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安貧樂道」的師者

「安貧樂道」的師者

「安貧樂道」的師者

顏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在《論語·雍也》一章中,他這樣評價顏回:「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這是孔子對顏回「安貧樂道」的高度評價,同時也是孔子的自我之道。

孔子「樂道」,自不待說。他追述堯舜,恢復周禮,知其不可為而為之。著書立說,創立了儒家文化,成為中國思想文化的重要一脈。其實,他的「安貧」,取財有道的思想,也深深地影響著中國的知識分子。他在《論語·述而》一章中說道:「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看,這是怎樣一種豁達自適的心懷?不因貧窮而改其「樂」,不因貧窮而舍其「道」。這正因為如此,他才高度評價自己的弟子顏回。

那麼,孔子是不是就鄙棄富貴呢?非也。《論語·述而》中說:「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可見,孔子並不是「排斥」富貴。在他的心目中,關鍵是如何取得富貴。如果求而不得,還是根據自己的愛好生活吧。

怎樣就算「不可求」呢?「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論語·里仁》)君子求財,取之有道,這就是孔子遵循的原則。不是用正當手段得到的財富,孔子是不會據為己有的。不僅如此,孔子還將個人財富,與國家利益、天下情勢聯繫在一起。「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論語·泰伯》)政治清明,自己卻貧賤,那是恥辱;政治黑暗,自己卻富貴,也是恥辱。個人富貴,要與國家利益緊密聯繫在一起,不能損國家利益以自肥。

可見,孔子的「安貧」是立於「樂道」之上的。故其「安貧」能成大境界。

《論語·先進》篇記述了著名的「四子侍坐」的故事。孔子讓他的四位得意弟子「各言其志」。其中子路、公西華、冉有所言之志,均為治國安邦之志,只是各自的表達方式不同而已。獨正在彈琴的曾皙答道:「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南懷瑾先生曾對這段文字評價說;「曾點所講的這個境界,就是社會安定,國家自主,經濟穩定,天下太平,每個人都享受了真、善、美的人生。是我們大同世界的那個理想。」所以,孔子才感嘆一聲,贊道:「我贊成曾點啊。」

故孔子之「安貧樂道」,「道」是大道,「樂」是大樂。今人觀之,能不汗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我不喝心靈雞湯 的精彩文章:

書法發展的十大規律,你知道嗎?
常與高人相會,閑與雅人相聚
說教師節快樂前,先看看這篇文章!
不懂中華傳統的三種命文化,你就會自迷在命學中
神秘的私塾先生

TAG:我不喝心靈雞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