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同題詩會:老師,您好!(四)

同題詩會:老師,您好!(四)

本期主持兼特約編輯:何鳳山

特約編輯:邵燕雲 馬占瑜

同題詩會:老師,您好!(四)

孫寶山郭燕雲陳建智杜曉偉黃磊

贊優秀教師(新韻)

文/孫寶山

為人師表德高尚,

恪守教學重擔挑。

願作園丁勤灌溉,

甘當燭炬盡燃燒。

愛生如子心良苦,

敬業似鍾品至標。

身教樹人桃李滿,

無私奉獻世之驕。

師吟

文/郭燕雲

三尺雲台視作家,

一支粉筆巧塗鴉。

日升揮汗培新土,

月落勞神育嫩芽。

莫嘆嬌腮疊溝壑,

休憐黑髮泛霜花。

如能桃李香天下,

再卸征袍慢品茶。

一腔壯志酬於筆,

數載芳華捻做詩。

日暮卑躬斜入水,

便持殘燭樹豐碑。

獻給老師

文/陳建智

三尺講台舒壯志

一支粉筆解惑真

春夏秋冬不辭苦

培育桃李沐春風

園丁

文/杜曉偉

這個園丁有點怪

一生站在三尺台

寒來暑往不懈怠

手持粉筆勤剪裁

陽光雨露皆奉獻

昔日小樹成梁材

青絲變白終不悔

金風送秋笑顏開

憶恩師作

文/黃磊

一去家國二十年

每憶師恩泣如癲

青燈成霜染華髮

蠟炬尤明淚不幹

子房橋上幾進履

仲尼尊前徒三千

思念應托歸雁去

茫茫秋水照長天

小編手記:

今年8月份,在何鳳山老師的提議並主持下,雪絨花原創文學開展了「有這樣一群人」、「致愛心公益者」和「七夕」三次同題詩會,目前看來是成功的,有越來越多的作者參與了進來,作品的質量也越來越好,收到了預期的效果。在此,小編感謝何鳳山老師的精心規劃與主持,感謝邵燕雲、馬占瑜等文友的辛勤付出,也感謝各位作家、詩人的大力支持。「同題詩會」的成功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結果。今後,「同題詩會」還會繼續辦下去,爭取辦成我們雪絨花原創文學的一個品牌欄目,成為作者認可、讀者喜歡的一個文學的小型「百花園」。

9月初,平台發起了教師節同題詩會「老師,您好!」截止9月6日,我們共收到了31位作者的34首現代詩,5位作者的6首古體詩。這些詩,內容都圍繞「教師」或「教師節」這一主題,或抒歌頌之情;或表感恩之意;或表達對逝去者的追思……都充滿了自己的獨特感情,表達了自己對教師的尊重與歌頌。古往今來,尊師重教一直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主流文化傳統,這從孔子的歷史待遇上可見一斑。韓愈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老師,傳遞給學生的不僅是知識,更是做人的道理,所謂為人師表就是此意。無可否認,目前我國教育界也存在一些問題,但這絕不應成為不尊重老師的借口,某些現象的滋生不是孤立的,而是整個社會風氣使然,相信會隨著社會整體風氣的改善而改善的。我們也應看到,就是在這種大背景下,依然有許多老師默默無聞地付出著,擎起一支支蠟燭,為學生照亮心路,這種精神值得我們讚許。這次詩會的詩歌便是一次充滿正能量展示,對於培植我們的信心重塑我們的精神有積極意義。

詩會中大部分詩歌是對老師和教師這一職業的歌頌。

詩壇宿將何鳳山老師寶刀不老,將老師比喻成「常青樹」:「你是常青樹/在人們的心裡生根/大地也給你慷慨的饋贈/把你的生命/滋養成不凋謝的春。」蘭玲的《九月的讚歌》歌頌老師汗水與淚水成就了一切/桃李之花開遍大江南北。」李志國《師魂》認為「你讓小草開出鮮花,/你讓幼苗變成森林,/勤勞奉獻是你最飽滿的快樂,/春風化雨是你最真的夢。」李秀蓮《鐫刻老師的名字》「橫橫豎豎是你的正直和大氣/撇撇彎彎是你的慈愛和包容。」張占榮《贊老師》「為了明天的太陽/您甘灑熱血/培育棟樑/您用大愛和奉獻/書寫人生華章。」陳彥平《老師,讓我對您說「老師,我想對您說/您是春風/吹醒了沉睡的萌芽/您是夏雨/澆灌了乾涸的心靈/您是秋風/催熟了碩果/收穫了一抹金黃/您是冬雪/召喚了孩童最美的年華」劉文芳的《教師禮讚》:「你是大樹/頭頂藍天腳踩大地/默默先祖增添綠色」。閆立平的《致——》直抒胸臆:「老師,您是我的指南針,/老師,您是我的導航儀。/您是我頭頂上空,那永不墜落的北斗,/永遠照耀指引著我前進的方向。」「質樸的形象、童心的偉人/懷有一顆愛國之心/培育著幼苗的園林」(張錦義《獻給教師節》);山深處有您/城古堡有您/就是一盞永不泯滅的明燈/懸在十字路口,閃爍著光明」(墨竹《老師贊》);「您總是無怨無悔/默默奉獻/心裡裝著每一個學生/把一腔大愛播散春天。」(陳建智《教師節》。)

有的把老師比喻成園丁進行歌頌:「春風/拂去了/你身上的塵/直直腰/看著苗兒青翠/微微一笑。」(彭福臣的《園丁》);「一棵一棵的小樹苗/澆水施肥功夫到/陽光雨露滋潤樂/快點快點成長」(張勝利《園丁的希望》)。

有的把老師比喻成階梯:「老師您就是我的階梯/資質愚鈍的我/會借著您的東風/在茫茫人海中乘風破浪。」(杜曉偉《老師,你是我的階梯》);「老師,您就是我的階梯/我的高度,有您支撐/我的深度,被您挖掘/沒有您,我的眼睛不會發現美麗/沒有您,我的位置永遠不會挪移。」(劉富《老師,您就是我的階梯》)。

有的以粉筆的視角歌頌老師「當你依然挺著疲憊/在褶皺的黑板上刻著蒼老的筆劃/我卻看到時光的灰塵/被你寫出了滿頭白髮。」(王勝《粉筆》)。

有的是重返校園後的感嘆:三尺講台還在/那削瘦的身影不見了/我的老師/你去了哪裡/黑的發灰的黑板/已布滿了/歷史的風塵」(王洪海《九月,我又來到這裡》)。

有的通過描寫了老師的眼睛歌頌老師:「你的眼睛,閃爍著智慧/閃爍著柔情,閃爍著光與影的魅力/從你的眼睛讀出高山」(武永福《老師的眼睛》)。

有的抒寫了對老師的感激之情:半個多世紀過去了/儘管飛得不遠亦不高/我依然感激你/為我插上飛翔的翅膀/引入人生康庄大道……」(趙合《老師》)。

有的是對教師生涯的溫馨回憶:「那無慮的歲月里/舉燈點亮渴望/用理想的花朵/盛開稚嫩的心靈/而那些縷縷清澈的眼神/又鼓起我莫大的力量。」(笑冬《思念教書的日子》)。

有一些詩作表達了對逝去的老師的懷念:

「梨花滿樹/一個35歲的生命/帶著花香,拋下哀痛/驟然間離開了我們/從此,每個教師節/梨花盛開/我用詩行,用花香/將最美的祝福/遙寄天堂。」(李鳳梅《又是一個教師節》);「老師,您該歇歇了/深夜繁星下/那盞燈,早些熄了吧/您說過,愛菊卻不曾賞菊/因為等著批改的作業/成堆/一支硃筆不停/一杯清茶提神/您是最早迎接黎明的人。」(君子蘭《老師,我想你》)。

還有的是對老師的祝福:「在這金秋佳節里/祝福您一生平安/您永遠是我們的牽掛」(董春蘭《獻給我的老師》);「九月/又是一個秋天/在這個收穫的季節/您收穫的不僅是滿頭的銀髮/更收穫了桃李滿園……」(楊海鷹《老師,您辛苦了!》)。您/老了/但沒有叫錯一個學生的名字/讀您此時的樣子/就像品一壇三十年的陳釀」(張少永《讀您》)。

孫繼革的《記憶深處》則擷取了記憶中幾個具體的片斷:「秋風蕭瑟夜色漆黑/心是如此明亮/懷裡揣著的彷彿是一輪明月……夜很深了/校園靜悄悄/靜得像夜幕下一片平靜的海/辦公室的燈光依然亮著/靜靜地亮著我彷彿聽到了/老師翻書的聲音」。

詩會的作者中有許多如今已為人師表,他們詩既表達了對老師的歌頌,更是一種薪火相傳:「我應該為您喝采/學會傳承與接力/去開拓您未犁完的荒地/去播撒您人生的無怨無悔/為後代,為世紀」(趙建平《教師頌》);「長大後/踏上三尺講台/你的教誨依然刻在我胸膛/愛每個孩子在我的心臟」(劉燕《長大後我便成了你》)。

楊善武作為曾經的學生、老師、教育管理者,則在詩中指出了當前教育行業中存在的一些不良現象:「一個奇怪的現象出現在老師的隊伍里/備課怠慢了上課敷衍了/作業不批了家訪不做了/辦班補課 有償家教/強訂資料 向家長索取/一股惡風肆無忌憚/不亞於醫院的紅包/還有貪官們鼓鼓的腰軀/於是老師失去了蠟燭的光焰/丟掉了塑造人類靈魂的靈魂/一個直觀形象的標籤/眼睛毒蛇貼在老師的頭上」,這種敢於剖析的精神是這個教師節前夕的一縷令人警醒的閃電。

這次詩會我們還收到了孫寶山、陳建智、郭燕雲、杜曉偉、黃磊等五位作者的古體詩,也都表達了對老師的歌頌和感恩。

總之,這期詩會的詩歌都站在各自的記憶和情感基礎上,表達了對教師的尊敬之情,我們期待著在以後的詩會中,各位親們能夠創作出更多更好的佳作來。

雪絨花原創文學月度感言:

致作者、讀者(2016.09)

月度感言:兼致作者、讀者(2016.10)

月度感言:兼致作者、讀者(2016.11)

新年感言:寫在2016歲尾的話(2016.12)

月度感言(2017.02)

月度感言(2017.03)

月度感言(2017.04)

月度感言(2017.05)

月度感言(2017.06)

月度感言(2017.07)

月度感言(2017.08)

雪絨花原創文學,以獨特的文字表達個體獨到的發現,盡現漢語言文字之美、思想之明,提倡自然、樸實、本真、唯美。小說、散文要求在5000字內,優秀稿件可以適當放寬;詩歌要求一次投稿3-5首(或50行)以上;同時,請發120字以內的作者簡介及個人清晰生活照片一張。投稿請一律按要求格式發到指定郵箱,同時請加主編微信號(驗證時須加註實名並註明「投稿者」字樣),微信僅用於發送文章鏈接及稿費,不閑聊,不接受投稿(稿件要求原創首發,未在其它微信公眾號上發表過,杜絕抄襲,文責自負。能提供與詩文內容相契合的圖片者優先選用,文章請用word或wps文檔,以正文+附件的形式發送;圖片或照片請用JPG的格式單獨以附件的形式發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雪絨花原創文學 的精彩文章:

同題詩會:老師,您好!(三)
齊洪珍:悲歌送天堂
王大軍:品讀黃帝泉
張懷:我為什麼要編寫「酒話」?
曹敏:回家的路,那麼長

TAG:雪絨花原創文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