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空王冠》背後的莎士比亞

《空王冠》背後的莎士比亞

2012年倫敦奧運會的時候BBC推出過一個系列劇——《空王冠》一共七集根據莎士比亞的劇本改編,可謂是原汁原味的「莎士比亞」。從理查二世一直寫到理查三世一共七集,雲集英國各大實力派演員陣容強大野心勃勃。

莎士比亞的戲劇放在今天並不好演繹,尤其是他的台詞,大段的排比,比喻,擬人,對仗等修辭手法,如果不能夠把它讀成「自己的語言」往往就會讓觀眾覺得他們只是在照本宣科而不是在表演。

扮演理查二世的本.衛肖一開場就演活了一個自大、陰鬱、草率又神經質和孩子氣的國王。他所演繹的台詞有一種獨特的音韻(據說安東尼霍普金斯在演繹台詞的時候也會有一種獨特的處理方式),所以即使閉起眼睛來聽,也能夠分辨得出他們。

在他和亨利四世的幾場對手戲中,更是完美詮釋了一個失敗的但是內心驕傲的君王。他的矛盾猶豫糾結和不甘心都讓這個人物顯得立體而飽滿,包括最後他大段絕望的獨白,不看畫面只傾聽都能讓聽者感到悲愴。所以第一集幾乎成了他的個人秀,而之後的亨利四世,亨利五世,亨利六世,一直到理查三世,大有漸入佳境之勢。

《空王冠》又翻譯作《虛妄之冠》後者可能更貼切一些。從權利的更迭,王冠幾經易主,寫盡了「雖然處在權利的巔峰但終究都會走向虛無」的事實。而亨利六世將王冠丟進水裡的那一幕更好的表達了「王冠」這個無上權利的象徵只是一種世人的痴心妄想罷了。

前陣子看到一篇文章大意是現在的人都不會去讀經典——因為過時了,比如過去的人會看莎士比亞的戲劇,《呼嘯山莊》等,而現在的人只會看《小李飛刀》啦等等。坦白說現在的人也不會去讀《小李飛刀》,因為對於更輕一代的人來說《小李飛刀》也很過時。但是流行文化有流行文化的理由,經典有經典的位置。莎士比亞流傳至今400多年自然有他的道理,而至於那篇文章中所列舉的那些書能不能流傳那麼久就不得而知了。

當然,莎士比亞的魅力也不單單局限於這些「原汁原味」的劇。

比如大家都知道的浸沒式戲劇《sleep no more》就是根據《麥克白》改編的。這部劇在紐約幾乎成為地標。

而觀眾觀戲的時候需要佩戴白色面具與演員零距離接觸,即觀看錶演也成為演出的一部分。劇中的每個人物比如麥克白,麥克白夫人,女巫等等都各有一條故事線,觀眾可以追隨他們走完他們的一生。

再比如立陶宛OKT劇團的《哈姆雷特》它通過鏡像、噪音、表演、燈光,將演員和觀眾都投入了一個描繪罪惡和地獄的深淵,感受更為抽象——碩大而深刻的罪惡,並且重新在基督教背景之上闡述了源自古希臘神話的哈姆雷特。

我曾觀摩「浸入式」戲劇《sleep no more》隨演員在多個表演區奔跑,深深體驗到戲劇所營造的前所未有的氛圍。然而,這一版的《哈姆雷特》,我卻通過自身鏡像的折射,被投入到戲劇所營造的情境之中,在那地獄中看到了自己的倒影。

包括最近在上海音樂廳上演的《李爾之歌》也展現了不一樣的莎士比亞。本劇的導演喬格什·布拉爾從《李爾王》中選出了幾個關鍵性的場景,以音樂為基礎,構造了一種超越形式、語言和音樂的表演方法。每一首歌是都是一首「戲劇詩歌」的起點。

表演形式介於音樂和戲劇之間的綜合體,不斷打破藝術語言之間界限。

而這部劇的力量就在於即使你本身不了解這個故事也聽不懂他們所唱的語句,卻仍然能夠在音樂,肢體,表情,器樂中體會人物內心的悲愴。

當然對於莎士比亞的「另類演繹」還有很多,就不再一一列舉。

能夠成為經典的作品也不單單只有莎士比亞的戲劇,他們之所以在歷時400多年的舞台上依然屹立不倒,就在於它所闡述的精神內核並沒有什麼所謂的「時效性」。畢竟王雖然沒了,但是權利仍在人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水曜日的冥王星 的精彩文章:

TAG:水曜日的冥王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