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藥有講究:並不是所有的葯都適合用白開水送服
各大應用商店搜索下載 「中醫智庫」 App,獲取更多中醫知識、養生食療方、名家醫案
中成藥大多用白開水送服,但也有一些中成藥,用特殊服法可以增強療效。
六味地黃丸宜用淡鹽湯送服六味地黃丸處方源自宋代名醫錢乙所著的《小兒葯證直訣》,為滋陰補腎的代表方劑,以補陰為主,補中寓瀉。方中重用熟地滋陰補腎,填精補血為主葯;輔以山萸補養肝腎;山藥補脾固腎,為「三補」,用以治本;佐以澤瀉利水,丹皮涼血,清瀉肝火,茯苓滲濕利水健脾,為「三瀉」。此葯補瀉並用,甘淡和平,傳統上應用於各種腎陰不足、虛火上炎引起的頭暈目眩、腰膝酸軟、耳聾耳鳴、遺精盜汗、骨蒸潮熱等證。
六味地黃丸通常人們用溫開水送服,其實最好是用淡鹽湯送服。因鹽味咸能入腎,可引藥性集中於腎,直達病灶,更好地發揮補腎作用。同時,鹽也是一味中藥,性寒,味咸,能清火、涼血、解毒,利用鹽的寒性,給腎陰虛、有虛火的病人清火。補益類的補陰助陽葯金匱腎氣丸、全鹿丸、大補陰丸、五子衍宗丸、二至丸、桑麻丸、健步虎潛丸、七寶美髯丹、溫中祛寒類葯四神丸等都宜用淡鹽湯送服。
藿香正氣丸宜用生薑煎湯送服藿香正氣丸由《和劑局方》藿香正氣散加減化裁而成,是祛暑中成藥的代表方劑。暑病常因暑天勞作奔走或貪涼飲冷所致。又因暑天多濕,故暑病易傷氣,並常挾寒、挾濕,常見寒熱往來、身體倦怠、頭沉身重、嘔吐腹瀉等證。藿香正氣丸中方用藿香解表祛暑、化濕和胃為主葯;紫蘇、白芷發散風寒,陳皮、厚朴行氣去濕、寬中,半夏降逆止嘔和胃,共為輔葯;茯苓、蒼朮健脾止瀉,大腹皮行氣利水消脹,共為佐葯;甘草調和諸葯為使。上藥配伍,為外散風寒、內祛濕滯之劑,主治四時外感、中暑頭暈、脘腹脹痛、嘔吐瀉泄等證,適用於暑天感寒或傷濕,而以腹痛、嘔吐、瀉泄等證突出者最為相宜。其他季節見有以上癥狀的也可應用。服用時可取2~3片生薑煎湯送服。
生薑也是一味中藥,性溫,味辛,具有發表、散寒、止嘔、解毒的功效。現代醫學研究,生薑有抗菌作用,對傷寒桿菌、痢疾桿菌、霍亂弧菌、沙門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等有顯著的抑制作用;其特有的「姜辣素」能刺激胃腸黏膜,使胃腸道充血,消化能力增強,能有效治療因進食寒涼食物過多而引起的腹脹、腹痛、腹瀉、嘔吐等。服用藿香正氣丸以生薑湯送服,可增強其散寒、止嘔的功效。服用辛溫解表葯九味羌活丸、表裡雙解類葯五積散、散寒理氣葯十香止痛丸、五香丸等也宜用生薑煎湯送服。
七厘散宜用黃酒送服七厘散為活血化瘀類中成藥。方用紅花、血竭活血祛瘀;乳香、沒藥祛瘀行氣,消腫止痛;麝香、冰片通經絡、行氣活血、散瘀止痛;當歸調血;硃砂鎮心安神;兒茶清熱止血,諸葯配伍,共奏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常用於跌打損傷、血瘀腫痛、外傷出血等證。以黃酒送服能增強活血化瘀之功效。
黃酒又稱米酒,也是一味中藥。《本草綱目》載:「諸酒醇醨不同,惟米酒入藥用。」黃酒具有活血祛寒、通經活絡的功效,並可引葯歸經,使藥力到達病變部位或某一經脈,使藥物的有效成分溶解出來,易於人體吸收,進行針對性治療。服用醒消丸、香附丸、三黃寶蠟丸、玉真散等也宜用黃酒送服。
蟾酥丸宜用蔥白煎湯送服蟾酥丸屬清熱解毒類葯,處方源自《外科正宗》。方用蟾酥為主葯,配以雄黃、硃砂、輕粉、寒水石等清熱解毒;蝸牛清熱消腫;麝香活血消腫止痛;銅綠解毒、消腫、收斂瘡口;枯礬、膽礬燥濕、收斂、止癢;乳香、沒藥活血消腫、止痛、化腐生肌,諸葯合用,共奏清熱解毒、消腫收斂之功。口服宜用蔥白煎湯送服。
蔥白也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入肺、胃經,含有揮髮油、黏液質、粗脂肪、粗蛋白質、粗纖維、多糖類及多種維生素等成分,具有散寒通陽、解毒散結的功效。現代藥理研究發現,蔥白有很強的抗菌作用。蟾酥丸用蔥白煎湯送服,可增強其清熱解毒作用。一些治療外感風寒的中成藥,如九味羌活丸、清瘟解毒丸等亦宜用蔥白煎湯送服。
黑錫丹宜用大棗煎湯送服黑錫丹屬回陽救逆類中成藥,處方來源於《和劑局方》。方中以黑錫為主葯,重墜降逆,墜痰涎;輔以硫磺扶腎陽,兩者一補火,一補水,使水火交濟,陰陽互根,使標本兼治;再配以附子、肉桂、陽起石、葫蘆巴、補骨脂、小茴香溫補腎陽;木香、川楝子理氣舒肝止痛;沉香溫腎降逆納氣;肉豆蔻溫中行氣,共奏助腎扶陽、溫補下元、散寒止痛之功。因此葯含鉛及硫磺,屬劇毒之品,故用大棗煎湯以解毒。
大棗能益氣補中、養血安神、調和藥性,並有解毒作用。凡方中有甘遂、芫花、大戟等峻烈葯時,常取大棗為引,緩和藥性,以防中毒。另外,對服用治療脾胃虛弱、中氣不足的中成藥,亦宜用大棗煎湯送服。
十灰散宜用藕汁送服十灰散處方來自《十葯神書》。方中用大薊、小薊、荷葉、茜草、側柏葉、白茅根等炒炭以涼血止血;棕板炭收澀止血;梔子炭清肝瀉火;大黃炭導熱下行;丹皮炭輔助大黃炭涼血祛瘀,這十種炭貨配伍,共奏涼血止血之效,對熱證出血、吐血、衄血、咯血等出血症有很好的止血作用,加上用藕汁送服,更增強其涼血止血的作用。服用荷葉丸、八寶治紅丹、四紅丹等止血中成藥時,也宜用藕汁送服。
久痢丹宜用小米湯送服久痢丹為治療久痢的經驗方,方中椿皮、黃連、厚朴為主葯,能清熱燥濕、止痢;輔以鴉膽子清熱、止痢;枳殼、木香行氣化滯;佐以党參、茯苓、白朮、甘草健脾益氣;當歸養血補血,諸葯配伍,能健脾開胃,除濕化滯,從小米湯送服更增強其療效。
米湯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及鈣、磷、鐵、維生素B、C等多種營養成分,具有益氣、養陰、潤燥的作用。以米湯送服中成藥,能起到保護胃腸道、增強療效的作用。服用治療腸胃疾患的苦寒葯和五更泄的成藥,如更衣丸、四神丸等宜用大米湯送服;服用治療外感發熱解表葯,如感冒沖劑可同時喝熱米湯,有助發汗,保護胃氣。東漢《傷寒論》桂枝湯用法中就有用稀粥作藥引的記載,「微火煮取三升,去渣,適寒溫,服一升,服已須臾,啜熱稀粥一升余,以助藥力。」有些藥物可影響消化功能,刺激胃腸道,影響消化、吸收。如清熱解毒的白虎湯,苦寒敗胃,常用粳米煎湯為引,以護胃扶正。
※古人傳下來的天地蟲龍湯,治療癲癇效果極佳!
※七味追風散:百病治風為先、頑症從風論治
※中醫真神奇:吃土也能治病
※四武養肺功:4個簡單動作,調養肺氣預防感冒
※反葯治好「王半盂」痰證,正確運用十八反可治病
TAG:神黃中醫智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