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觀古人吃茶,論沏茶擇水

觀古人吃茶,論沏茶擇水

清人張大復在《梅花草堂筆談》中寫道:「茶性必發於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試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可見沏茶擇水的重要性,你若不懂擇水,又怎麼能沏出一壺好茶。

一、古人擇水觀

宋代王安石認為:「水甘茶串香」,故有「器為茶之父,水為茶之母」之說。

清代袁枚總結得出:「欲治好茶,先藏好水。」

明代張源在《茶錄》中說:「茶者水之神,水者茶之體,非真水莫顯其神,非精茶曷見其體。」

明代許次紓也在《茶疏》中說:「精茗蘊香,借水而發,無水不可與論茶也。」

清人張大復在《梅花草堂筆談》中寫道:「茶性必發於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試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

二、古人對水源的選擇

中國古人選水,十分重視選擇水源,強調用活水,認為天水(雨、雪等)與泉水是煮茶首選。

唐代陸羽在《茶經·五之煮》說:"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其山水,揀乳泉、石池漫流者上,其瀑涌湍漱,勿食之,久食,令人有勁疾。又多別流於山谷者,澄浸不泄,自火天至霜郊以前,或潛龍蓄毒於其間,飲者可決之,以流其惡,使新泉涓涓然酌之。其江水,取去人遠者。井,取汲多者。"

明朝屠隆《茶說·擇水》說:「天泉,秋水為上,梅水次之,秋水白而冽,梅水白而甘,甘則茶味稍奪,冽則茶味獨全,故秋水較差勝之。春冬二水,春勝於冬,皆以和風甘雨得天地之正施者為妙,唯夏月暴雨不宜。......。雪為五穀之精,取以煎茶,幽人清況。地泉,取乳泉漫流者,......。取清寒者,泉不難於清而難以寒,石少土多,沙膩泥凝者,必不清寒,且瀨峻流駛而清,嚴奧陰積而寒者,亦非佳品。取香甘者,泉唯香甘,故能養人,然甘易而香難,未有香而不甘者。取石流者,泉非石出者必不佳。取山脈逶迤者,山不停處,水必不停,若停即無源者矣,早必易涸。往往有伏流沙土中者,挹之不竭,即可食,不然,則滲瀦之潦耳,雖清勿食。有瀑涌湍急者,食久,令人有頭疾……有溫泉,下生硫磺故然,有同出一壑,半溫半冷者,食之有害……江水,取去人遠者,揚子南零夾石停淵,特入首品。長流,亦有通泉竇者,必須汲貯,候其澄澈可食。井水,脈暗而性滯,味咸而色濁,有妨茗氣......,雖然汲多者可食,終非佳品。......"

明朝張源《茶錄·品泉》說:"山頂泉清而輕,山下泉清而重,石中泉清而甘,砂中泉清而冽,土中泉淡而白。流於黃石為佳,瀉出青石無用。流動者愈於安靜,負陰者勝於向陽。真源無味,真火無香。井水不宜茶,《茶經》云:山水上,江水次,井水最下矣。第一方不近江,山卒無泉水,唯當多積梅雨,其味甘和,乃長養萬物之水。雪水雖清,性感重陰,寒不脾胃,不宜多積。"

三、擇水標準

縱觀中國古人的經驗,宜茶之水的水質可以概括為五個字,即:,清、輕、甘、活、冽。

清——水清表明沒有雜質、無色、透明、無沉澱物,能夠顯現茶的特點和特性來。

輕——相對重而言,說明溶解的礦物質的多少。好水質輕而上浮,劣水質重而下沉;宋徽宗《大觀茶論》中說:「水以清輕甘潔為美,輕甘乃水之自然,獨為難得。」

甘——指水一入口,舌尖頃刻便會有甜滋滋的美妙感覺。 自然界的水,有甘甜與苦澀之分,用舌尖甜嘗一下,口郟之間就會產生不同的感覺。

活——活是指水源要活。古人認為只有活水才能充分表現茶的固有品質,而死水則對人體有害。明朝田藝衡也說過「泉不活者,食之有害」。現代科學研究也證明,在流動的活水中細菌不能大量繁殖,同時活水有自然凈化作用,在活水中氧氣和二氧化碳等氣體的含量較高,泡出的茶湯特別鮮爽可口。

冽——冽是指水在口中有清涼的感覺。 因為寒冽之水多出於地層深處的泉脈之中,受污染少,泡出的茶湯滋味純正。而古人所說冽水多指冰水和雪水。

四、擇水方法

明朝屠隆在《茶說·擇水》中認為:「天泉,秋水為上,梅水次之。

對古人的鑒水、擇水的方法大體可歸納為三種:

一是以來源鑒水;

二是以感覺鑒水;

三是以比重鑒水。

現代人的鑒水、擇水比較簡單,只要用儀器一測就知道水質情況。看色度不超過15度,無異色;渾濁度小於5度;無異臭異味,不含有肉眼可見物;PH值為 6.5~ 8.5,總硬度不高於25度;毒理學及細菌指標合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朝 的精彩文章:

這個男人因長得好看被敵人放過,後來居然開朝立國延續三百年!
2017年明朝元寶值多少錢明朝元寶最新價格一覽
明朝享國276年,有一位皇帝的年號使用了270多年,直到清亡
再給張居正15年,大明王朝會走上截然不同的歷史道路嗎?
中國歷史上一個小部落,對抗明朝兩百多年,最後只剩懸棺和岩畫

TAG:明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