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這個名醫用了兩味葯的方子,就治好了自己親人的病!

這個名醫用了兩味葯的方子,就治好了自己親人的病!

名醫葉天士曾說過「醫不治己,旁觀者清」,意思是說醫生不給自己及自己的家人看病,因為看病需要醫生十分冷靜、客觀地觀察病情,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如果病人是自己或者自己的近親,就容易「關心則亂」。所以,只有作為旁觀者,醫生才能正常發揮。但是也有一些例外,有一些名醫的藝術高超,有時給自己的親人看病對自己的水平發揮也不見得有什麼影響。今天就介紹清代名醫林佩琴為自己的叔叔治病的故事。

話說名醫林佩琴有位叔叔得了胃脘疼痛的疾病,幾番找了大夫來治,都沒有治好。要麼是吃藥就好,停葯就發作;要麼是才好一陣子,過一陣子又犯病。每次發病都覺得都胃脘部十分疼痛,觸碰不得。

這個名醫用了兩味葯的方子,就治好了自己親人的病!

林佩琴的叔叔實在沒辦法,便找到了林佩琴說:「叔叔知道你們當大夫的有自己的規矩,不能給自己和親人看病,可是我這病幾經波折都沒有治好,實在是沒辦法才來找你啊!」林佩琴聽了,既是好笑,又是擔心說:「規矩是人立下的,而且是死的,叔叔為什麼這麼拘泥呢。何況那種規矩是為了防止大夫感情用事,診斷出錯。侄子雖然算不上大醫家,但是遇事冷靜還是做的到的。」

林佩琴簡明扼要地詢問了一下病情,並伸手摸了摸他叔叔的胃脘部,稍稍一碰,他叔叔就痛得叫了起來。林佩琴心想,這必是實邪阻滯導致的。一切脈果然脈象細而澀,正是血瘀氣滯的徵象。

然後問他的叔叔之前的大夫開的藥方帶來了沒有,他叔叔說帶來了,於是將方子都給林佩琴看了看。林佩琴一看,第一個方子上是一服香砂六君子湯,但是去掉了白朮,加了煨姜、益智仁。這個方子雖能健脾理氣,但是對瘀血的作用不大。於是問他的叔叔,這個方子吃後病情怎麼樣?叔叔說:「疼痛是緩解了不少,上次稍稍勞累就又犯病了。」可見第一次的方子,治標不治本,都說有形之邪,可阻擋無形之氣,這氣滯當是瘀血引起的,行氣止痛是治病不治本,所以遇勞容易複發。

這個名醫用了兩味葯的方子,就治好了自己親人的病!

接著林佩琴看了看第二個方子,基本沒什麼變化,多了個「吃鹽炒蠶豆」,於是又問叔叔吃後的效果怎麼樣,叔叔回答說:「疼痛有時發作,有時停止,總的來說比之前疼痛要好些了。」林佩琴心想:古人說大多數豆子都有閉氣的作用,唯獨蠶豆能行氣,鹽炒後咸能行血,這時的疼痛時發時止,可見行氣活血方子選對了,只是力道不夠。

看到這裡林佩琴笑了笑,胸有成竹地告訴他叔叔:「你這病是血瘀氣滯導致的,容易複發是因為之前的醫生從理氣入手治療,治標不治本,所以才停葯就複發。第二個方子藥用對了,可惜藥力不夠。我給您開個小方子,保你藥到病除。」只見林佩琴只寫了兩味葯:五靈脂(酒研)、蒲黃(炒香)。這兩味葯等分,每次用兩錢,加釅醋調和,熬膏,加一碗水,煎剩七成,飯前服用。

這個名醫用了兩味葯的方子,就治好了自己親人的病!

林佩琴的叔叔,心裡犯了嘀咕,問道:「這方子也太簡單了吧,你確定我這拖了這麼久的病能治的好?」林佩琴說到:「叔叔可不要小瞧了這個方子,這可是個名方叫『失笑散』,是宋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中的方子,對於您這種瘀血疼痛十分有效。」林佩琴的叔叔,還有些遲疑,但想著也是自己沒辦法找上門的,就沒有多說什麼,想著先回家喝了試一試。沒想到的是,回家後服用幾劑後就好了,後來也沒有再犯病,林叔叔在心裡默默地為林佩琴的醫術點贊。

(本文為原創作品,圖片來源於網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