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缺大學的十座城市!大學生還不夠多嗎?為什麼各個城市都在「搶人」?附全國新建3所大學揭秘
(點擊下方圖片,為老師送節日祝福)
GIF/434K
國家之興,首在人才
中國是世界上在校大學生最多的國家,雖然每年高校畢業生就業都是「史上最難就業季」,但因受惠於高校擴招,中國青年的整體素質已大大提高。而人力資本素養的普遍提高,有利於中國早日實現產業升級。中國的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還不到50%,更多的青年年進入大學,將確保中國青年在教育和知識素養上的優勢,進而保持在勞動力市場上的高端優勢。
在當下中國經濟增速下降,且勞動力人口減少的關鍵時刻,龐大的高等教育人口,將是扭轉頹勢的決定性力量。
2006年至2016年十年間,中國的技術革新速度突飛猛進。十年間,中國人口增幅僅為5%,GDP增幅255%,授予國內的發明專利從2006年的2.5萬件,飆升至2016年的30.2萬件,增幅超過1100%,連續六年居世界首位。
十年間,中國的發明專利增長速度狂飆突進,奧秘何在?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人力資源素質的提高,自本世紀初的高校擴招潮之後,大學生大規模湧入社會,提高了中國精銳人口的知識水平。目前中國22歲至35歲以下人口,近一半是大學生。
創新能力,出自青年,出自人才儲備。是否擁有足夠的大學生,考驗一個國家人力資源的深度。
城市競爭,人才是關鍵
大學生作為傳統人才的代表,成為城市競爭中最重要的資源之一。
大學生的來源有兩種,一是內生,一是外來。內生的關鍵,就是城市的大學在校生人數,很多城市為了大學落地,跑省跑中央,爭取高校總部或者分校落地,為了就是多自產人才。外來,就是搶人。最近幾年更是如此,多地紛紛出台鼓勵政策,送戶籍送公寓。搶人大戰,硝煙瀰漫。
尤其是一些沿海城市,經濟發達,卻沒有足夠大學,每年都去搶人。
自產不足,只能靠「搶」
能夠搶別的城市的人,自然也是本事,證明了自身的魅力。
搶人靠什麼?搶人當然首要靠經濟實力,是否有足夠的就業機會,是否有比較高的收入水平。最缺大學生的十大城市竟全部處於沿海相對發達區域,絕非偶然。其中,深圳、佛山、無錫、東莞的人均GDP超過10萬,泉州、南通、唐山等也接近,中國最富有活力的民營企業,幾乎都誕生在這些城市。就業前景廣闊,財雄勢厚。
但是,事實並非僅僅如此。在經濟實力、收入水平等「硬實力」之外,還需要有軟實力。包括社會文化領域的契合度、包容度,居住環境,甚至是改革力度。
深圳數十年來,都是中國第一搶人大城,號稱中國大學生的「收割機」。其能夠成為中國青年之城、「孔雀南飛」之城,除其雄厚的經濟實力之外,長期以來,包容開放的社會氛圍,也至關重要。
2016年,深圳的凈流入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為67.7%,而這並非深圳高峰期,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深圳的黃金時代,這個比重一度超過70%。東莞凈流入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更是高居全國第一,達到73%。佛山這一比重接近50%。
改革的力度和誠意,屬於更深一層的因素,最近幾年對於搶人來說也日益重要。
在搶人大戰中,很多城市一再突破先行城市體制,在國家變革滯後的情況下,率先解放了一些市場要素。最典型的是,戶籍制度在最近幾年的搶人大戰中受到巨大衝擊,很多地方出台了寬鬆的戶籍政策,開放大學生自由落戶,甚至部分城市還提供公寓甚至創業、安家資金。
但這不是所有城市的共識,除了北京、上海等幾個特大城市外,也還有幾個城市並沒有放開戶籍,這明顯為人才的引進設置了壁壘。
為此,我們特推出「中國最缺大學的城市」排名。
佛山在過去的近四十年中,成為中國乃至全球製造業重鎮。當下佛山的人均GDP超過上海,躋身全球高收入城市,大器初成。同時,美的、格蘭仕,萬和等家電巨頭,馳名全國,就業吸納能力十分強大。
2016年,佛山的在校大學生僅為5萬人,大學生密度在中國GDP35強城市中最低,不到全國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而武漢千萬人口,百萬大學生,每萬人中大學生約1000人。
以全國平均水平計,佛山大學生規模可以擴大到20萬左右,若以武漢為標杆,則佛山大學生規模可達到50萬至100萬,數十倍於當下。
佛山不僅經濟發達,財力雄厚,就業機會多,民風亦開放。當下,佛山的凈流入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為48%,遠超京滬,每年吸納青年人口數十萬。
作為中國最著名的製造業重鎮之一,未來,佛山謀求成為中國創新中心城市之一,可能成為工業設計之都。佛山的大學產出,反差極大。
擴建大學,佛山所急。佛山足以容納50所左右大學。同時,鑒於佛山是中國著名的製造業重鎮,聞名全球的「世界工廠」,佛山興建的大學,可偏向理工科,兼顧搞一些技術和職業教育類的專科和學院,不要都搞高大上的綜合性重點大學。
有財力,有氣度,此城不來,更待何地?
數十年來,深圳不僅是中國最大的人口熔爐,也是中國最大的人才熔爐。
深圳人口超千萬,是中國第四大城市,人均GDP更達到主流發達國家的頂級城市水平。深圳經濟發達,草根企業與巨頭企業共存,富有活力,就業吸納能力強大。
深圳擁有數十家大學的分校或者研究院,國內頂級的清華北大,都在深圳開設了研究生院,不過,深圳本土大學卻乏善可陳,沒有一所拿得出手的大學,本土大學生產量也低,在校生不足10萬,深圳人口比武漢多,經濟比武漢發達,若以武漢為標杆,則深圳大學生人數擴張十倍,亦不為過。
鑒於深圳是中國四大都市之一,繁華且多元,新增大學建議以綜合性大學為主體。
一旦高校開放,深圳將成為高校投資熱土。就大學生就業而言,深圳仍是首選城市之一。
溫州是中國民營經濟的代表性城市之一,溫州模式天下聞名。經濟發達,民間富庶。
溫州人口超過917萬,直奔1000萬。在校大學生人數,卻不到10萬。若以全國平均水平論,溫州在校大學生起碼也要達到20萬才及格。
省會杭州大學生多,但是杭州本身也是發達城市,人不好搶。溫州縱有天下氣度,天下人也不可能只專情溫州,最佳選擇,還是能夠自己多培養。
東莞是中國著名的工業城市,繁華開放。各種階層的人在這裡,都可以找到生存機會。
東莞人口超過八百萬,其中,戶籍人口只有兩百萬,在校大學生僅有11萬,與其強大的經濟實力反差大,東莞的產業升級,需要更多人才,除了繼續搶人外,擴建大學,也是東莞一直以來的心愿之一。
鑒於東莞的城市特點,東莞的高校結構,也宜以理工大學、職業技術類學院為主體,兼顧綜合性大學。
20萬至80萬在校大學生,富庶的東莞完全可以容納。
河北雖窮,唐山卻是河北最富裕的城市。以經濟實力而論,唐山排名全國25位,超過省會石家莊。人均GDP達到8萬,遠超全國平均水平,接近一線城市水平。
唐山人口接近800萬,在校大學生卻只有11萬。河北的大學生,基本集中在石家莊。唐山的兩大鄰居北京和天津,更是高校林立。
唐山未來新增高校來源,一為本土興建,另一個就是來自北京和天津的高校搬遷或者設立分校。
按全國平均水平,唐山完全可以容下20萬在校大學生,可擴張一倍左右。
泉州是福建第一經濟大市,民間富庶,工業發達,晉江、石獅等均為國內知名經濟重鎮。尤其服裝,運動品牌獨步國內。泉州容納就業的能力強大。值得一提的是,泉州是千年古城,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歷史積澱深厚。
泉州接近900萬的常住人口,卻只擁有不到13萬的在校大學生,缺口大,起碼需要20萬以上在校大學生,以泉州之富庶繁華,50萬以上也並非不可能。
泉州需要有世界眼光,新增高校除來自國家層面和福建省內,還可以從海外募資建校,泉州是福建著名僑鄉,華僑多達600萬人,商界領袖眾多,這個優勢需要利用。
當下福建高校資源主要集中在福州和廈門,高校資源分布與經濟資源分布不一致,若開放辦學,泉州高校有望井噴。
南通被譽為「北上海」,是上海陸路通往北方的必經之地。離上海太近,一方面使南通得風氣之先,成為最早一批沿海開放城市之一,經濟繁榮,但同時,南通不少人口也被上海吸附。南通的常住人口比戶籍人口還少30萬,成為少數幾個經濟繁榮卻人口倒流的城市之一。
南通在校大學生不滿12萬,總人口卻超過700萬,缺口巨大。
無錫是長三角經濟重鎮,東南內生經濟的典範,經濟發達,民間富庶。三年之內,無錫有望躋身中國萬億俱樂部,而其人均GDP更是達到14.13萬,超過上海。於鄉鎮企業,與佛山類似,風行內生式發展模式,誕生了無數本土民營企業。經濟富有活力,就業吸納能力強。
江蘇的高校資源集中於南京和蘇州,無錫處於下風。但是無錫實力雄厚,一旦高校開放辦學,無錫大學生在校人數,完全有能力擴張到20至50萬之間。
鑒於無錫的城市特點,也應以理工類、技術教育類大學為主體,綜合性大學為輔。
徐州處四戰之地,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從側面也說明徐州的先天區位優勢十分強大,不僅工業發達,而且交通便利,是天然的區域中心。
徐州常住人口近900萬,戶籍人口達1000萬,在校大學生卻只有15萬。徐州的人均GDP超過全國平均水平,若大學生密度也達到或者超過全國水平,缺口在5萬至10萬之間。
濰坊處於膠州半島與山東腹地之間的連接點,地勢險要。濰坊同時是山東經濟強市,2016年GDP排名全國第32,超過全國一半的省會和首府。
濰坊是典型的強縣弱市類型城市,其轄下的壽光、諸城、青州、高密等,均為中國強縣,經濟活躍。
濰坊雖是普通地級市,常住人口卻達到935.7萬,且還在持續流入中,未來有望成為千萬人口的特大城市。
當下山東的高校資源主要集中在濟南和青島,而濰坊正好在兩大豪門之間,若以全國平均水平計算,平衡濰坊經濟發展狀況,濰坊的大學生缺口,大約在5萬至10萬之間。
鑒於濰坊的城市特點,未來新增大學,可以理工科大學為主,綜合類大學為輔。
排名解讀
鑒於統計的便利性,我們首期統計了2016年中國GDP百強城市的前35名城市的高校在校生情況,在中國最強的35大城市中,進行了相關排名,按照得分高低排出了中國最缺大學的十大城市。
這十大城市,大學生密度不僅在中國最富強的35個城市中最低,也全部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排名計算方法:在校大學生人數,除以當地常住人口,得出該城市每萬人大學生在校生人數,也就是大學生密度。
解讀一:
大學不是想建就建,需要省級乃至中央一級政府的審批。而且,在高校構成中,公辦高校也佔據絕對優勢地位。
從這個排名中,我們可以看到,最缺大學的十大城市中,除深圳是副省級城市之外,其它所有城市,都是普通地級市,教育資源的分配,更是依照權力體系而非市場體系。佔優勢的基本都是直轄市、省會城市。在前三十五名的城市中,幾乎所有省會城市,以及直轄市,全部都高校充裕,在校大學生充裕,哪怕是中部不太富裕的省會,也沒有一個入選最缺大學生的城市榜單。
相反,進入「最缺大學生的十大城市」榜單的這些城市,絕大多數在經濟領域都是聲名顯赫,但在權力體系中並不佔優。經濟再發達,財力再雄厚,大學也不是想辦就能辦的。
解讀二:
大學的重新布局,其實也是教育改革的機會。
一是大學的分布將更為均衡。如果大學更多是公共資源屬性,則可以更公平,如果允許民間自主辦學,大學成為一種市場資源,則經濟發達地區可以有更好的機會,使大學發展水平與當地經濟發達程度相當。
二是大學的設置將更為合理。十大最缺大學的城市的名單中,除深圳之外,其它九大城市,幾乎都是工業城市,這類城市,職業教育類大學非常適用。
當下高校的弊端之一,就是流行升格,專科變本科,學院變綜合性大學,大家都去搞綜合教育,職業教育、基礎教育反被忽視。未來乘新增大學設立之機,可以多搞職業教育、技術教育類的高校,中和當下高校的結構。
解讀四:
這個排名其實暗藏密碼。
最缺大學的十大城市,落腳在城市。若落腳在大學生,這個排名也許同樣流行,只需改名為「最合適大學生就業的十大城市」。富庶、開放、就業機會多,本土大學生那麼少,若有此高枝,何不擇之?
若落腳在大學,排名仍然有效,只需改名為「最值得興建大學的十大城市」,未來國家若重新打散大學體系,進行教育資源轉移,往哪裡轉移?可以參照這個排名。
湖北:湖北交通大學
9月7日,據湖北日報客戶端消息,襄陽市人民政府網站日前發布《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成立籌建湖北交通大學工作領導小組的通知》,為推進襄陽地方高等教育快速發展,經市政府研究同意,成立襄陽市籌建湖北交通大學工作領導小組,以湖北文理學院為基礎,整合相關資源,創辦湖北交通大學。
據報道,新創辦的湖北交通大學將落戶襄陽,在工作小組領導名單中,由襄陽市人民市長秦軍擔任組長。
不過截至目前,關於湖北交通大學需要籌建多久以及專業色的等方面的相關報道較少,期待更多消息。
安徽:合肥大學
今年2月22日,據人民網報道,合肥市委、市政府正式印發文件,文件稱,經合肥市委、市政府同意,決定成立推進合肥大學建設領導小組。這意味著備受社會關注的「合肥大學」正式啟動籌建。
合肥學院一景
據了解,推進合肥大學建設領導小組由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書記宋國權任第一組長。合肥學院宣傳部相關負責人介紹說,建立合肥大學,是合肥學院長期以來的美好夙願。
與此同時,合肥市委、市政府決定成立合肥市推進中德教育合作示範基地工作領導小組。合肥學院素有中德合作的良好基礎。
今年6月,合肥學院招生辦明確:擬三年內籌建完成合肥大學。
政府領導挂帥大學籌建領導小組,足見地方政府對該大學的重視程度。
與上面兩所大學「猶抱琵琶半遮面」的狀態相比,潮汕大學可以說是曝光最全面的大學了!
今年4月,據《潮州日報》報道:第十九屆國際潮團聯誼年會團長暨秘書長會議在印尼雅加達舉行,時任潮州市委書記李水華在簽約儀式上表示,潮汕地區發展離不開本土人才的支撐。潮州市將與國際潮籍博士聯合會合作共建潮汕高等研究院(潮汕大學),力爭通過十至二十年時間建成一座具有國際影響力,服務全國的高品質研究院(潮汕大學),為潮汕地區培養更多高層次人才,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
點擊展開全文
※物化生三年都學了啥?最全知識體系讓你心中有數,預習複習必備!
※准高三生想抓住暑假飛躍期,最該做些什麼?這些事千萬別錯過!
TAG:高中生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