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有一座陵墓堪比秦始皇陵,內部寶藏無數,進入就會被亂箭射死

中國有一座陵墓堪比秦始皇陵,內部寶藏無數,進入就會被亂箭射死

古代帝王生前享受人世間的富貴,死後也想將自己生前的權勢帶入地下。於是,歷代帝陵一個比一個修建的氣派,裡面的陪葬品更是珍貴無比。然而,帝王們也因為陵寢修建的太過浩大,最終都難逃被盜掘的宿命。

可以說,現在為止,還沒有被盜掘過的帝王墓屈指可數。就連曾經帶領漢族徹底將匈奴擊垮的漢武大帝,他的陵寢同樣也被盜掘過。

或許是時代的原因,秦漢兩代的皇帝都非常喜歡規模宏大的建築物。漢朝的皇宮是歷代以來最大的一個,即使故宮那樣規模龐大的建築群在其面前也不過是小巫見大巫。受到這種思想的影響,漢武帝的陵寢自然規模浩大,氣象非凡。在建築規模和陪葬品的豐富上,就連秦始皇都要自嘆不如。

事實上,漢武帝的茂陵不僅規模宏大,而且周圍還有很多的陪葬墓。因此,茂陵相比其他的皇帝陵寢就要更加的氣派了。茂陵位於陝西省咸陽興平市,漢武帝特意恩賜諸多肱骨大臣陪葬茂陵。因此,能夠陪葬茂陵的大臣無不是位極人臣,而且,還得到了皇帝寵幸。歷史上赫赫有名的衛青、霍去病舅甥兩個就得到了這種殊榮,所以說,在那個年代,生前最榮耀的便是能夠位列公卿,但死後還能夠盡顯哀榮的便是陪葬茂陵。

茂陵可謂是漢武帝一朝的八寶山,但凡能夠入選陪葬的,都是聲名顯赫、名動天下的大人物。加上他們的墓葬中陪葬品,那麼整個茂陵墓葬群中寶物的數量之巨肯定令人難以想像。令人遺憾的是,由於目標太過明顯,大部分的墓穴都已經被盜掘,裡面的寶物也都被洗劫一空,空給後人留下一座座寂寞的墳塋。

眾所周知,中國人歷來講究「事死如事生」,因此,墓主人生前最喜歡的珍貴物品基本上都會在死後陪伴他們長眠。漢武帝雖然瘋狂迷戀神仙方術,但是,對於死亡,他還是有準備的,所以,生前收集的珍寶有很大一部分都被帶入了地宮。

從他登基的第一天開始,茂陵的修建就被提上了議程,由於工程量實在太過巨大,所以前前後後一共耗費了53年的時間才完工。據史料記載,茂陵佔地達一公頃之巨。地宮最深的地方有十三丈!就連墓室都是修建的寬闊宏大,墓室長兩張,高一丈七。為了修好這座陵墓,帝國動用了無數的人力和物力,大量士兵被徵發到此地,因此,茂陵也被稱作中國的金字塔。

《晉書·索綝傳》云:「漢天子即位一年而為陵,天下貢賦三分之一,一供宗廟,一供賓客,一充山陵。」

《西京雜記》記載,「漢帝送死皆珠襦玉匣,匣形如鎧甲,連以金縷。」

《漢書·貢禹傳》云:「武帝棄天下,霍光專事,妄多藏金錢財物,鳥獸魚鱉牛馬虎豹生禽,凡百九十物,盡瘞藏之。

《新唐書·虞世南傳》也載道:「武帝歷年長久,比葬,陵中不復容物。」

相傳,在營建過程中,有一個士兵對陵寢中的寶藏產生了貪念。他仗著自己曾經參與過地宮的修建,於是準備偷偷潛入地宮盜取一些寶貝。然而,令他意想不到的是,就在他剛剛踏入地宮的時候,突然間機關被觸發,霎時萬箭齊發,這個士兵被射成了螞蜂窩,從此之後,再也沒有人膽敢覬覦地宮中的寶貝。

即使防衛如此嚴密,茂陵最終還是逃被盜掘的宿命。畢竟,隨著王朝的衰敗,國家越來越難以對百姓進行掌控。國家機器衰敗的同時,動亂也就成了母腹中躁動的嬰兒。於是,但凡發生自然災害,農民們求生無門便會選擇鋌而走險,起義就是如此爆發的。在這樣的動亂年代,過往皇帝們的陵寢很容易成為起義軍針對的對象。西漢末期,赤林軍起義攻佔了長安城,他們在長安城內燒殺劫掠一番以後便前往茂陵掘墓。

彼時,看守陵墓的士兵已經日漸疲敝,面對來勢洶洶的赤林軍幾乎沒有還手的餘地,於是,茂陵最終還是被攻破了。赤林軍在茂陵點燃了大火,將地上的建築一把火燒的乾乾淨淨。但這遠遠不夠,畢竟起義軍最需要的便是軍餉,所以他們發掘了茂陵,希望借茂陵的珍寶來供養軍隊。

據說,他們從茂陵中盜出的財寶數不勝數,光是搬運就花費了幾十天時間。據《後漢書·劉宣子傳》記載:逢大雪,坑谷皆滿,上多凍死,乃復還,發掘諸陵,取其寶貨,遂污辱呂后屍。凡賊所發,有玉匣殮者率皆如生,故赤眉得多行淫穢。」

從此之後,茂陵就屢屢被盜墓賊光顧,盜墓者又從邊邊角角找到了很多被遺漏的寶物,茂陵可謂損失慘重。但是就算是這樣,茂陵地宮中的寶物依舊沒有被他們全部盜掘乾淨,據說還有很多寶貝仍舊陪伴著漢武帝在地下長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山川文社 的精彩文章:

埃及有一個很奇葩的習俗,現在,放在世界任何一個地方都無法容忍
中國唯一媲美武則天的女人,奢侈遠超武則天,死後屍體連狗都不吃
東南亞一小國竟然有20萬中國後裔,如今,滿嘴都是廣東話、浙江話
一個縱橫數十年的老大,死後,2萬小弟為其送葬,真槍實彈守靈堂
一個原子彈的製造者來到日本,日本人逼著讓其道歉,此人瞬間發怒

TAG:山川文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