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今日教師節,說說這位中國最高學府清華的校長!

今日教師節,說說這位中國最高學府清華的校長!




作為學生,


你敢趕跑校長嗎?


是不是很難以想像?

可在20世紀上半葉,


清華大學的學生們,


經常乾的一個活就是趕校長


那個年代,校長可一點都不好當。







當時國民黨想深入清華大學裡,

讓學生接受黨化教育,


遭到學生的強烈抵制。




羅家倫是蔣介石的秘書,


他當上清華校長後想改造清華,


結果學生們拒絕聽課,參加軍訓,


於是羅家倫就提出辭職,


沒想到學生們很牛氣地表示說:


我們絕對不挽留!


不久後,

羅家倫

就灰溜溜地被趕跑了。





羅家倫




後來政府派喬萬選接任校長,


他帶著軍警企圖用武力征服學生,


當躊躇滿志的他到了清華門口,

就徹底傻眼了,


學生們竟然

敢直接在校門口攔住他,


最終,他只能簽下,


將永不任清華校長

」的承諾,


倉惶離開了。




1928年到1931年,

短短几年,


幾任清華校長跟走馬燈似地更換,


追求獨立、民主的學生們,


寧可讓學校連續11個月,


都沒有校長,

也絕不將就。







清華學生們,


對下任校長就提出了五個條件,


1.無黨派色彩;2.學識淵博;


3.人格高尚;4.確實能發展清華;


5.聲望素著。




試問天下哪裡能尋得,


如此十全十美的人啊?


再說當時清華校長這一職位,


真是誰當了誰倒霉,


誰敢冒著這名節不保的危險呢?


可一個文憑不高,即

沒名氣也沒聲望,


甚至連講話都不會的男子,


竟然攬下了這個職位……




他就是,

梅貽琦







1889年12月29日,


梅貽琦生於天津,

父親中過秀才,


後淪為鹽店職員,

家境每況愈下。


他自幼不愛說話,但十分聰穎,


15歲時,入天津南開中學,


成為著名教育家張伯苓賞識的學生,


19歲時,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績畢業,


次年又成為清華

庚款首批「直接留美生」。


1909年,他遠赴美國,



入伍斯特理工學院電機工程專業,


因家境拮据,他獲得學士學位後,


就放棄攻讀研究生的機會回國了。




回國後,

就被清華聘為

物理

老師,



不久後,表現出色的他又當上

教務長,


清華大學留美學生監督處監督等職。







1931年,他突然接到調令,


出任國立清華大學校長。


臨危受命的他,


清華師生說了這樣一段話:


所謂大學者,


非謂有大樓之謂也,


有大師之謂也。


一個大學之所以成為大學,


並不在於它有多少幢大樓,


而在於它有多少個大師,


鏗鏘有力,字字珠璣。


他將一個大學的師資力量,


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可當時的清華學生們並不看好他,


都跟看戲似的等著他下台。






上任後,他開始親自選聘教師,


他選教師堅持不唯學歷,


不唯資歷,就只憑真才實學。


清華國學院的四大導師

名單中,


他給出了四個名字:


留美博士

趙元任,


前清國學大師

王國維


維新領袖

梁啟超

,還有一個就是,


在歐美遊學數年,卻無任何文憑的

陳寅恪


對於陳寅恪的聘任,很多人都是存有懷疑,


但他卻力排眾議,說:


此導師之職位,


非陳寅恪不可,雖無一紙文憑,


卻是三百年來不出一個的大師。


讓布衣陳寅恪做清華國學院導師,


這在當時的清華園裡,


可是轟動性的大新聞。


而中國高等學府的,


不拘一格,任人唯賢的辦校之道,


也正是從他這裡開始的。





清華國學院四大導師




大名鼎鼎的數學家華羅庚,


當時

只有初中學歷,


卻被他破格召進清華培養,


又破格從系資料員轉升為助教,


後又被破格送到英國劍橋大學去,


最後又破格未經講師、


副教授階段直接被聘為教授。


如此用人之魄力,舍梅貽琦其誰?







他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方式,


讓一個個人才像雨後春筍,


破土而出,茁壯成材。


清華

迎來一批又一批頂級學者:


文學家朱自清、詩人聞一多,


數學大師陳省身,熱力學大師王竹溪,


物理學家吳有訓,物理宗師葉企孫,


歷史學家雷海宗,性心理學泰斗潘光旦,


還有後來被破例聘為教授的錢鍾書。


……




有前清翰林,有留美博士,


有的學富五車,有的學貫中西。


各門各類的大師齊聚於此,


清華園裡出現了,


空前絕後的百家爭鳴盛景。




雖為校長但他文憑最低,


遊學各國的經歷也最少,


他本人從不稱自己為大師,


但他卻為清華請來了無數的大師,


並受到大師們的尊敬和認可。


因為他對於每一個教授都坦誠相待,


哪怕政見不一,觀念相左,


他尊重學術的自由,


尊重思想的獨立。


如此攬才之魄力,舍梅貽琦其誰?







在人們印象中,

校長都是侃侃而談,


意見很多,大道理一套一套的,


可他這個校長不僅沉默寡言,


開會時整個人就跟空氣一樣,


有人問他的意見,

他總是說:

吾從眾。


曾有一個在清華園流傳著的故事,


說他在與夫人韓詠華結婚前,


韓詠華就聽很多人說:


這個人吶,非常不愛說話,


能把你悶死。


而韓詠華想著,豁出去了,


能說多少算多少吧。


可結婚後,發現他果真話少的可憐啊。


因為話實在太少,


所以清華人都稱他「寡言君子」。


學界巨擘陳寅恪輕易不臧否人物,


但對他這個寡言君子卻很有好感,


他曾說

:「如果一個政府的法令,


可以像梅貽琦說話那樣謹嚴、那樣少,


那麼這個政府就是最理想的政府。」





梅貽琦和妻子韓詠華




可話少的他並不是沒主見,


而是他充分尊重教授們的意見,


一旦他做出決定,就一定會去做,


他說:為政不在多言,顧力行如何耳。


在清華園立他不斷消弱,


自己的校長權利,而推行教授自治。


竭力推行民主制,成功建立了,


由教授會、評議會,和校務會,


三會組成的行政體系,


以「無為而治」的方式介入校務,


不但在學術上尊重教授,


更在管理上任其自治,


他說:


學校里的一切重大決策如有不妥,


任何人都可以站出來批評他。


而在治學精神,學術風氣上,


他更是有著獨到的看法。


著名哲學史家馮友蘭曾感慨道:


「清華建校以來,有個問題,


一直是教授們不斷爭論的焦點,


那就是大學該培養怎樣的人才。」


如何教育學生,培養什麼人才,


大家各持己見,彼此各不相讓。


而梅先生卻始終旗幟鮮明地說:


大學教育之重,在於人格。


如果一個學生沒有完善的人格,


那麼走上社會也不會對社會有利。


他還曾在《大學一解》中寫到:


教師不但要專長明晰知識的講授,


還要為學生的,


「修養、意志、情緒」樹立楷模,


「學校猶水也,師生猶魚也,


其行動猶游泳也,大魚前導,


小魚尾隨,是從游也。「


如此說話之魄力,舍梅貽琦其誰?







在那個時局複雜的時代,


當校長遠比現在要難得多,


他一方面要保護激進學生,


一方面還要和政府周旋。


因此他說話做事很謹慎,

常模稜兩可,


有學生做打油詩來模仿他的語氣


「大概或者也許是,不過我們不敢說。


可是學校總認為,恐怕彷彿不見得。」


可在學生遭遇危險時,


一向躊躇的他卻是最堅定的那一個。




1935

年華北危急,學生運動不斷,


當局直接派軍隊進清華抓學生,


他站出來,

大義凜然地對軍隊

說:


「學生出了事情,


我做校長的是不能退避的,


我當然負責保釋所有被捕的同學,


維護清華學術上的獨立。」


學生們都驚呆了,


這還是那個謹慎愛猶豫的梅校長嗎?




他不僅保護心愛的學生,


也偷偷地保護著教授們。


聞一多

曾多次公開發表激進言論,


當局要求他將聞一多掃地出門,


可他都不理睬,後來他去見蔣介石,


面對蔣介石暗藏殺機的提問,


他巧妙地用聞一多生活遭遇苦難作解釋,


接著又以此向蔣介石爭取提高教授待遇。


如此行事之魄力,舍梅貽琦其誰?




教授之間有互相瞧不上的,


但對他無人不尊重信服,


學生們曾天天喊著倒校長,


但對他卻無人不點頭稱是。


有人問他受到人們尊敬的秘訣,


不想,寡言的他卻很有幽默細胞,


他說:

「大家倒這個,倒那個,


但沒有人願意倒梅(霉)。」





重視實幹、不尚空言的作風,


奠定了清華

篤實的精神底色,


也讓清華在風雨飄搖中堅定前行,


在他的帶領下,


清華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學校,


一躍成為讓

國內外高校為之側目的名校。


更有

國外名校發賀電:


「中土三十載,西邦一千年」,


稱讚清華髮展速度之快。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


清華、北大、南開三所名校遷到昆明,


臨時組成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它在戰火中成立,


卻在條件極端艱苦的情況下,


在短短的

9

時間裡,


培養出了

8位

兩彈一星元勛,


172位

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


2位

諾貝爾獎得主。


而他正是這所

被眾多學者痴迷研究多年的,


西南聯大

的掌舵人。








校長嘛,肯定都是威風凜凜,


享受特權,穿衣打扮很有派頭的。


更何況他現在同時擔任,


三所名校的校長呢?


可他

不僅拒絕特權,還

帶頭勤儉節約,


用廢紙起草公函,過得清貧如洗,


窮到連獨生兒子眼鏡丟了,


都無力配副新的。







在那個戰火紛飛的歲月里,


師生們常常要面臨被轟炸的危險。


在戰亂與貧窮的雙重摺磨下,


他所領導的西南聯大,


非但沒有分崩離析,


反而人才輩出,


成為世界教育史上的一個奇蹟,


連北大校長蔣夢麟和南開校長張伯苓


也不得不豎起大拇指:


「這樣的盛況,也只有梅先生能做到!」







1948年抗戰勝利後,西南聯大解體,


清華已經搬回原址,一切塵埃落定,


政治局勢逐漸明晰,


所有人都面對走與不走的選擇,


身在解放區的吳晗竭力讓他留下,


師生們也含淚挽留,




但他卻不得不揮淚告別清華了,


因為這其中有著局外人,


難以明曉的巨大秘密,


當時庚款還有大筆基金,


清華有著一筆高達

幾千萬美元的基金。


從不願涉及政治的他,


卻有著極富遠見的洞察力,


他對朋友說:

「我若留在大陸,


就保護不了清華基金了。


因為動用這筆校款,需要兩人簽字,


一是教育部部長,二是清華校長。


他知道,一旦自己不做校長,


國民政府極容易推選一人,動用這筆款項。


為保護這筆基金,


年已花甲的他踏上漂泊之路,


隻身離開故土家園般的清華園,


他心中的苦痛難以言表。




離開大陸後,他先去了美國,


在非常簡陋的辦公室里,


管理著巨額的庚款基金,


他只給自己定薪300元,


和庚款資助生一樣。


那時妻子韓詠華還要去衣帽車間做工,


在首飾店裡賣貨,到醫院裡當代班,


才能為全家維持著生計。





梅貽琦夫婦與兒子在美國




手握清華巨資的他,


晚年生活卻一直非常的清貧。


1955年他回到台灣,


於新竹復立國立清華大學,


他一直都在思考,


如何更好地使用這筆基金。


政府想把國立清華大學辦大辦強,


許多人勸他買這個,投資那個,


但都被他拒絕了,他說:


我不願意把清華的錢去蓋大房子,


去做表面上的工作。


因此他在台灣被許多人罵為,守財奴。




當時

做長期研究工作的最佳方式,


就是在台灣

創辦清華原子科學研究所。


他精耕細作,實事求是,


在這個基礎上一步步,


壯大了新竹清華。


之後又有許多人跳出來勸他,


把台灣的研究所直接

改稱為清華大學吧,


但他每次都會堅定地回答:


真正的清華在北平。」







一人一手托起兩岸的兩個清華,


他將畢生之心力交給清華,


積勞成疾,晚年被確診為癌症,


可他這位居高位,

權力在握的校長,


直到這時仍舊兩袖清風,


竟然寒酸到連住院費都拿不出來,


最後全都是清華校友自發捐助的。


他看著那凝聚愛心的募捐記錄,


半晌無語,

而後淚流滿面……




1962年5月19日,


駐世73載,

為教育事業,


奉獻一生的清華校長

梅貽琦

病逝。







他離世前的病床下,一直有一個提包,


夫人韓詠華含著淚說:


他生前不管走到哪裡,


都隨身攜帶這個提包,


他不染塵沫,一生清風,


從北平帶到昆明,從大陸帶到美國,


無比珍視的這個提包,


想來是極其重要的東西,


這提包里

究竟裝的是什麼呢?


等打開一看,大家都驚呆了:


這皮包里,

全是清華基金的賬目,



從17年前到現在,


他一個人長期掌控著巨額基金,


在沒有任何監督的情況下,



一筆一筆,規規矩矩,分毫不差。







他一生心系清華,


高風亮節,不諂媚、不屈從,


行為世范,從不汲汲於名利,


為中國學術之自由,思想之獨立,


開疆闢土,將清華,西南聯大,


帶上了中國教育的巔峰。




1962年5月19日,


這位真校長永遠離開了我們。


他是寡言慎行的端方君子,


是堅守學術的教育大家,


「大學之大,非大樓之謂,


乃大師之謂也。」


他的話還猶在耳邊,


可反觀近些年的中國大學,


久盛不衰的「做大做強」之風,


越來越心浮氣躁,


大樓越蓋越高,設施越來越豪華,


甚至有大學還籌建高爾夫球場,


進行鬥富,可謂一擲千金,財大氣粗。


不務實,在國外大學的排名上,


我們撈不到,乾脆我們自己來排名,


把現在的清華和北大,


都排在耶魯大學之前,


這拙劣的做法惹毛了,


耶魯大學的校長施密德特。


他曾炮轟中國大學,
在《耶魯大學學報》撰文斷言:


紅色中國沒有一所真正的大學,


有十三億人之多的孔孟之鄉,


沒有一個真正的教育家!


他說:他們以為社會對出類拔萃的要求,


只是多:


課程多,老師多,學生多,校舍多。


此批評不可謂不狠辣,


不可謂不激烈,


不可謂不一針見血。







教育需要夢想家和詩人來經營,


需要信徒和殉道者來朝聖;


需要肉體的投入,


靈魂的參與,精神生命的支撐。


理想和信仰的死去,


正是中國產生不了大師的真正原因。


看著曾燦若星海的民國時期大師們,


足以令當今那些,以教育之名、


謀私利之實的猥瑣之人們汗顏。


今日教師節,


我們緬懷梅貽琦校長,


更祈願中國教育:


獨立之人格,


自由之思想的

精神和信仰,


早日回歸!







民國大師專輯


一、

趙元任


二、

陳寅恪


三、

王國維


(點擊名字即可閱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德國優才計劃 的精彩文章:

最狠制裁又來了!今天,誰還敢欠錢不還!
請將它傳遞給全天下每一位老師
今天毛澤東出生:他最嚇人的一句話,只有不到1%的人知道
今日白露,養生方子送給您!│原創

TAG:德國優才計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