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機場的十點半——江南煙雨姑蘇城(下)
一般來說,提到古寺,自然便會想到寶塔,似乎有寶塔鎮院的寺廟都平添了幾分智慧,幾分佛性,使寺廟本身更加完整,更加飽滿。就在我入住的酒店不遠處,就可以望見一座巍峨的寶塔傲然矗立著。這座塔叫報恩寺塔,也叫北寺塔。由於有同名的地鐵站的存在,相信到過蘇州的人對這個名字亦是不會陌生的。而這座塔也算得上是蘇州老城區內的最高建築了,就像一座守護神般守護著這方古樸寧靜的樂土。當然,我並沒有進去這間寺廟,雖然很近,但卻不甚忍心去打擾那份專屬於它的威嚴。
當然,要說到這姑蘇城中最有名的寶塔,相信所有人的答案都會出奇的一致,那麼就讓蘇東坡同志來給大家宣布答案「到蘇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提到虎丘,大家首先想到的自然是那座歪歪斜斜的古塔。根據前面的規律,有塔則必有寺廟,虎丘塔學名叫做雲岩寺塔,雲岩寺依虎丘山而建,寺廟本身並無特別之處,偏偏是這座已經足夠傾斜的古塔造就了蘇州乃至中國建築的一個經典。
根據塔前名牌的介紹,方知此塔建於五代北宋交接時期,是一座七層的磚石結構為主的寶塔,歷經千年風雨滄桑,數次毀於大火,又數次涅槃重生。其塔身已經嚴重傾斜,據說傾斜角度已經將近4度,在經過幾次大規模的維修和加固之後,才使塔身得以穩定在當前的角度。而在幾次的維修過程中也順手從塔中挖掘出了諸多文物瑰寶,其中不得不提的是一件頗為精緻的秘色瓷蓮花碗,目前展於蘇州市博物館,我亦有幸得以近距離欣賞那久已失傳的絕世美麗,可謂不枉此生了。
靜靜的站在塔下,在那日蘇州城內難得的陽光的照射下,仰望著的視線似乎有些模糊,此刻的古塔顯得很是高大。天下名塔甚多,幾乎每一座方方正正的矗立著的身軀都在吟誦著那屬於它們的過往的滄桑和世事的無常。而眼前的塔,並不中正,卻絲毫不影響著它的巍峨,我似乎可以聽出,那悠揚的吟唱聲中,少了一絲嘆息,多了幾分曠達。獨坐塔前,想想人生亦莫不如是,又有多少心境是完美無缺的呢,縱然有些許的頹敗,殘破,儘管不那麼筆直,依舊不會折損那份獨特,那份輝煌,那份閑情,那份美麗。
說起虎丘的來源,較為廣泛的說法是此山乃是春秋時期埋葬吳王闔閭的寶地,你沒聽錯,就是那位處心積慮派人刺殺了自己的大哥和大侄子,然後派孫子和伍子幾乎滅掉了強大的楚國,最後一個沒留神讓自己從未正眼瞧過的越國老坦兒給掛掉的的那位傳奇人物,傳說在他下葬之後,有隻白虎盤踞其墳上三日,所以這個地方就被命名為「虎丘」了。你要問那隻白虎從哪裡來,後來又到哪去了,那倒是沒有專家考證過,如果誰對此甚感興趣的話,倒是可以寫個論文什麼的,沒準就網紅了呢。當然,你也可以在夢裡去問問他那倒霉兒子夫差,看看他嘴角的油擦凈了沒有。
當然,既然墓里的主人一生如此的跌宕傳奇,那自然各種各樣的傳說也不會少。有一種說法即是闔閭用其自己的三千柄大寶劍給自己陪葬,而其中最著名的便是那把用來刺殺他大哥僚的魚腸劍,只是不知道劍刃上是否還掛著些沒打掃乾淨的魚刺化石。據說後來的很多帝王名士都來此尋找寶劍,一探究竟,但無一例外的鎩羽而歸,徒勞而返。所以,這「劍池」就成了虎丘的第二處名勝。所謂劍池,其實看上去不過是一汪不怎麼清澈的池水。想要近距離的觀看池子需要經過一道上刻「別有通天」的月門,月門的一側,巨大而又蒼勁有力的「虎丘劍池」四個紅色大字赫然鐫刻於壁上。據說這幾個字乃是顏真卿手書,不過因為年深日久,「虎丘」二字已然殘破,我們看到的是後人照原樣鉤摹重刻的。走近觀察,確實可以看到,比起「劍池」二字,「虎丘」二字要嶄新的多,而那份遒勁和古樸也同樣遜色的多,由此看來,此言不虛。
進入月門,臨池而立,水面並不寬闊,不過在兩側陡峭山石的掩映下,卻是別有一番清幽。石壁上布滿了摩崖石刻,由於離得較遠,所以內容並不能夠看得十分真切,只是偶然看到了一些落款上的「唐寅」、「王鏊」等字樣,撲面而來的才些許有些筆墨的味道,深厚彌遠。池水盡頭,是一面由無數條石組成的牆。據考古學家講,這些條石便是通往闔閭墓的大門。而據說建國後,國家還派了專門的考古隊進行了嘗試,畢竟傳說了幾千年不壞不銹,瓦光鋥亮,削鐵如泥的青銅寶劍無論對誰都是非常有吸引力的。但貌似專家們最後不得不半途而廢了,理由好像是如果清理了這些條石,似乎會對那座斜塔的根基造成嚴重的影響,最壞的結果斜塔可能會因此而倒塌,所以本著保護文物的宗旨,考古工作被迫停止,這座墓的秘密以及魚腸劍的虛實都還沉睡在這古老靜謐的山中,不過也正因為此,才讓虎丘又平添了幾分神秘的色彩,於當地旅遊業的發現可謂是有益無害了。
虎丘山不是很高,最高海拔貌似也只有30多米,我家小區隨便哪棟樓都可以完爆它,因此爬山恐懼者大可不必擔心。不過景區的面積還是不小的,以我還算迅疾的步伐也足足走了有半天的光景,所以從某方面講,80塊的門票也還是經得起考驗的。山中也還有其他的景點,雖然不甚起眼,但也還算有些文化意味,需要慢慢的去品位和感受。比如在劍池外有一大片平坦的大盤石,叫做「千人坐」。相傳晉代高僧竺道生大師曾於此講經說法,有千人在此坐定,聆聽妙音,故而得名。而不遠處泉水中一塊名為「點頭石」的石頭,也附會著「生公說法,頑石點頭」的古老傳說。而就在進山門不遠處,有一口並不十分起眼的古井,據傳是南朝時期憨憨法師用此井中之水治癒了眼疾而得名「憨憨泉」,井上還用繩子栓了一個小木桶,童心未泯的人可以體驗一下井口打水的感受,亦不失為一種樂趣。當然,雖然經過無數次的嘗試,我卻是一滴水都沒有打上來,一方面確實體現了我這「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笨拙愚鈍,另一方面也證明,脫離了現代社會的便利,生活似乎也並不那麼容易,所以,還是多多珍惜眼前所擁有的事物吧,哪怕它再也尋常不過。
游罷虎丘,走出山門,一條小河穿街而過,沿著河,一條並不十分寬敞的小巷延伸而去,這便是蘇州著名的「七里山塘」,也就是曹雪芹在紅樓夢第一回中描寫的紅塵中第一等風流富貴之地的「十里街仁清巷」的原型所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中期,動不動就「司馬青衫濕」的大詩人白居易老同志調任蘇州刺史,為了讓蘇州水陸交通更為便利,也為了多少疏浚一下縱橫交錯的蘇州城的河道,於是組織無數軍民,開鑿了一條西起虎丘,東至閶門的山塘河,並沿河的北岸順勢修了一條街巷,稱為山塘街。因為無論是河還是街巷,長度都差不將近七里遠,所以這裡又被稱為「七里山塘」,而為了感念白樂天同志為國為民的精神,百姓又將這條山塘街叫做「白公堤」,當然,這裡跟杭州西湖的白堤是八百杆子也打不著的,大家切勿望名生義。
出了虎丘山,沿著七里山塘,一路而下。當年書中煙花繁盛的景象已是昨日夢境,映入眼帘的是一排無比破敗的殘垣斷壁,偶爾在路邊也會有零零散散的販賣小飾品的攤販,撲面一股義烏的廉價氣息,基本都是打著拆遷甩賣的名義,這才知曉原來這裡是將要被拆掉的,只是不知道白傅詩靈於九泉之下是否會仰天無語,長嘆一聲來作為回應呢。隨著不斷的行進,殘垣斷壁漸漸的少了許多,而在老城區隨處可見白牆灰瓦的平凡民居慢慢的填滿了視線,畢竟七里山塘嘛,要走的路還是很長的。
此時的街巷是靜止的,行走在其間,一切都顯得很慢,河水流的很慢,風吹的很慢,鳥兒飛的很慢,蟲兒鳴叫的很慢,就連腳步都似乎慢了下來。也許在經歷了喧囂的勝景之後,此刻的這份寧靜更顯得難得可貴吧。當然,即便如此安詳的凈土也並非沒有可以駐足的所在,路邊時不時的就會現出一個個可供免費參觀的小型博物館。我依稀記得,有介紹中國近代革命文學團體「南社」的展覽館,還有在紅樓夢中一處重要的所在「葫蘆廟」的原型也在這條街上,只不過並不對外開放,無緣得進。不知道曾經的學霸們還是否記得中學時學過的一篇古文「五人墓碑記」,反映的是為了反抗魏忠賢的閹黨殘害忠良,而被迫害致死的五位義士的故事,而那五位義士最後就是被民間的正義人士葬於此地,長眠於此,世代被人供奉祭拜。很有幸,我見到了他們的墓,並從內心深處跨越時空的緬懷了一下這令人唏噓的義舉。何為英雄,就是他們做到的事情,你永遠也做不到,或者根本沒有勇氣去做。
七里山塘行程過半,一路上也便漸漸有了人氣,街巷兩邊也多了許多的店鋪,賣的不過是一些平日里再尋常不過的事物。古樸略顯破舊的臨街門臉,許多店鋪打烊的時候還保留著上門板這種似乎只在影視劇中才可以見到的方式。這裡的每個角落都彷彿在訴說著幾十年如一日的生活狀態,好像時代的大潮在這裡被動容,停下了它的匆匆的腳步,不忍帶走這裡的一磚一瓦。
這樣充滿著市民氣息的如同菜市場一般的景象,馬上變成了老爸老媽的樂園。似乎不論哪個景點的美景或是哪個關於歷史的傳奇都距離他們的生活太遠,這裡才是他們最熟悉的畫面,最親切的味道,哪怕語言有些障礙,也並不能影響他們的熱情。當然,對於生活常識嚴重缺乏的我來說,也不是沒有收穫的,這裡到處都有的賣一種帶殼的像蓮子大小的東西,而許多當地的老人就於門前無比耐心的剝著那些小東西,而裡面的仁是白色的,有的也帶有些許的棕黃色,據當地人講,那是新鮮的芡實,在當地還有一個很呆萌的名字,叫做「雞頭米」。看來,有些東西,在書本中還真是學不到呢。怪不得這麼多的大師都呼籲要貼近生活呢,以後吾當效法之。
繼續著七里山塘的腳程,在過了一個很長的橋洞之後,如同千與千尋的神隱般的場景,一條古色古香,但又有著十分濃烈的現代商業氣息的街巷就這樣憑空出現了。由於將近傍晚,天色已漸昏暗,兩旁的臨街店鋪許多都已經開燈結綵,使的整條街看上去燈火輝煌。摩肩接踵的行人使並不十分寬敞的街更顯得有些擠了,以至於像我這樣心寬體胖的想要順利走過這一段並不十分長的路都變得歷盡艱辛起來了。當然,隨著夜幕的真正降臨,月光,水光,燈光交相輝映,配上那些笑語盈盈,款款而來的妙人們,想來這便是曹公筆下那第一等風流富貴地的模樣吧。眼前的色彩交織,不覺竟有些醉了。
興許是如今旅遊產業大行其道,似乎每座城市都會有這樣一條古意十足的商業街巷,街巷的兩邊,各種琳琅滿目的物件,名目甚多的特色小吃,似乎有些千篇一律,但那氣氛,卻是極好的,並不妨礙古典與現代,傳統與商業那相得益彰的配合。總得來說,七里山塘的這一段路,也是最後一段,最繁華,最熱鬧的一段,或許才是它最該有的模樣,畢竟人們還是喜歡欣欣向榮的。
七里路程,對於現代社會的人們來說,不算很長。這一路走來,從頹敗到靜謐,從市井到繁華,轉瞬之間,卻又恍如隔世。世事無常,那些短暫的失落,也許真的不值得沉淪,畢竟誰也不會想到那最後的華彩在哪裡分割。一般的遊人,估計應該只會去往那最後一段的路徑,畢竟鮮有人會像我一般秀逗的走上這許多並不值得稱道的地方,在許多人看來,不過是浪費時間罷了。只是如果沒有這種無聊的心境,不去經歷那些淡然無味,怕是那錦繡的濃烈是否也會打些折扣呢。
說到這樣的古意商業街,在姑蘇城內也絕不僅僅只有這一條,就在距離拙政園不遠處,也有一條頗為相似的街巷,叫做平江路。同樣的枕水人家,同樣的狹窄巷陌,同樣的白牆灰瓦,同樣的琳琅滿目,同樣的熱鬧非凡。只是較之山塘街,平江路多了幾分文藝氣息,有著文藝小清新氣質,推崇小資情調的人倒是不妨可以去感受一下,靜下心來,空氣流動的旋律也是十分美妙的。
隨著仿古商業街區的興盛,似乎那些完全現代感的商業步行街有些黯淡。就在我住的酒店不遠處,就有著這樣一條,讓你完全不會想起蘇州的古韻。因為整條街是圍繞著一座叫做「玄妙觀」的道觀而建,故而名曰「觀前街」。這條十分典型的現代商業街沒有過多可以介紹的,天津的朋友完全可以去參照濱江道的模樣來想像,也不會差幾分。入夜之後的觀前街還是人氣頗高的,尤其是其支路中一條不太長的叫做「太監弄」的小街,遍布了各種餐館和小吃,各種攤販前排隊的也是不少的。當然,不得不說一句,得月樓的菜價錢還真是貴啊。
如今的中國,佛教可謂如日中天,而源於本土的道教似乎有些式微,在民間的影響力亦不可同日而語。這次有幸,一座始建於晉代的古道觀就在眼前,這樣的機會自然不會放過。十塊錢門票,在旅行中已經相當於是不要錢了。道觀的面積應該還是很大的,只不過除了那座古樸壯觀的三清殿外,其實的空間都變成了商業街,出售著各種殘次的絲綢製品。三清殿很是高大,整個造型也略顯斑駁,倒是十分符合古剎的氣質。站在殿中,面對著那高高在上的三清造像,頓時感覺到了自己的渺小,一股敬畏之心油然而生,想來這該是所有的宗教場所要達到的效果吧。駐足了良久,外面的喧鬧竟漸漸遠去,於空寂中似乎聽到了一陣天籟,不緊不慢,不狂不狷,古老而悠長。
玄妙觀的香火還是很旺盛的,殿外的焚香爐煙火繚繞,似乎四時不絕,那一簇簇的善男信女,無一不焚香禱告,跪拜磕頭,其虔誠之心真實不虛。只是剎那間,似乎有些恍惚,這熟悉的場景似乎與佛寺里並無二致,甚至很多香客跪倒在三清像前,雙手合十,依舊口中默念著「阿彌陀佛」。想來對於眾生而言,座上的神祇是誰,似乎並不重要,那些都不過只是承載著他們慾望的載體而已,無論是善心還是惡意,總需要有超自然的力量來為之圓滿。
說道蘇州,大家一定會想到他周邊的那些典型的江南水鄉古鎮。且隨著近幾年商業資本的不斷滲入,很多原本恬靜安謐的古鎮被賦予了更多的商業價值,比如烏鎮,周庄這些聲名遠播的。想想來到了蘇州,雖然知道那些所謂的古鎮已然變味,但好歹還是去轉一轉吧。相比於路程較遠,需要坐長途汽車才能到的周庄,我選擇了距離更近,交通更方便,同時名氣也最小的同里。
在經歷的漫長的地鐵4號線到達終點後,又乘坐了公交車大概二十多分鐘的時間,便到了同里古鎮。100塊大洋的門票還是挺讓人心疼的,不出意外的,小橋流水,白牆灰瓦,古風巷陌。橋邊很多搖櫓烏篷船,想來是讓遊客體驗一下水鄉情境的,坐在小舟之上,一搖一晃之間,感受著臨河人家的生活趣味,並不寬闊的小河,岸邊似乎觸手可及,卻又只得靜靜的遙望,偶爾穿越小橋,一絲涼爽掠過,看著橋上的人們,他們也同樣在看著你,當然這一切並不會是免費的。
小河的岸邊擺滿了餐館的桌椅,站在橋頂望去,一排排煞是整齊,那些桌椅的主人們也不遺餘力的招攬著往來的遊人,看來生意也並不十分容易。100塊的門票中還包含了幾個捆綁銷售的景點,亦都是當地曾經的豪族大家們留下的庭院園林,不過在遊覽過了拙政園和留園之後,這些園子也就有些索然無味,草草的便欣賞過去了。不過,與周庄烏鎮那些完全商業化的古鎮不同,同里還是保留著些許的原汁原味。在離開古鎮中心的三橋景點之後,越往邊緣走,就會看到越來越多的真實的民居,他們依舊過著平淡安詳的日子,並不會被這些慕名而來的遊客們打擾,亦不會去抵制那份紛繁,一切的一切都是這樣的和諧。想來每個人都有自己要做的事,別人的世界裡,我們也許會經過,但終究不會駐足太久,因為每個人的心中都有自己的方向,自己的彼岸。
都說每到一個地方,最重要的一定是品嘗當地的美食。這幾日匆匆而過,倒是沒有特別的去探尋所謂的美食,這裡只是說一說我無意間吃到過的一些。蘇州的餐館,大多以本地的菜色為主,蘇州菜屬於淮揚菜的範疇,自然是以甜為主,從無論大小餐館均無一例外的主打松鼠鱖魚來看,倒真是實情。不過對於我來說,這道菜日常也是司空見慣的,並不覺得十分新鮮。倒是另外一道菜「響油鱔糊」很是有些意思,一盤炒好的鱔魚段和一小碗清黃色的熱油分別呈上,然後廚師會當著你的面將熱油澆淋在鱔魚段上,伴隨著很有律動感的滋滋響聲,混合著油香與醬香的味道,真是不由得食指大動了呢。
早餐一向是我比較注重的,所以出門在外酒店提供的自助早點我是從來不會享用的。漫步蘇州街頭,吃早餐的小店並不難找,蘇州的早餐同樣主要以面試為主,當然無非是些灌湯小籠包、生煎、餛飩之類的,當然江南的味道還是十分明顯的,因為包子餡基本上都帶著些許的淡淡甜味,還好,甜而不膩。比較有意思的是這裡的湯圓,較之我們尋常所見的湯圓要大上一些,更加不可思議的是這湯圓居然也是肉餡的,而且和包子一樣,是灌湯湯圓,一口咬下去,湯汁險些濺了我一臉,不過味道倒是十分值得肯定的,甜而不鬧,油而不膩,真沒想到肉餡居然可以和糯米粉結合的如此相得益彰,也算是大開眼界了。
蘇州人還是頗喜歡吃面的,蘇州的面也是頗有些與眾不同,往往不過是一碗清湯麵,配上一碟小菜,當地人將那碟小菜叫做「澆頭」。澆頭往往是一塊煎魚,或者一塊熏肉,也可以是現炒的小菜,常見的有蝦仁、豬肝、鱔糊或是辣椒炒肉等等各色菜肴。有的人喜歡一邊吃面,一邊就著澆頭吃,也有的喜歡將澆頭直接扣在面里,拌勻了吃。而我則始終貫徹中庸之道,先吃一口面,就一口澆頭,待面已去半,索性將剩餘的澆頭皆倒入面里,然後大快朵頤起來。這一動一靜,分分合合,滋味並不會因此折損,反正更增添了些許的濃烈。相信無論如何的吃法,都不會遮掩了本來就存在於當地人記憶中的美味。對於我們來說,也許關於一個地方的印象,更多的便是那些味蕾上跳動過的鮮活的味道。
每日清晨離開酒店,踏上旅程,那位旅行團的小哥總會不厭其煩的推介著他的一日游產品,而門前等活的三輪車夫也同樣不辭辛勞的攬客,全然不顧我一次又一次的冷顏相對。在這裡,我必須提醒每一位出門旅行的朋友,這些都是套路。根據我從當地人那裡得到的說法,所有這些宣傳著半價門票且廉價一日游的旅行社以及那隨處可見的價錢十分誘人的三輪車夫,都是一個個巨大的坑。他們是一個成熟的生態產業鏈。當你無法抵禦旅行社那廉價的誘惑,或者聽從了三輪車夫關於旅遊的建議而被他拉到並非你最初要前往的地方時,那麼你的一天就將會在無聊的旅遊購物店中度過了,最後真正留給你遊玩的時間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了。雖然可能也許不會真正浪費幾個錢,但時間和心情的損失卻也是無價的。所以在這裡奉勸那些由於懶惰,或者愛貪小便宜的旅客,如果可以的話,提前做好準備,自己控制行程,雖然難免會辛苦一些,但旅途的那些風景,以及那份舒暢的心情是彌補不來的。
展眼間,這座剛剛有了感覺的城市就如此匆匆的離開了。走的那日,一直陰雲密布的姑蘇城終於飄起了陣陣細雨,混合著清晨的薄霧,似乎才真正的為我描繪了一下那千古詩篇中的江南煙雨。我想,關於江南,關於姑蘇,那份煙雨朦朧的唯美氣質,並不會因為天氣的不同的改變。「水光瀲灧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影響我們旅行的並非天氣,而是那份亘古彌新的意境,一種只屬於江南的意境。在那裡,一切都是如此朦朧,一切都是如此柔美,一切都是如此婉約,如同那檐下橋邊的吳儂軟語,隨著那潺潺流水,溫潤著誰的夢鄉。
——————————————————————————————————
墨香冉冉,琴聲裊裊,彈指間已是一番天地;
一紙香書,一份情懷,感動的是內心的波瀾;
一品清茗,一首小詩,閱盡的是歲月的浮華;
童蒙弘文館,心的起點,書的徜徉,夢的搖籃 。
或掃描下面二維碼,直接關注即可
如果您肚子里的學問大大的有,我們還希望約您的稿發表於公眾號 供更多的人學習交流(*^__^*) ……
《童蒙弘文館》歡迎您~~~~~~~~~~二維碼在下面哦
TAG:童蒙弘文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