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偃師有個「教師世家」 四代出了19位教師

偃師有個「教師世家」 四代出了19位教師

馬毅之的叔父馬謹如(中)

核心提示

昨日一早,在偃師市山化鎮游殿村的一個農家小院里,今年89歲的馬毅之起得比往常早些。院里的小石桌上擺放著前天就準備好的紙張和墨汁,馬毅之拿起毛筆認認真真地書寫起來。

昨日是教師節,倆弟弟中午要帶著家人來串門,馬毅之想寫幾幅字作為節日禮物送給他們。說起馬毅之一家,這是全村家喻戶曉的「教師世家」,四代出了19位教師。當地村民常開玩笑說,要在他家門前喊句「馬老師」,少說也能跑出五六人來迎接你。

三尺講台上,師德之魂代代傳,留下了怎樣動人的故事?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教師世家。

1 一家四代19位教師,聚會最愛討論教學經驗

在馬毅之的家族裡,第一代當教師的是叔父馬謹如;第二代當教師的是堂哥馬小如,堂哥馬世麟及妻子滑惠若,堂姐馬淑貞及丈夫康惠芳,還有馬毅之;第三代則是他的兒子馬少敏,兩個侄子、兩個侄女及侄媳、侄女婿等;第四代是孫女馬京華等。

一家出了這麼多位教師,在馬毅之的印象中,家裡最熱鬧的時候除了春節,就是寒暑假。

大家聚在馬毅之家的小院里,即便聊天也是聊不了幾句就扯到了教學上,聚會常常成了「教學研討會」。

2 叔父雖僅教書三載,卻影響了家裡三代人

馬毅之的叔父馬謹如,可說是這個教師家族中「開天闢地」的人物。

生於1893年的馬謹如,從洛陽法政專科學校畢業後,在村裡教了3年書,於1916年投筆從戎,參加革命,1928年歿於北伐戰爭,時年35歲。

「叔父留下的幾個孩子,最大的只有9歲。」馬毅之回憶道,對於叔父的認識,他們兄弟姐妹是從家中長輩和村裡老人的口中才漸漸清晰起來。

那時,在小村莊里,馬謹如是老人們口中最常提到的人,也是許多人心目中英雄般的人物。像叔父一樣勤奮讀書,投身教育,更成為馬毅之和同輩人的志向。這種對教師職業的憧憬,甚至一直持續到了他們的孩子輩及孫子輩。

3 這一輩兄妹五人中,出了三位小學校長

說起馬毅之這一輩的三兄弟,那都是村裡的「名人」。

算上叔父家和自家,馬毅之兄弟姐妹共計5人,出了4位教師,其中3位還當了小學校長。

游殿村如今的這所小學,就是馬毅之堂哥馬小如籌辦的。組建初期,村裡的學校叫游殿完全小學(當時,有一年級至四年級的小學叫初級小學;有五年級至六年級的小學叫高級小學;只有具備一年級至六年級的小學,才能叫完全小學――記者注),有學生近600名。在當年,像這樣的小學,整個偃師也不過三五所。

馬毅之的另一個堂哥馬世麟曾在忠義完全小學當校長,馬毅之本人也曾任小學校長。

4 女兒「忌妒」父親的學生:「對他們比對我還好」

今年38歲的馬京華是馬毅之的孫女。在她的記憶里,父親馬少敏總是對學生格外親。

「我爸在村裡的小學教數學,教學靈活,為人溫和,很受學生愛戴。」馬京華回憶道,小時候,每到放學,總有學生跟著父親回家,有的是想讓父親輔導功課,有的是家裡沒人被父親帶回來了。

在她的印象中,父親總是陪著學生,對於自己的兒女卻無暇照顧。那時候,馬京華特別「忌妒」父親的學生,總覺得父親「對他們比對我還好」。

如今,從教多年的她也有了和父親一樣的感覺,覺得每個學生都像自家的孩子。

5 教師節收到的最好禮物,就是學生們寫的字

馬毅之一家愛寫毛筆字,平時不忙時,大家總要在小院的石桌上擺好筆墨紙硯,練上幾筆。

若問教師節收到的最好禮物是什麼,大家一定一致回答:「學生們寫的字。」

馬毅之說,他教書那會兒,教師的報酬就是粗糧。有的人家為了供孩子上學,糧食都要東借西湊。供個學生不容易,馬毅之深知這個道理,也給家人定了規矩――逢年過節,學生們送啥都不能收,只有他們寫的字例外。(洛陽晚報記者 李雨璐 通訊員 王雷 周三平/文 記者 杜卿/圖)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洛陽網 的精彩文章:

伍哲:做教師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從來不過教師節的特教老師
今年首期《公共服務大家評》播出 中國移動洛陽分公司接受評議
教師節特別報道:教師咋讓「幸福來敲門」?他們來給你啟示

TAG:洛陽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