼美麗,他還是用來吃的,如果沒有吃過石榴,誰也沒想到美的外表裡有千房同膜,千子如一。我小時候怕吃石榴,因為石榴皮不好剝,果粒小,擠挨在一起,讓我總感到繁瑣。秋季水果好多的,偏偏家裡就種著幾棵石榴樹,有時抗議無效,常常被媽媽通告無奈吃石榴,說是去濕氣,助消化,有營養,其實是因為家裡石榴過剩。

嗜吃石榴還是這幾年的事,也許是歲數的增大,時間磨了的脾氣,吃石榴不以為繁瑣了;也許是石榴的美,讓我在吃的時候忘卻了繁瑣;我想最主要的原因,應該是我發現雙手之間有滋味。人生猶如石榴籽的格局,格局的大小決定未來成就的大小。人生當有大格局,成功自會降臨。人生如吃石榴的過程,付出與收穫總是同時出現,只要付諸全力,便可釋然。

石榴有很多吃法。我最喜歡的一種是開封美食城裡的「蔬果沙拉」。石榴果實剝下,洋蔥切絲並沖泡冷開水後,瀝干水分。蘋果切泡鹽水,瀝干水分。生菜,葡萄,瀝干水分。生抽,鹽,檸檬汁,糖,蔬菜油,攪拌,撒上熟芝麻即可。色味俱佳,吃起來鮮美清爽,讓人回味無窮。在滿桌菜中,它獨樹一幟,沒有一道菜比得上。那次和朋友一起吃完菜,服務員端來一個豐碩的石榴,用水果刀從石榴頂部長有瓣狀物的那端環切一刀,露出大石榴內部的結構,然後沿石榴中間的白膜的位置各切一刀,將石榴皮劃破。握緊石榴,用力將石榴掰開。掰開的石榴已經避開了大部分的白色筋膜,很容易就可以將石榴籽剝下來。看她不緊不慢,面帶笑容,不厭其煩地操作的過程,似乎在享受人生的過程,讓人充滿了美麗的幻想。

過去兒子和老公不愛吃苦瓜,可我喜歡吃。獨自享受苦瓜沒趣,就來個別出心裁——苦瓜拌石榴。於是我就上市場挑上好的石榴和苦瓜,回來後,把石榴籽掏出,和苦瓜混搭,顏色別有口味。看到兒子用勺子盛石榴籽一句「甜」,用筷子夾苦瓜絲一句「苦」,真覺得人生無過於此,苦中自有甘味。好像人到中年想起過去的時光,苦樂相伴!如果一個人不能嘗苦,那麼他就不能體會到甜的滋味。我開玩笑把我這盤菜取名「珍珠翡翠菜」。如今,每年到了石榴收穫的季節,我都會時不時地做一盤「珍珠翡翠菜」,當然,石榴的滋味有酸有甜的。

我們都是吃過石榴的,卻很少有人去石榴園去採摘。前幾天,去了趟金牛山,看到那大片的石榴樹。石榴樹上,一片片橢圓形的綠葉間,藏著無數的石榴,它們面色紅潤,頭戴王冠,你擠我碰地沉甸甸高掛在樹上,壓彎了樹枝,一陣微風掠過,那些可愛的石榴在風中搖頭晃腦,個個扭動著腰肢,款款而舞。有十多人正在採摘,踮起腳尖,伸著手臂,就像從樹上取下一個個瓶子。我站在樹邊,看著那小籃子中滿滿的石榴,心中突然感動不已,我想,真正石榴生命里的美,是遠遠比人造石榴瓶還令人感動的。

我也採摘了不少石榴。回來擺在水果盤裡,越放越紅,不捨得打開吃;放置幾天後,石榴皮有點起皺了,失去了鮮艷的色彩,吃起來水分少了,風味遜色不少。這使我想起人世間的許多事情,美,也是有度的,美和苦有時會並生的。年輕是一種資本,莫要辜負了美景和良辰。有多少人曾愛慕你年輕時的容顏,可誰願意承受歲月無情的變遷。把握當下,且行且珍惜。

本期編輯:苗四海 鄭喜燕 李鳳艷

劉雪燕,77年生於南陽內鄉,20年前來到鷹城平頂山,現在帘子布公司從事化驗工作。自幼喜愛閱讀和文字,偶有小文見於報刊。喜歡隨心隨筆小文。

瀚海觀山

hhgs

河南省平頂山市作協主辦

總編 ▏於天命

執行主編 ▏苗四海 皓月

組稿編輯梁儷千焦玉瑩孫燕凌 李國俊

責任編輯劉紅霞 鄭喜燕毛霞楊選召 李鳳艷

傳達中央省市精神發布會員原創精品 推介各地名家新秀佳作

採納史、哲成果理論 旁及其他藝術門類 補益會員通識素養

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健康前進

本平台作品,均為原創,平台首發

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關注我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瀚海觀山 的精彩文章:

蕭根勝:妙手仁心劉現義(一)長篇報告文學連載
趙付樁:我的家鄉「殺豬王」?

TAG:瀚海觀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