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歷史,無非就是那麼點人,那麼點事 之 劉邦項羽

歷史,無非就是那麼點人,那麼點事 之 劉邦項羽

項羽出身楚國名門世家,是個根紅苗正的貴族,加之自己也是勇冠三軍,所以一直受各路諸侯擁戴

相比之下,劉邦的出身則更接地氣,他祖祖輩輩都是老實巴交的農民;他自己年輕的時候,結交了一些閑散人員,整日遊手好閒,氣得劉老爺子整天罵他將來守不住家業

劉邦年輕的時候,甚至連個正經的名字都沒有。劉邦原名劉季,翻譯成現代漢語就是「劉四」

點擊閱讀前文

《歷史,無非就是那麼點人,那麼點事 之 秦始皇》

秦始皇即位以後,對內對外做了幾個大動作。先是對內除掉母后男寵嫪毐,以及丞相呂不韋,鞏固了自己的地位;然後揮師東進,掃滅六國,一統宇內;最終完成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次大一統。隨後又改革了秦國制度,做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

秦始皇還統一了全國的度量衡、文字、車軸寬度等等,這在客觀上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這位老夥計還不遺餘力地投資「科研」,前後三次派徐福出海尋找蓬萊仙島,以求長生不老之仙丹。最後,還是被忽悠了。

好大喜功的秦始皇在統一天下之後,彷彿感覺已經走到了歷史的巔峰。於是集中全國力量,大興土木,極工巧之能事,到處搞工程。最後,國庫空虛,老百姓苦不堪言;就在此時,陳勝、吳廣兩個包工頭帶領一干弟兄起來造反了。

按說這兩位包工頭沒啥文化,能折騰出這麼大的動靜,完全是順應了歷史潮流。然而,陳勝破天荒地提出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口號,深入人心,並徹底打破了中國歷史上貴族世襲的神話;最主要的是,這句話為之後平民出身的劉邦做皇帝,提供了理論依據。(按:在此之前,世襲貴族佔據著絕大多數官位,很多貴族世系可以追溯到傳說時代,普通老百姓幾乎沒有任何脫貧致富的機會)

(以蘇秦、張儀為代表的說客是例外,此問題以後再表)

隨著農民起義越鬧越大,項羽和劉邦以及六國遺老遺少也先後加入了起義軍。陳勝、吳廣被殺後,大家共推根紅苗正、儀錶堂堂的項羽做起義軍領袖。

歷史上的項羽是一個謙謙君子,為人處世彬彬有禮,重承諾、守信用,再加上作戰勇猛,是首屈一指的英雄豪傑,被後人譽為古代中國最後一位貴族,並因此受到人們的懷念。

至於項羽的那些缺點,那都是漢朝人記錄的,有所誇張甚至有意抹黑也是在所難免的。

這裡,關於《史記》還想說一點。記得中學的時候,教材裡面說司馬遷對項羽推崇有加,故而將項羽冠以只有天子才能享有的「世家」稱號。但是我讀了《史記》之後,感覺其中並沒有對項羽有明顯的溢美之詞,我反倒認為這是司馬遷為了維護高祖劉邦才將項羽奉為「世家」的。

原因很簡單,中國古代講究一個名分問題,即:天子的敵人一定得是天子,必須要對等;因此,司馬遷就不得不把項羽列為天子,否則,就顯得劉邦得國不正,大漢的統治合法性就會遭到質疑。這也不難理解,天子僅僅打敗一個諸侯,那是理所應當的事情,而天子只有打敗另一個天子才算得上是真正的勝利。

從總體上來看,項羽仍然代表了舊時代的貴族利益。他追求的目標是天下重回戰國時代諸侯各佔一方的舊制度中,而這一點恰恰是開了歷史的倒車。但是項羽也做了一些有進步意義的事情,比如在歷史上,項羽第一次正是實踐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指導理論,分封了以張耳、陳餘、英布為代表的一大批布衣出身的平民為諸侯王,客觀上為劉邦登基做皇帝開了先例,在當時的老百姓的思想上做了鋪墊。

劉邦出身布衣,既無人脈,也無人氣,這使得他不得不大規模、不拘一格地破格提拔各類人才。這使得很多同樣布衣出身、才華橫溢的人物走向歷史前台,實現了人生的轉變。這一點順應了歷史發展潮流,獲得了更多底層百姓的支持。這才是劉邦得勝的關鍵。

總之,秦漢之際是一個偉大的時代。在這一歷史時期,前後湧現出秦始皇、陳勝、項羽、劉邦四大天王(《史記》中將此四人均列為「世家」)

秦始皇 :第一次徹徹底底地統一天下,

陳 勝 :第一次提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口號

項 羽 :第一次分封布衣為諸侯王

劉 邦 :第一個布衣皇帝

這四大天王以其各自的言行,共同推動了中國歷史的發展,並最終在劉邦的手中得到總結,建立了大漢王朝,翻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最為輝煌的篇章!

更多精彩請關注微信公眾號

「貴德草堂」

ID:guidect_2017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劉邦 的精彩文章:

中國有個國中之國,幾任皇帝拿他沒辦法,此人想了個損招,很管用
微遠一刀講故事:為何贏得天下是劉邦,不是項羽或者韓信?
使劉邦與劉備處於隋末李密位置,他們能統一天下嗎?
關羽死後睜眼嚇死曹操 這位將軍更猛 死後吐了劉邦一臉血

TAG:劉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