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斯大林格勒戰役剛剛獲勝後,蘇軍馬上又被曼施坦因打回了原形

斯大林格勒戰役剛剛獲勝後,蘇軍馬上又被曼施坦因打回了原形

熟知第二次世界大戰歷史的軍迷都知道,斯大林格勒大會戰是以蘇聯紅軍的勝利而告終,但是,在這次大會戰之後,蘇德雙方又發動了一場撲朔迷離的大戰,那就是德軍在哈爾科夫進行的反擊戰。可以肯定的說,如果不是這場戰役,納粹德國的敗亡至少要提前一到兩年,而這場反擊的策劃與指揮者,是由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最具軍事才能的曼施泰因元帥完成的。

曼施坦因(1887-1973),二戰時期德國的軍事家、戰略家,他被後人譽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德國的三大名將之首(另為隆美爾、古德里安)。他過人的軍事素質、出色的軍事指揮藝術,對世界軍事歷史產生了重大影響,非常值得後人研究。與那些製造屠殺的納粹德國政客們和黨衛軍首腦相比,曼施坦因雖在希特勒所發的的戰爭中指揮了許多重大戰役,但他卻反對納粹的屠殺政策,更沒有參與屠殺暴行。雖然他被授予了德軍元帥,卻終生未加入納粹黨,也正是因為如此,加上他令人驚嘆的軍事造詣,使他贏得了敵國的尊敬和歷史學家、軍事學家的客觀評價。

哈爾科夫反擊戰役從整個蘇德戰爭的進程來看,德軍的這場局部的戰役勝利,並不能扭轉自斯大林格勒戰役後出現的德軍潰敗局面,更無法阻止由於納粹德國軍事政治經濟體制的缺陷而導致的失敗命運。就在哈爾科夫戰役結束不到4個月之後,在由於哈爾科夫之戰而形成的庫爾斯克突出部,將展開一場真正決定兩國戰爭最終結局的空前大會戰,而哈爾科夫戰役,則作為東線德軍走向覆滅前的最後勝利而載入史冊。

1942年11月21日,就在斯大林格勒戰役激戰正酣之時,曼施泰因奉命擔任新成立的頓河集團軍群的總司令,也就是在同一天,朱可夫的紅軍,主要是遠東部隊,經過兩天的猛攻,打垮了斯大林格勒兩側的羅馬尼亞軍隊,合圍了保盧斯的德國第六集團軍。

此時,蘇德兩軍之中唯一清醒的人就是曼施泰因,蘇聯人因為在此之前損兵折將,這回終於抓住了一次圍殲德軍重兵集團的機會,他們也就沒有考慮得更深遠一點,如果蘇軍不是將自己所有的人馬都緊緊地圍住第六集團軍,而是擊打德軍南翼脆弱的交通線和補給線,其結果將是截斷整個德軍南翼的後路,這樣一來,從高加索到伏爾加河地區的德軍,包括第6集團軍、第4裝甲集團軍、第1裝甲集團軍、第2集團軍和整個A集團軍群在內的德軍,都將會遭到致命的一擊。

1943年2月1日,處在斯大林格勒合圍圈中的德軍停止了最後的抵抗。在此之前,為了挽救合圍圈中保盧斯的第6集團軍,曼施泰因不顧自己薄弱的左翼,打開了一道通往斯大林格勒的空中走廊,如果不是「吹牛元帥」戈林的無能,第6集團軍還是有可能通過空運獲得補給,而第4裝甲集團軍在他們卓越的指揮官霍斯上將的指揮下,曾經面對著數倍的蘇聯紅軍,前進到距離斯大林格勒不足30公里的地區。然而,保盧斯的愚忠使他不敢違逆希特勒的堅守命令,他堅決不肯率領他的部隊突圍,這樣一來,頓河集團軍群不得不同時進行三個方面的作戰,一是拯救第6集團軍,一是保護高加索地區的德軍的交通生命線,還有一個就是使他們自己不被絕對優勢的蘇軍圍殲。

隨著斯大林格勒戰役的結束,德軍頓河集團軍群更名為南方集團軍群,但他們的防線上卻漏洞百出,因為蘇軍的實力要超出德軍好幾倍,而且現在的蘇軍已經可以行動的自由了,他們不斷以大兵團迂迴至德軍的兩翼,力求殲滅更大量的德軍。不過,靠著曼施坦因出色的指揮,及霍立特集團軍和第4裝甲集團軍的巧妙防禦,他們成功的瓦解了蘇軍的企圖,並且在亞速海和頓涅茨河之間重建了穩固的防線。

此時的曼施泰因格外鎮定,因為他終於看到了自己期盼良久的戰略形勢,可以讓自己先前的戰略設想得以實施。他因此拒絕了希特勒要他收復哈爾科夫的命令,同時他也不肯運用剛剛撥給他的黨衛軍裝甲軍來防守第聶伯河一線,蘇軍向西南方向的大迂迴攻勢,給他提供了一個絕好戰機,他可以集中起自己全部的機械化部隊,打擊蘇軍毫無防備的右翼戰線。

2月19日,曼施泰因終於說服希特勒放棄他那不切實際的堅守戰略,取而代之的是實行他的反擊計劃,他現在已經將三個殘破不全的裝甲軍從米烏斯河上撤了下來,現在他們的周圍,蘇軍一共有三百四十多個旅級以上的作戰單位已被確認,以師的數目計算,德軍現在處於一對八的劣勢,但是曼施泰因仍以霍立特集團軍防守米烏斯河正面,同時命令第4裝甲集團軍,開始攻擊第聶伯河渡口一帶蘇軍的接合部,不久就擊潰了四個軍的蘇聯紅軍,這樣一來,第1裝甲集團軍也從困難的防禦戰中解脫出來了,這兩個集團軍通力合作,又打垮了從西正面上攻擊米烏斯河防線四個軍的蘇聯人。

德軍就以霍立特集團軍防守的米烏斯河一線為砧板,兩個裝甲集團軍為鐵鎚,合擊位於第聶伯河和頓涅茨河之間的蘇軍西南方面軍,由於從三個方向遭到夾擊,這個方面軍迅速土崩瓦解,拚死向北頓涅茨河以東地區逃走,包括第6集團軍、第1近衛集團軍和波波夫集團軍在內,一共有八個軍、十個步兵師和五個特種旅都被擊潰。

根據俄羅斯1993年發表的資料,從1943年1月13日,蘇軍在沃羅涅日到哈爾科夫方向發動進攻,至3月25日哈爾科夫戰役最終結束,紅軍各參戰部隊一共死亡、失蹤、被俘了100694人,受傷和患病139336人,損失坦克和自行火炮1345輛,各種口徑的火炮、迫擊炮5291門,飛機417架。

在這個巨大勝利的鼓舞下,曼施坦因繼續揮軍向北進攻,開始打擊哈爾科夫蘇軍的南翼,第4裝甲集團軍又擊敗了蘇軍第3坦克集團軍,然後德軍向北方作了一個旋轉,迫使哈爾科夫一帶的蘇軍棄城而走,到3月14日,德軍重新佔領了哈爾科夫。而在他們的對面,蘇軍因為斯大林格勒戰役獲勝而剛剛建立的陣線,而且是處於8比1的絕對優勢的情況下,又被曼施坦因打回了原形。可惜的是,曼施泰此時已經沒有預備兵力可以用於擴大戰果了,因為希特勒對此次戰役並不看好,所以他並沒有給曼施坦因足夠的兵力及裝備,以至德軍錯失一個絕佳的戰機。

曼施泰因在哈爾科夫取得的勝利,暫時解除了蘇德戰場上德軍的不利形勢,使戰局僵持下來,不過,希特勒很快就把這個得之不易的勝利給糟蹋了。因為在接下來決定兩國最終勝負的庫爾斯克大會戰中,希特勒固執的調走了參戰的德軍主力部隊,以至德軍功虧一簣,曼施坦因在其所著的《失去的勝利》一書中,就庫爾斯克大會戰的結果,曾耿耿於懷的寫道「當朱可夫已經用光了他的預備隊時,而德軍手中還握有王牌未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夏歷史札 的精彩文章:

在李忠共交代了三個細節,或許直觀展現了如今的我們
李鴻章一個七十多歲的人,真的願意去簽不平等條約嗎
日本二戰對馬尼拉進行大屠殺,為何如今菲律賓不記恨
遭到非正常的歧視,梁山水軍有何玄機
在水滸原著中,都存在著哪十位實實在在的高手

TAG:華夏歷史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