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求你們不要再拍真人版了,好嗎!
關燈拆電影,只讀經典
文末有超大福利~
剛得知《銀魂》要拍真人版的時候,我是震驚並拒絕的。
因為在我的心裡,坂田銀時=杉田智和。
這個給《銀魂》動畫配音了329集的男人。
而另一方面,銀魂=沒節操。
真人版要拍到哪種程度?沒有這種程度的可不算《銀魂》。
當然最主要的擔心還是這兩年漫改越拍越爛,兼有電影界毒瘤的趨勢,早年的的良心選角與劇本一去不復返。
《銀魂》在這個節點真人化,肯定會悲劇。
果不其然,從電影院出來後我很鬱悶,兼又想起下半年《鋼之鍊金術師》和《JOJO的奇妙冒險》的真人版也要上映了,我只想仰天長嘯:
求求你們不要再拍真人版了!
文/老段
我選擇死亡
1
創作過程越來越懶惰
雖然不能粗暴地說這兩三年的漫改都是黑心商人圈錢之作,不過在越來越賺錢以外,越來越難看也是不爭的事實。
2016年日本電影票房TOP10(不包含海外電影)里,動畫6部,真人出演4部。
而4部里漫改就佔了3部,可以說10部里9部和動漫相關。
一方面我感嘆「原創電影已死」,另一方面又不禁覺得「死宅的錢就是好賺」。據日本電視台統計,去年大大小小的漫改電影有32部左右,破10億的概率高達40%,而一般電影則只有4%。
相較而言,文學小說改編的日本文藝電影至少還在認真拍,而對於漫改,影視公司則已經開始破罐子破摔。
舉這兩年尤為審美疲勞的少女漫改為例,基本就是套路製作,學園祭花火大會放學後的表白一個都不能少,電影和電影之間基本看不出什麼差別。
海報都長得一樣,甘拜下風。
不得不說這與早年的《娜娜》和《交響情人夢》等真人版相比,實在是又省錢又省力。
真人化電影走進低質量的死胡同,原因之一就是製作思路從創作改編墮落到了搬演。
搬演,是一種消費了情懷,但是沒有作品價值的商業行為,導演編劇等創作者在這樣的製作流程面前,作用幾乎被抹殺。
《銀魂》真人版在日本本土票房突破了30億日元,稱得上是「賣座」(人民幣1.8億左右,聽上去好像不是很高),它的原作漫畫是單行本銷量累積5100萬冊的頂級IP。
對ACG愛好者來說,真人版電影的最大賣點就是演員們的cosplay。
製作組也順應民心,選角比隔壁《進擊的巨人》良心很多,在扮相和氣質上和漫畫人物貼合度比較高。
僅憑定妝照,都不用考慮影片的故事情節人物演繹,不少二次元就開始為「神還原」而興奮了。
但是……在其它地方也太省事了吧?!
不得不說這個改編的策略也太保守了,製作組是怕原創度太高被原作粉追殺嗎?
保守到什麼地步呢,連個新劇本都沒有,故事基本上就是照搬2010年的動畫《銀魂:新譯紅櫻篇》——這也就算了,連很多分鏡頭都一模一樣。
桂小太郎在橋上遇襲
對於不知道《銀魂》是什麼的路人觀眾來說,看完這部電影並不會更讓你了解《銀魂》原作。
如果你姑且是個原著粉,我建議你多買一本漫畫支持空知猩猩,別因為什麼情懷去進電影院了。
觀眾除了動漫愛好者以外,還有另外一個龐大的群體——大牌演員們的粉絲,他們帶動了大量票房。
「大IP+粉絲基礎+流量明星」是不是聽上去很耳熟?
這不就是國內《三生三世》IP改編的那一套。
觀眾都承認漫畫人物和劇情要寫實化,是有難度的。但是這不代表你拍一部cosplay舞台劇,只是人動起來而已,就叫電影了……
GIF/336K
作品需要有個性。
漫畫、動畫以及電影是三種不同的媒介。一個相同的故事,用動態去表現,和用靜態去表現,手法是完全不同的。
即使是同為動畫這種表現手法,由於渠道不同,90分鐘的劇場版和20分鐘X12集的TV版,製作思路也並不一樣。
不同的創作手法,能否殊途同歸,同樣展現原作內核的魅力,才是真人版應該有的看點。
2
劣質改編破壞新觀眾第一印象
除了零創作,還有另一種業界毒瘤般的創作方式——100%瞎改。
說的就是《進擊的巨人》。
《進擊的巨人》真人版既大刀闊斧地改變了原作的主題和核心衝突,又在原創劇本的劇情取捨上做到了宇宙崩壞級別。
票房失利,差評如潮。
原著漫畫本質是一個反烏托邦故事,巨人吃人的場面固然驚悚刺激,但最黑暗和最難對付的敵人不是這些怪物,而是躲在三層高牆背後的統治階級,是人類本身。
真人版把這一核心衝突改成了人類對抗具體的外部敵人,從反烏托邦政治驚悚降格為特攝怪獸電影。
GIF/633K
總之看完這個和原作相似度基本為零的真人版以後我徹底混亂了,感覺電影的真正主人公應該是——巨人。
再說說《死亡筆記》。
廣受歡迎懸疑犯罪題材母本,真人化前前後後加起來總共有韓版美版日版電視劇電影共8部……
因為改編的版本太多了,良莠不齊。
《死亡筆記》的核心衝突是,如果一個人用非正義的手段去達成正義,那麼結果一定是不正義的。
夜神月經典台詞:我要(通過殺人)成為新世界的神。
在這一核心衝突上,出現了精英分子,高智商天才版的夜神月。
也出現了宅男大學生版夜神月。
還是個沉迷偶像的宅男,這個人設的降級啊,開播前真是被原著粉黑到飛起。
人物的共同特點是都有一個警察局局長的爹,從小正義感爆棚,一個天然扭曲,一個慢慢黑化,最後都想做救世主。
可見人物設定並非不能改變,甚至由不同的人設來演繹殊途同歸的結局,更擴大了原作價值觀的格局。
但是由Netflix出品的美版《死亡筆記》活脫脫變成了青少年電影,充分反映了美國觀眾的趣味——
《死亡筆記之死神來了》
死亡小本本從鬥智工具變成了殺人工具。對人性的思索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性、血漿、以及大吼大叫一驚一乍的恐怖。
試想一下,如果有人先看了美版《死亡筆記》,他還會對這個系列產生興趣嗎?
好的改編應該做到與原作精神統一,但又自成一體。
舉個最負盛名的例子《攻殼機動隊》系列。
《攻殼機動隊》原本是由士郎正宗於1989年在青年漫畫雜誌連載的賽博朋克漫畫。
1995和2004年該作由押井守執導改編成了兩部劇場版動畫,2002年由神山健治改編成了52集電視動畫。
攻殼系列在主題和情緒基調上高度統一,但是在視聽語言上又完全迥異。
TV版是樸素的生活流,體現著神山健治穩健的敘事節奏以及對社會生活和政治生活的剖析。
動畫在2004年超前描繪了難民問題。
劇場版則是一首華美的詩篇,充盈著押井守悲觀晦澀的哲學思考。
橫向比較一下攻殼系列著名的跳樓鏡頭,各版本表現方式均不一樣。
漫畫:表現了城市燈火和光學迷彩的「隱身」效果
95劇場版:一個超廣角鏡頭,手臂和背景建築呈相似的弧形構圖,人物眼睛很大,強烈的凝視感。
GIF/1161K
如果是你對攻殼的背景毫無了解的路人觀眾,都可以從單獨欣賞劇場版、動畫或者漫畫中得到充足的享受,深刻的主題探索與思考成為了《攻殼機動隊》整體的標籤。
而與押井守如此優秀的動畫版電影相比,由派拉蒙改編的《攻殼機動隊》真人版,我又要說了,充分反映了美國觀眾的趣味。
特寫鏡頭強調隱身效果,視角顛倒,背景建築消失,色彩斑斕。
GIF/674K
雖然演著原作的劇情,但整個故事的精神內核從原作對未來信息社會擔憂的超大格局,落入到女主人公找男友追尋自己身世之謎的美式個人英雄主義上面。
3
演員淪為只剩臉和人氣的道具
有時搬演導致的另外一個問題就是,演員的表演會僵硬。
漫畫人物的表情和動作都是非常誇張的,這樣才能增加二維場面的表現力和感染力。
不信你可以試試在辦公室當眾說一句「天~馬~流~星~拳」,那個羞恥程度是爆表的。
如果一味讓真人演員照著漫畫里的台詞和分鏡方式去說話,那麼效果就是僵硬的鏡頭表現力。
就像《銀魂》請了不少外形靚麗,演技不錯的青年演員,小栗旬、菅田將暉、橋本環奈,堂本剛、長澤雅美,甚至還有戛納影帝柳樂優彌,陣容堪稱豪華。
但是在片中,他們除了在造型師的幫助下滿足了部分粉絲對虛擬人物投射到現實中的YY,獲得尖叫無數以外,其餘的表演空間幾乎沒有,淪為了人形自走看板。
不過在漫改專業戶這條路上,小栗旬演了快有十一年的高中生,但至少還是出演了形形色色的角色,看這百變的造型就知道了。
然而有的演員就沒這麼幸運了。
粗略統計山崎賢人從14年到17年,三年半總共出演了10部漫改電影。
尤其出演了《鄰居同居》《女主失格》《橘色奇蹟》《狼少女與黑王子》《四月是你的謊》和《一周的朋友》一系列高中生校園戀愛電影。
制服換一下顏色,就是三部戲
演到最後粉絲怨聲載道,路人審美疲勞,不論對觀眾還是演員都堪稱慘案。
衷心希望每一個演員都被漫改善待。
4
潦草作品的惡性循環
《銀魂》在公布真人化之初,遭到了不少核心粉絲的抵制。
然後在大規模公映後,這些抵制又被淹沒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則是群眾們覺得「很還原」的溢美之詞。
塑造一部像《銀魂》這樣的頂級漫畫,用了13年的時間,而真人版對它的消費卻是一次性就塵埃落定。
今年,很多從前被認為難以真人化的動漫比如《鋼之鍊金術師》和《死神》,也被人從古老的書堆里扯出來,因為只要有知名度的原作和名演員出演,內容多離題多毀原作,總有情懷黨和演員粉衝進電影院去看。
這正是漫改電影賺快錢帶來的惡性循環。觀眾越來越滿足於表象,忽略了真正好的作品。一窩蜂的粉絲消費,使得良心作品的市場被大大擠壓。創作者變成了流水線上的工人,演員也不再有上進心。
最終受到最大傷害的,是所有的觀眾。
到了這個時候,就該祭出這張圖了:
上期獲獎名單來啦!恭喜留言點贊數最多的三位,獲得《敦刻爾克》官方周邊~~上期的問題是,你最喜歡諾蘭電影里的哪一個畫面?
沒有拿到也別難過,今天的福利也是超棒der!
《猩球崛起3》北京觀影打分團來啦!
喜馬拉雅廣播節目《陳小姐的電影大咖飯局》第2期新鮮出爐!
期期有大咖,周周送飯局~趕緊長按二維碼訂閱吧~
跟播劇評 | 權力的遊戲 第七季
特別欄目 | 上海話評電影
股瘋 | 趙先生 | 上海一家人 | 孽債
點擊展開全文
※權游S07E07:季終集有人甜蜜蜜有人哭兮兮
※有了這些冷笑話技能還怕撩不到人嗎?
※純乾貨,《霍比特人》里比郭敬明志玲姐姐還萌的最萌身高差
TAG:關燈拆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