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所有歷史劇都會犯的一個錯誤 袁紹和劉備會把那些小鮮肉演員殺光

所有歷史劇都會犯的一個錯誤 袁紹和劉備會把那些小鮮肉演員殺光

我們不得不承認,很多人的「歷史知識」是通過看「歷史劇」獲得的,但是很遺憾的是,很多「歷史劇」的導演們似乎也沒有時間去研究歷史,《甄嬛傳》里,勤政的雍正皇帝每天在女人堆里焦頭爛額地掙扎,而且生了好幾個兒子,居然沒有一個是自己的,明黃色寶塔狀東珠皇冠也變成了孔雀翎子一個顏色。

而事實上,雍正是1722年繼位,而他家的老五愛新覺羅·弘晝是1712年出生的,更不要說前面的弘暉、弘昐(兩歲夭折,未序齒)、弘昀、弘時、弘曆了,形象一點說,雍正即位的時候,老三弘時已經十八歲了,後來的乾隆皇帝也十一歲了,也就是說,當這些孩子出生的時候,雍正甚至還沒想過自己有一天能當上皇帝呢。

大家可能說《甄嬛傳》是用現代的人的眼光去拍辮子戲,要是不搞出點花邊新聞,根本就沒人看,所以嚴格意義上來說,那是情感戲而不是歷史劇。

但是我們來看那些在片頭就標明了「歷史劇」的「名著改編」,同樣十分不靠譜,最大的不靠譜的地方,就是那些小鮮肉扮演的英雄們,一個比一個英俊——現在人看起來是英俊,而在歷史環境中,那就是變態,是不孝、是另類、是不男不女,遇到劉備和袁紹,是要被殺掉的,當然袁紹會不分青紅皂白一刀砍下去,而劉備會給他安上一個不孝的罪名——孔融就是被曹操以不孝的罪名殺掉的。

前面鋪墊了一大堆,咱們現在該書歸正傳了:我們所說的「歷史劇」中最大的錯誤或者穿幫,就是絕大多數英雄居然都不長鬍子。

而且不長鬍子的英雄形象在電影電視劇乃至現代評書中,已經深入人心而且無法扭轉和取代了。

我們看看比較有名的《三國演義》和《水滸傳》。

無論是哪部電視劇里《三國演義》中的呂布都是沒鬍子的,而即使是在小說中,呂布也是比劉備年紀大的,他很不見外地叫了一聲劉備「賢弟」,張飛就拿起丈八蛇矛要跟他玩命。

而另外一些人的「八字鬍」也很有現代感,光溜溜的下巴,只有上唇有一抹黑須,不知道的還以為是魯迅穿越了呢。

最讓人受不了的,是大家心目中的趙雲,在前半段都是白面無須的形象,似乎一夜之間再次出現的時候,就已經鬚髮斑白了,而在真實的歷史中,趙雲是要比劉備還大兩歲的,而且素以「嚴重(威嚴持重)」著稱的,要是漢末有個白面無須的中年男人出現在還沒當皇帝的劉備身邊,大家就會出離憤怒:劉備肯定是要僭越篡漢,要不然他身邊為啥老是跟著一個宦官?

為什麼說在當年沒有鬍子的男人只能是宦官呢?我們要從孔老夫子說起,他在《孝經·開宗明義》中說:「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

正是因為如果一個人連自己的頭髮鬍子也敢剃掉,就已經是不孝的開始了,所以古代會把割掉某些人的頭髮視為極大的侮辱,所以被判處「髡刑」是一種極大的羞辱,在商朝的時候,王族犯了應該處以「宮刑(做手術變太監)」,但是王族還承擔著傳宗接代的任務(醫學不發達,古代人傳宗接代很困難,所以每一個男子都是重要戰略物資),於是就把犯罪的人鬚髮剃掉,讓他的面相跟受過宮刑的人差不多(受宮刑的人不長鬍子,但頭髮還是在的),以至於這種刑罰是比竹板打屁股還要讓受刑者屈辱,所以一般人不是罪不可恕,是不會被剃掉鬍鬚和頭髮的,而且當年也沒有剃刀——沒用,誰也不會沒事刮鬍子玩。

因為髡刑是宮刑的替代刑,所以嘲笑一個人沒有鬍子,那是一種極大的侮辱。

當年益州劉璋手下有一個叫張裕的文人,半開玩笑地叫劉備「潞涿君」,意思是劉備鬍子太少,連嘴(涿近似啄)都蓋不上,等到劉備取得了西川,就把張裕殺了。

被人嘲笑鬍子少而殺人,並不能證明劉備不仁慈,因為在當年說一個人是沒鬍子的宦官,那是一種近乎掘祖墳的侮辱。

之所以說劉備仁慈,那是跟袁紹相比。

當年十常侍亂政,弄得大漢王朝奄奄一息,大家都恨死了宦官,於是在十常侍害死了同樣不是好鳥的大將軍何進之後,袁紹帶兵闖進皇宮,下令斬草除根殺盡宦官。

而袁紹區分一個人是不是宦官的辦法簡單粗暴但是也最有效:沒有鬍子的一定就是了,凡是光下巴的都殺掉,沒幾個是冤枉的!

在袁紹的屠刀之下,宦官基本被殺光,而那些年紀太小或者生理因素(鬍子長得晚)還沒有鬍子的,為了證明自己不是宦官,只好褪下褲子,證明自己雖然沒有鬍子,但是「那個東西」還在,有它們做本錢,鬍子會有的。

男子以長須為美的審美觀念或者道德規範,一直延續到明代,所以在史書中我們經常見到某某人「美須髯」,實在沒有關羽的「髯長四尺」,有一部張飛紮里扎撒一部黑鋼髯也是很受人追捧的。

一直到明朝,名相夏言、張居正都是靠著一部大鬍子博得皇帝或者太后的歡心,而在仕途上青雲直上的,翻遍中國歷史,在對名人的介紹中,絕對找不到「白面無須」的記載,就是大太監童貫,也為自己「頤下生須十數」而自豪——也不知道是不是沒切乾淨的原因。

直到八旗入關「剃髮易服」,束髮包巾的漢家威儀變成了「金錢鼠尾」——留下銅錢大一片頭髮,編成老鼠尾巴一樣的辮子,清人以為美,而漢人視為奇恥大辱,為抗拒「剃髮易服」,還釀成了數十萬人被殺的血案。

直到清朝以前,在中原地區,是沒有一個正常的人會剃掉自己的鬍子的,他們只會著急自己的鬍子長得不夠多不夠快,你讓大英雄們都光著下巴,那簡直比扒了他們的褲子還侮辱人格,不但這些人會被袁紹劉備等人殺掉,就是被「演掉了」鬍子的英雄們,恐怕也恨不得把那些小鮮肉直接剁成餃子餡。

只是不知道,被英雄們剁成餃子餡的小鮮肉是否依然鮮嫩,但是幾乎所有的人都知道,小鮮肉們扮演的英雄,確實缺少了一種陽剛之氣,古代宮刑只閹割肉體,而某些導演和演員的做法,實際是在閹割精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半壺老酒 的精彩文章:

司馬遷「抹黑」秦始皇留下六個破綻:陳勝吳廣起義理由不存在?
北宋滅亡的前兆:力主抗金者貶 嚇唬金人者斬 追趕金人者斬
從「大哥」到「黑禽獸」 宋江眼裡的李逵是怎麼從好漢變成小丑的
宋元之際三有個姓郭的名人 一個是大騙子 倆「名將」都是三姓家奴
水滸三大問題少年 誰把他們變成了一個惡棍一個好漢一個半人半魔

TAG:半壺老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