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陳少松吟誦:韓愈《師說》

陳少松吟誦:韓愈《師說》

今天是教師節,謹以此文獻給祖國辛勤的園丁們,向您致敬!

〔唐〕韓愈

題解

唐時,流俗不重師道,正如柳宗元在《答韋中立論師道書》中所言:「今之世不聞有師,有輒嘩笑之,以為狂人。」韓愈不懼流俗,犯顏為師,作《師說》以倡言師道。然而,時人嘲諷指摘,貶損他為狂人,所謂「世果群怪聚罵,指目牽引,而增與為言辭」(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即便是同道中人,如柳宗元對他大為同情,卻也不敢為師當世,稱「仆才能勇敢不如韓退之,故不為人師」(柳宗元《報嚴厚輿書》)。《師說》中言所收弟子為李蟠,他於貞元十九年(803)舉進士,此文創作時間當不晚於此年。

古之學者必有師[1]。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2]。人非生而知之者[3],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4]?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聖人,其出人也遠矣[5],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聖人也亦遠矣,而恥學於師。是故聖益聖,愚益愚。聖人之所以為聖,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於此乎?愛其子,擇師而教之,於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6],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7],小學而大遺[8],吾未見其明也。

巫醫、樂師、百工之人[9],不恥相師[10]。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嗚呼!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聖人無常師。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11]。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孔子曰[12]:「三人行,則必有我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13],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傳皆通習之[14],不拘於時,學於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15]。

《韓昌黎文集校注》卷一

注釋

[1]學者:求學之人。

[2]傳道、受業、解惑:指傳授儒道、教授學業、解答疑惑。道,指修己治人的儒家道德。受,通「授」,傳授。業,以儒家經典為主的學業。惑,疑難問題,這裡指儒道和經典中的疑惑。

[3]生而知之:《論語·季氏》:「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之;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韓愈在這裡反用其意,以說明學習的重要性。

[4]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何必考慮他年齡比我大還是小呢。庸,用,在疑問句中表示何用。

[5]出:超出。

[6]句讀(dòu 逗):也叫句逗,古時指文辭休止和停頓處。文意休止處為「句」,文意未盡稍作停頓處為「讀」。

[7]不:通「否」。

[8]小學而大遺:是說句讀事小,解惑事大,學了句讀這樣的小學問,卻丟掉了通曉治道這樣的大學問。

[9]巫醫、樂師、百工:巫,古時指以舞降神、能與天地鬼神溝通的人。在古代,巫師和行醫之人不分,故有「巫醫」之稱。百工,各種手工匠人。此句代指下層勞動者。

[10]相師:拜別人為師。

[11]「孔子師」句:郯(tán?談)子,春秋時郯國(今山東郯城境)國君,相傳孔子曾向他請教少皞氏以鳥名官之事。萇(cháng?常)弘,東周敬王時大夫,相傳孔子曾向他請教古樂之事。師襄,春秋時魯國樂官,名襄,孔子曾向他學琴。老聃(dān?丹),即老子,春秋時楚人,相傳孔子曾向他學習周禮。

[12]「孔子曰」三句:《論語·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3]李氏子蟠(pán?盤):李蟠,唐德宗貞元十九年(803)進士。

[14]六藝經傳:六經的經文和註解。六藝,六經,即《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種儒家經典。傳,註解經文之作。

[15]貽(yí 移):贈與,贈送。

解析

《師說》論述了從師的必要性和為師的標準,批判了當時社會流行的恥於從師的不良風氣。「人非生而知之者」,不可能不在學習和生活中產生困惑。有了困惑,就應該去請教師長。那麼,何為「師」?「師」並非只是「授之書而習其句讀」的童子之師,所謂「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踐行儒道之人方可為師。為師者要做到「傳道、受業、解惑」,而不僅僅是教求學者一般的文學知識。韓愈認為,不要因為「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就放棄從師之道,年齡、身份、地位乃至學識也不應該成為從師的障礙,只要他人有一點可取之處,便可從師而學。他還闡述了良好的師生關係,「學者必有師」,但並不是說弟子在道德和學問上永遠落後於師長或者緊隨師長之後,不追求超越和自我建樹。正所謂「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孔子儘管拜師郯子、萇弘、師襄和老聃,但他的成就在許多方面都超過了這些師長。《師說》中這種尊師重教的思想以及對師生關係的正確認識,值得當代教育學借鑒與思考。

吟誦者簡介

陳少松,1941年生,江蘇南通人。南京師範大學教授,教育部「中華誦?經典誦讀行動」專家委員會委員,中華吟誦學會副會長。1982年蘇州大學中文系研究生畢業,獲文學碩士學位。長期從事中國古代文學和吟誦學的教學與研究,多次參加中外吟詩交流,多次受邀在中央電視台等展示吟誦。著有《古詩詞文吟誦研究》、《鍾惺散文選集》(選注)等,參編《清詩紀事》等多部著作,出版專輯《古詩詞文吟誦》CD和《論語選吟》(180章)CD各一套,為江蘇教育電視台主講過十集系列片《古詩詞文吟誦》,此外發表學術研究論文數十篇。

文字選自《中華傳統文化經典百篇》(上下冊)

音頻源自《古詩詞文吟誦導論》(附吟誦光碟)

閱讀鏈接:

掃描或長按並識別下方二維碼即可查看圖書詳情

《中華傳統文化經典百篇》(上下冊)

《古詩詞文吟誦導論》(附吟誦光碟)

(統籌:啟正;編輯:平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華書局1912 的精彩文章:

TAG:中華書局19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