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美股退市制度與A股有何不同
8月25日,幾度更名、婦孺皆知的欣泰電氣終於以「欣泰退」之名度過它在A股市最後一個交易日。
細看欣泰電氣在A股市場上的最後四根月K線,會發現一個奇觀:一批批勇敢者前仆後繼,把自己的血肉作為前人脫離苦海的墊腳石,而這些勇敢者們又偏偏總能找到新的墊腳石。
數據來源微牛(Webull)
從2016年7月欣泰電氣以「*欣泰」之名復牌開始,其必然退市且不能恢復上市的結局就已經沒有懸念,繼續交易只是規則需要。最為驚人的一幕發生在2016年7月27日。*欣泰早盤從跌停板位置直線拉起,牢牢封住漲停。
這就好比經偵大隊已經把封條貼上「XX金融」營業部的玻璃門上,還有大媽哭著喊著要給上家塞錢,而已經虧到肉里的上家也不知道哪根國際主義的神經搭錯,同樣哭著喊著不肯收。
美股退市數量遠大於A股
自2001年A股推行退市制度以來,在A股市場退市公司僅有92家,而A股上市公司數量因超過3000家,從數據上可看出,A股退市數量僅為3%。
反觀美股市場退市股票數量。從1995年底,美國三大股市共有上市公司8115家,但十年後,2005年底美國三大股市上市公司數減少到6029家,比1995年底凈減少2126家。
從2013年至今,4年時間美國退市的公司就高達1454家,並且退市數量每年遞增,從數據中可看出美國股市是一個「大進大出」的國際股市!
A股退市數量為何如此之少?
近幾年來,A股市場對於退市的指標體系已有所擴充,但也存在一定的缺口。隨著證券市場的日益發展,暴露的問題也越來越多,退市制度已經不能全面的規範證券市場。
結合我國證券市場,存在的特別處理制度(ST制度)使主板市場的上市公司演繹了許多不死神話。在實際生活中,許多企業通過資產重組來掩蓋資本虧損的現象,被加上ST的股票在一定程度上減緩了退市速度,給公司帶來了更多的緩衝期,從而進一步加劇的退市程序的冗長。
在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看來,註冊制無疑是增加供給最有力、最有效的利器。在我國A股市場,因為沒有註冊制,IPO成本與身價十分昂貴,許多企業不願花兩三年時間排長隊去賭IPO「批文」,它們更願意和皮包公司一起進入垃圾場「淘金」,大搞「炒殼重組」遊戲,其實質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因為併購重組資金主要來自「定向增發」,而定向增發就是變相的IPO,它同樣會加大股市總供給,最終同樣需要股民買單。因此,A股市場至今仍是「只進不出」的封閉市場。
為何歐美證券市場退市現象如此普遍?
美國股市「大進大出」的磅礴氣勢,與我國A股退市制度形成鮮明的對照或反差。
一般在美國上市的公司主要有兩種形式退市。第一,主動退市,即上市公司被主管經理人員或第三方私人投資集團兼并;第二,被動退市。上市公司被主管部門、機構或證券交易所除牌,停止交易。主要原因包括沒有交納年費、交易價格低於規定水平、違反交易規定或違法、破產或清算等。
美股退市如此普遍主要有幾方面的原因。
首先,股票上市實行註冊制,也就是原則上符合條件的公司,只要IPO成功,就都能上市。換言之,上市是比較容易的。但監管部門對公司上市後的監管很嚴,並有強大的市場輿論監管乃至刻意曝光負面信息的機構。因此,一旦公司經營發生問題,特別是出現違規現象,就會受到嚴厲制裁,直至被勒令退市。
其次在歐美股市,一般上市公司再融資難度較大,公司上市後的掛牌成本也比較高,因此也會出現一些公司在上市後因為感覺不到多少好處而萌生退意,選擇在某個合適的時機私有化。
另外,對股票流動性和交易價格的明確要求,也使得一些公司因為無法滿足相關指標而不得不退市。在美國股市,股票換手率通常並不高,那裡也沒有炒績差股的偏好,如果公司經營不善,就會出現股票乏人問津,股價極度低迷的狀況,這就很容易觸發退市機制。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美國股市的市場化程度極高,股價變化能夠充分反映投資者「用手投票」或「用腳投票」的結果,因此,股價退市標準和市值退市標準成為美國股市退市制度的最重要組成部分,這也是美國退市制度的最大特色。
總結
因此,一套嚴格的退市制度,是保證上市公司質量的重要手段。唯有這樣優勝劣汰,才能真正有效地發揮證券市場優化配置資源的作用,同時也能使股市規模保持在與流動性相協調的合理水平上。
我們必須為那些被市場所淘汰的企業提供嚴格的退出機制,欺詐、造假、經營不好的公司要被清除出市場,這樣有進有出的市場才是健康的、具有投資價值的成熟資本市場。
點擊展開全文
※教育行業高速發展的今天,你錯過了哪些投資機會?
※財年vs自然年傻傻分不清?阿牛哥送乾貨了
※誰說玩遊戲敗家?說不定你就是下一個王者!
※颶風狂作 休斯頓洪水滔天 美國保險業叫苦不迭
※美股收高 道指錄得220點大逆轉
TAG:微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