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千年古墓發掘後散發異香,歷史學家說出三個原因,令人恍然大悟

千年古墓發掘後散發異香,歷史學家說出三個原因,令人恍然大悟

我們閱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

各位朋友晚上好!子淵之前介紹過許多神秘的古代陵墓,引起讀者的熱議,今天咱們就來聊聊散發異香的千年古墓。

南昌西漢海昏侯墓自2011年發掘以來,呈現出諸多舉世矚目的考古發現。它不僅出土了萬餘件珍貴的文物,而且還有著一般墓穴沒有的奇特香氣。據海昏侯墓考古隊領隊楊軍回憶說:「最讓我難忘的,就是進入古墓後聞到的味道……一下去,一股香味撲面而來。」

海昏侯墓照片

跟楊軍一樣,很多考古隊員都聞到了古墓中散發出的香氣。可除了容易辨別的松木香味之外,誰也說不清墓穴中的味道是何種香味,那是一種類似於多種木料和香料混合的味道。更為奇特的是,這股香味久久不散,一直持續了兩三年之久。直到對主墓進行發掘後,才逐漸散發殆盡。

海昏侯墓出土文物

歷史學家分析。這味道主要來自於三處。一處是建造棺槨的木料,無論是老楠木、老樟木還是老松木,都可以歷經千年芳香如故。還有一處是用於棺槨和屍體防腐的香料,海昏侯墓處於濕熱的南方地區,為了防止棺槨遭蟲蛀,會採用香料處理棺槨和屍體。

沉香木

第三處是墓穴中的香料,漢代貴族事死如事生,海昏侯的陪葬品除了大件金銀器之外,連香爐、香囊、香袋都一應俱全。這些香料也在不同程度上增添了墓穴的香氣。

古人互贈香囊

事實上,人類對香的喜好古已有之。遠古的燎祭儀式中,就有了焚燒芳香草木以寄哀思的表達。黃帝時期,「燃沉榆之香,春舂雜寶為屑,以沉榆之膠和之為泥,以塗地」把香料作為一種符號,用以區分身份尊卑。《黃帝內經》中記載了「臊、焦、腥、腐、香」五臭(xiù)。詩經中對芳香植物的記載更是不勝枚舉,達三十種之多。

屈原行吟圖

戰國時,屈原用用香草來表達自己至高至純的政治理想,《離騷》中不乏「扈江籬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等語句。據記載,屈原本人也極愛佩戴香囊,以昭示自己高潔的品性。

古代香爐

到了漢代,隨著絲綢之路的開闢,西域香料也源源不斷地傳入我國。香文化勃興起來,出現了合香、香爐、香丸等香料衍生品。下至平民百姓,上至天子諸侯,都離不開香,傳說漢武帝還親自設計了燃香器具——博山爐。或許正是因為漢代人對香的獨特情感,才造就了散發著獨特香氣的海昏侯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趣觀歷史 的精彩文章:

故宮有一道門違背典制,數百年來被視為「鬼門」,其成因至今無解
為對付一種蟲子,這位皇帝釋放全國所有罪犯,還發動精銳部隊出擊
北京有條傳奇古街,500年前因防盜而得名,外地人卻從來讀不對
明成祖朱棣出了一個上聯,滿朝文武鴉雀無聲,唯一對出者下場凄慘
北京有一百年古村,慈禧聽說後忌諱不已,於是連夜派太監做一事

TAG:趣觀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