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火器一直處於世界領先水平,直到明末
很多年來,流傳著一種很蛋疼的說法,說什麼中國人發明了火藥後,只學會用來做鞭炮嚇唬鬼神給自己壯膽,而洋鬼子學會了火藥後,造出洋槍大炮反過來打中國人。
更蛋疼的是,這個低智商的謊言竟然讓我們從小就相信了那麼久,真是丟人丟到家了。後來發現,那句話是魯迅先生說的。70多年前,魯迅曾發表過一句感慨:「外國用火藥製造子彈禦敵,中國卻用它做爆竹敬神。」
實際上,中國古代的火器一直處於世界領先水平,一直到明末都是如此,直到滿清得勢後,因為江山來的路數不正,為了防範漢人,對其進行封存與打壓,才讓火器的發展在中國停滯下來。
所以,在這裡我打算即古代冷兵器後,再讓大家見識一下古代火器是什麼樣子的,開開眼界,別在重複那個蛋疼無比,永遠成不了真理的謊言了!
從真實歷史角度,火藥的應用在漢代就已開始,而非唐代
早在東漢年間,便出現過把含有硝、硫、碳的物質混在一起煉丹的方子,但當時是用水煉而非火煉;葛洪雖然前進半步,採取了把硝石、豬大腸、松脂和雄黃放到一起火煉的煉丹法,但根據記載,似未造成爆炸或爆燃的效果,很難稱得上是火藥的起源。
不過值得佐證的是有史記載第一次將火藥應用在軍事領域,確實是唐代了。
事實上,與魯迅的想像相反,中國人第一次在煉丹外的領域使用「火藥」,就是在貨真價實的戰場上,雖然也不是後世製造槍炮使用的爆炸性火藥。
唐朝末年(10世紀早期)的戰爭中,留下了「發機飛火」的記載。圍城者用箭頭綁了火藥球的「火箭」,發射出去燒灼城門。很明顯,這種「火藥」只能作為燃燒劑,不會產生爆炸效果,和現代槍炮中使用的爆炸性火藥相去甚遠。
到了宋朝,火藥在軍事上的應用,領先於世界,實現真正意義的巔峰
宋高宗紹興二年(1132年),陳規守衛德安(今湖北安陸),用火藥裝在大竹筒里,噴出火焰燃燒敵人,歷史上公認這是管形火器的鼻祖。而且火藥能夠在竹筒內燃燒噴射,顯然已經比之前只能緩慢燃燒的原始火藥改良了很多。
北宋時,當局便設立了「火藥作」。到了戰爭更加頻繁的南宋,這類機構的設立更是普遍。南宋的對手蒙古,在跟南宋交戰時習得了火藥的奧秘,又在西征的戰役中把這個奧秘展現在阿拉伯人眼前,火藥的秘密也隨阿拉伯人傳到了西方世界「把騎士階層炸得粉碎」。
所以,宋朝的大規模推廣使火器得到發展,而蒙古人在征服歐亞時將技術帶到了西方。
鐵火球、火槍等火器問世後,很快就在戰場上顯示出威力,無論是宋軍,還是金軍、蒙古軍,都爭相添制。南宋都城臨安(今浙江杭州)火器作坊的規模,已遠遠超過北宋都城汴京的火器作坊;軍事重鎮江陵府(今湖北江陵),一個月就造一、兩千尊鐵火球;建康府(今江蘇南京)在兩年三個月內,就製造和添修3~10斤重的鐵火球、火弓箭、火弩箭、霹靂球、突火筒等 6.4萬件。
到了公元1232年蒙古軍進攻金都汴京(今河南開封)時,金軍已用「震天雷」(鐵制炸彈)和「飛火槍」襲擊蒙古軍了。那蒙古人的火藥技術又是從哪來的?
據《宋史紀事本末》,公元1233年攻下金都後,負責南下滅金的蒙古軍統帥窩闊台汗,接受中書令耶律楚材的建議,放棄每到一處即屠城的慣例,「凡弓矢、甲仗、金玉等匠」均未殺,包括掌握火藥、火器技術的工匠們,盡為蒙古人所用,蒙古軍隊很快擁有了火器。
而明朝則遵循拿來主義,成為中國古代歷史上,火器最鼎盛的時期
除了繼承傳統的兵器品種外,明代的火器發展到鼎盛時期。其火器的管形火器品種頗多,形式複雜。當時的噴射火器(古代火藥火箭)製造已經相當精良,樣式繁多。
據《火龍神器陣法》、《武備志》等史書記載,此間多使用的火箭種類有單發火箭、多發齊射火藥箭、多火藥筒並聯火箭、有翼火箭、多級火箭等,火箭的品種達幾十種之多。
由於火器的蓬勃發展,明代軍隊普遍裝備了火器,戰爭的主要武器轉向了使用火器。
燕王朱棣與建文帝爭奪帝位時,就曾使用火箭作戰。永樂年間(1403-1424年),明王朝還專門組建了"神機營",這種獨立炮兵建制在當時中國乃至世界各國都首屈一指。
以至於到明末,袁崇煥的11門火炮就把努爾哈赤送去見上帝了。雖然紅衣大炮是引進,但祖宗還是中國的。
「以騎射為本」的清朝,其實並沒有太拖火器發展的後腿
一句話是因滿人重騎射,輕火器造成了中國的火器技術大幅度落後於西方。
然而事實卻正好相反,滿人才是最重火器,至於弓馬騎射,刀矛肉搏才是滿人荒廢最快的項目。
清朝軍隊在鴉片戰爭時期甚至鴉片戰爭之後,一直是全球火器作戰思想最嚴重的國家,幾乎完全廢除了肉搏戰,根本就沒有肉搏戰能力,打仗全靠火器對射。如果朝廷軍隊真是弓馬立國,騎射為主,那鴉片戰爭也未必會失敗。
也許就是因為清朝只重視火炮的「重量」,並不重視火炮的「質量」,加之朝廷腐敗,才會誤導了大家對我國火器發展的認知。
客觀的講,清朝的火器雖然較之明末有較大的發展,基本達到了歐洲17世紀的水平,但較之歐洲一日千里的軍事科技進步,已然被落在了後面。
因為,組織上的全面潰敗比武器的差距更致命。
※斯大林格勒戰役剛剛獲勝後,蘇軍馬上又被曼施坦因打回了原形
※在李忠共交代了三個細節,或許直觀展現了如今的我們
※李鴻章一個七十多歲的人,真的願意去簽不平等條約嗎
※日本二戰對馬尼拉進行大屠殺,為何如今菲律賓不記恨
※遭到非正常的歧視,梁山水軍有何玄機
TAG:華夏歷史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