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20世紀最有名的高富帥卻終生未娶,投身教育事業被稱為一代宗師

20世紀最有名的高富帥卻終生未娶,投身教育事業被稱為一代宗師

古人言:古之學者必有師。從春秋時期開始,孔子就秉承「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精神以教書育人。時過境遷,物道君卻更懷念一位為中國教育殫精竭慮的老師——陳岱孫。

他是享譽世界的著名經濟學家、教育家,連朱鎔基總理都敬仰他為一代宗師。

出生名望世家,情操高潔、德越其才,他被譽為「20世紀最後的貴族。」

赴美留學前夕的陳岱孫,攝於1920年

一 「貴」在儀錶

西南聯大流傳著這麼一句「名言」:「以後戀愛,必須要比著陳先生的模子找。」

不可置否,陳岱孫的長相放到今天依舊是「國民男神」。體型偉岸,身材修長,衣著永遠整齊。經常一身筆挺裁剪貼服的深色西服,腳上一雙羊皮靴子,手持一根手杖,整個人不苟言笑,頗有中國學者之儒雅,又有英美紳士的風度翩翩。

即使在西南聯大破落的茅草校舍里,陳岱孫也一樣西裝革履,襯衫袖口永遠雪白,即便是後來環境所迫,穿平常衣衫,也能被他穿出一身別樣風度。挺直的背,稜角分明,眉骨透出一種剛強堅毅的氣質。他在的地方彷彿總有一束光打在他身上,成為人們目光的焦點。

任教清華之初的陳岱孫,攝於1920年代末。

晚年身體消瘦,但眼神深摯,精神矍鑠。85歲那年,在校園散步時絆了一跤,他就勢一個前滾翻,竟毫髮未傷。1988年,墨西哥總統訪問北大,88歲的陳岱孫一身中山裝作陪,氣宇軒昂,風度依舊不減當年。

貴族,不是豪宅數座,名車數輛。

而是無論在百年的巍巍學府,還是在西南聯大破舊的漏雨茅草校舍,

也能像陳岱孫一樣,儀錶堂堂,一面講課,一面微笑。

1938年,西南聯大教授合影,左起周培源、梁思成、陳岱孫、林徽因、金岳霖、吳有訓。

二 「貴」在好學

如果你以為陳岱孫獲得如此榮耀,只是因為高顏值,你就錯了。明明可以靠顏值,卻偏偏拼才華,說的就是他。

陳岱孫出生於赫赫有名的「螺江陳氏」,兄弟三進士,同榜雙奪魁」是「螺江陳氏」家族的殊榮。世代官僚,有刑部尚書陳若霖,海軍中將陳慶甲。陳岱孫祖伯父陳寶琛是溥儀的老師,外祖父,舅父都是清政府位高權重的駐外公使。陳岱孫可謂是名正言順的貴族子弟。

當今,「貴族子弟」彷彿已經變成了貶義詞,他們養尊處優,揮霍無度,過著金迷紙醉的生活。可陳家並非如此。

螺江陳氏宗祠

陳岱孫六歲就進入陳家私塾,在祖父督促下讀了大量中國史學。外祖父特別為他請了英文老師,所以當他15歲考入當地有名的鶴齡英華中學時,校長甚至直接免修了他的中文課和英文課,只需參加期末考試。讓校長更想不到的是,四年的課程陳岱孫竟兩年半就輕鬆修完。

升學之際,陳岱孫想都沒想就直接選擇了當時最難考的清華學堂,結果當然也是如願考取。並且突破嚴格的淘汰制,成為當時公費留學生就讀美國威斯康星大學,作為華人,他竟還被授予美國大學生最高榮譽獎——金鑰匙獎,他的學術生涯可以稱得上一帆風順。

陳岱孫在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校園,攝於1922年。

但陳岱孫不打算止步於此,帶著這份好學之心,一舉進入哈佛大學,成為經濟學系的研究生。

來到哈佛後,陳岱孫第一次感到自己的學識大不如人,暗暗下誓:「這種落後的情形必須改變。」

於是他嚮導師申請在校圖書館的書庫里使用一個擺有一小書桌的專用研究小隔間的權利。沒有寒暑假,沒有周六日,所有時光都在那張小書桌上慢慢流逝。

晚年的陳岱孫回憶那日子說:「這四年是我平生一次最長期的、密集式的讀書時間,也是我的專業知識最迅速長進的時間,更是我感到讀書最有興趣的時間。」

貴族,不是簪纓世家所賦予榮耀,不是祖輩千萬財產的繼承,

而是對知識的渴求永不止步,正如杜甫曾經說過:富貴必從勤苦得,男兒須讀五車書。

赴美留學的清華學生在上海登船。

三 「貴」嚴謹治學

也許你會想,一個年紀輕輕的老師怎麼能上得好課?那你就又錯了。陳岱孫的課堂從來都座不虛席。不是為了一睹他英姿,而是:「聽陳先生的課,真正能學到很多東西。」

自幼英文嫻熟,又留學多年,陳岱孫的英文水平不在話下,但是陳岱孫堅決不用英語授課。他發現清華園裡教授都愛用英文講課或夾雜英文,他認為這殖民地心態,並沒有擺脫對西方的崇拜。每次上課前,陳岱孫總會把經濟學中的名詞全都翻譯好,至今沿用。

陳岱孫先生在清華園?。

陳岱孫講課,是出了名的時間精確。他每次講課,總是提前2分鐘站在黑板前,講完最後一個字的時候正好下課。有一次他課講完,下課鈴卻還沒響。他自信的對學生說,絕對是下課鈴錯了。果然,那天的下課鈴延遲了幾分鐘。

著名經濟學家平新喬回憶,陳先生對學問要求是非常嚴格的。當年他論文初稿寫出來後,交給先生。結果陳岱孫寫滿二十多頁批註,共六、七千字。平新喬第二遍修改後,陳岱孫又寫了六頁批註。第三遍陳岱孫才說「可以列印了。」平新喬感慨道,「看了他的東西,才知道什麼叫威嚴,什麼叫知識就是力量。」

古人曾經說過:行謹則能堅其志,言謹則能崇其德。

既有著真才實學,又能嚴格苛求自己做好每一件事,這才是可貴之處。

1930年陳岱孫先生在清華圖書館門前?。

四 為教育事業奉獻一生

陳岱孫先生出生於農曆閏八月二十七日,這一天恰恰是孔子的誕辰,彷彿冥冥中就註定他為教育事業貢獻一生。

1937年,平津淪陷,教育部商定北大、清華、南開聯合在長沙成立臨時大學。清華校長梅貽琦委託陳岱孫去長沙,開完校務會後,陳岱孫竟然連校寓都沒回,穿一身薄衫就南下。如此堅定的意志和為教育而行的果敢之心,讓人無不動容。

1937年陳岱孫先生在長沙下麻園嶺準備南遷。

1945年,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梅貽琦讓陳岱孫先返京重建清華,當年清華校園,被日軍破壞得滿目瘡痍。卻又來了國民政府,國軍極其蠻橫,封存一切物資,強佔清華全部醫療器械、藥品,賴著不走。

陳岱孫眼看學生就要返校,卻交涉未果,只能四處奔走,大聲疾呼:「甚盼其能本維護教育之旨即行遷讓,不再延宕,否則不惟摧殘教育,責有攸歸,而軍令不行,紀律何存?」

清華修復十分困難,教育部的撥款杯水車薪,陳岱孫四處奔走,找施工隊修復,去市場將日軍盜賣的舊物一一購回,事無巨細,親力親為。校務長潘光旦看到重新修復的校園感嘆:「九年噩夢,已成雲煙,今日歸來,恍若離家未久。」

1946年陳岱孫先生在工字廳做復校接管工作。

陳岱孫教書生涯長達70年,90歲生日時,還給200多個學生上課。95歲高齡,還自己主持博士的畢業答辯。學生遍布海內外,真正的桃李滿天下。回顧過去的一生,他卻簡單的總結:「在過去這幾十年中,我只做了一件事,就是一直在學校教書。」

1995年,恰逢陳岱孫先生95大壽,朱鎔基親筆恭賀華誕,仰仗為:一代宗師。

1997年7月27日,陳岱孫先生去世。彌留之際,依舊惦記心中所想,對醫院的護士說:這裡是清華。

古人所云「自始及末,無虧風範,從微至著,皆有稱職。」陳岱孫先生學識之淵博,品德之高尚,心胸之坦蕩,誠為師表。

以至於有人說:「陳老的去世,標誌著中國一代學人的終結,哲人其萎,山河同悲,這樣的大師不會再有了。」

高山仰止,景行景止。陳岱孫先生,方為20世紀最後的貴族。

文字為物道原創,圖片來源於網路,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物道:用文字訴說美好生活方式,為你搜羅全世界匠心好物。在這裡,找回你想要的精緻生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物道 的精彩文章:

古人喜歡蘭花的5種方式,風雅到了極致
《舌尖上的中國》里的古法手釀醬油,連食神蔡瀾都讚不絕口
白露,最具詩意的節氣
這對夫妻翻山越嶺尋訪古寨,只為淘一張上世紀絕版老土布做茶席

TAG:物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