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宋高宗殺岳飛有沒有道理?岳飛必須死是不懂政治釀成的悲劇

宋高宗殺岳飛有沒有道理?岳飛必須死是不懂政治釀成的悲劇

岳飛(1103—1142),字鵬舉,宋相州湯陰縣(今河南湯陰縣)人,抗金名將,中國歷史上著名軍事家、戰略家、書法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

岳飛於北宋末年投軍,1140年,完顏兀朮毀盟攻宋,岳飛揮師北伐,宋高宗、秦檜卻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退兵,岳飛在孤立無援之下被迫班師。議和過程中,岳飛遭受秦檜、張俊等人的誣陷,被捕入獄。1142年1月,岳飛以「莫須有」的「謀反」罪名,與長子岳雲和部將張憲同被殺害。宋孝宗時岳飛冤獄被平反,改葬於西湖畔棲霞嶺。追謚武穆,後又追謚忠武,封鄂王。

岳飛之死,無論真兇究竟是秦檜還是趙構,原因都不簡單。從皇帝趙構的角度看,岳飛讓他很矛盾。危難之際,有岳飛這樣力挽狂瀾的中興大將在,宛如給朝廷的半壁江山上了一道保險鎖,讓趙構備感安全。然而一旦局勢稍微平穩,不禁又有安享眼前太平之心,不敢承擔貿然北伐的風險。就算岳飛直搗黃龍,迎回徽欽二帝,自己的皇位也同樣會受到威脅。從皇帝的個人利益出發,宋高宗趙構最好的選擇就是維持現狀。

在這一年的之前,南宋愛國將領岳飛被殺。關於岳飛被殺的緣由,歷史上有不少解說,但其真相只有一個,那就是岳飛雖然愛國,但在大是大非面前,沒有站好隊,做了無謂的犧牲。

在大宋王朝的軍隊攻擊之下,尤其是岳家軍神勇,打得金朝軍隊無還手之力。1141年(紹興十一年),金國在無力攻滅南宋的情況下,準備重新與宋議和。

是戰還是和?成為南宋朝廷的分歧點,兩派人物各有理由。岳飛是主戰派,他提議「直搗黃龍府」,是不錯的建議。

但是,岳飛一旦取勝,迎回徽欽二帝,高宗到底該放在怎樣的位置?

再就是議和。此時,人民經歷多年的戰亂,難道還希望戰爭繼續下去。何況打仗免不了死傷,誰家沒有妻兒老小?可以說,議和有了廣泛的民間基礎。

也許有人會覺得趙構多慮了,徽欽二帝被金人俘虜並且有亡國之責,難道還能威脅到北伐成功後的一代中興明主趙構嗎?有答案,這個答案卻出現在三百年之後,就是明朝中期發生的「奪門之變」。和宋高宗趙構一樣,明朝的景泰帝也沒有想到自己有一天會成為皇帝。他的兄長明英宗在太監鼓動下,豪情滿懷地御駕親征抵禦蒙古兵,結果在土木堡全軍覆沒。皇帝被俘虜,朝廷上下群龍無首,明英宗的弟弟臨危受命,以攝政王的身份打理朝政。

後來在被釋放前,明英宗曾對前來探望的使臣說:「蒙古軍有意送我回去,請你轉告朝廷,我若能回去,做個平民百姓就心滿意足了。」非常相似,三百零八年前,宋金議和後,金國送回了宋高宗趙構的母親韋太后,同樣淪為俘虜的宋欽宗趙桓也說過類似的話。他非常狼狽地攔住了韋太后的車子,痛苦地央求韋太后:「請回去告訴九弟(趙構),只要能讓我回去,有間普通的房子住我就心滿意足了。」

明朝的景泰帝或許做不到趙構那麼決絕,而且他倚重的不是秦檜那類諳熟潛規則的官場老手,而是大公無私的英雄于謙。當景泰帝不願意迎接被俘虜的哥哥明英宗回國,與群臣爭執得不可開交時,于謙最後發話了,坦言景泰帝的帝位已經穩定,應該儘快迎接太上皇明英宗回來。于謙的表態,是景泰帝無法拒絕的。

明英宗歸國七年後,景泰帝病危,有人乘機幫助英宗復辟。復辟後,面對誅殺于謙的提議,明英宗曾一度猶豫:「于謙實有功。」但是于謙還是被作為景泰帝的親信處斬抄家。

顯然趙構的擔憂並非毫無根據,然而岳飛卻不關心你們姓趙的誰做皇帝,他感興趣的是如何奪回失地,一雪國恥。身先士卒的他並沒有把「迎回徽欽二帝」當成一個政治口號,而是當成一種責任去承擔。正因如此,當岳家軍高奏凱歌時,與其說是岳飛與趙構、秦檜之間產生矛盾,還不如說是趙構和秦檜的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之間產生矛盾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琪瑤 的精彩文章:

大清為什麼叫大清?故宮為什麼不種樹?大清滅亡後竟然多次想復辟
妲己完成了女媧交代的任務,卻沒得到女媧保全的原因是什麼?
封神演義最神秘的大神,他下一道命令,截教闡教開始瘋狂互相殘殺
此人整日陪著元始天尊,更是闡教與天庭搞好關係的紐帶

TAG:琪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