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臉2.0時代:九院李青峰團隊新技術應用帶來重大進展
全顏面預構重建術是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李青峰團隊創建的修複復雜頭面部畸形的一項創新技術,綜合了再生醫學、數字醫學、醫學外科等傳統技術。全臉面預構重建對於醫生和患者來說,均為巨大挑戰,目前有兩個重要問題需要解決,一是如何避免術後皮瓣組織壞死,二是如何讓患者免於術後氣管切開插管等有創生命支持。近來,昝濤副主任醫師通過對擴張皮瓣進行精準的三維定位、應用先進的ICG熒光檢測技術,成功實現對皮瓣血運情況的實時監測,完成了一期眼、鼻成形。使患者避免了氣管插管的同時,確保了皮瓣的存活,實現了重大技術改進,迎來「換臉」技術2.0時代。
日前,上海九院整復外科專家團隊對患者小悠進行了頭面部大範圍瘢痕切除術及巨大擴張皮瓣修復術(俗稱「換臉」),手術時間長達20小時,然而該手術的真正的準備時間遠遠不止這20小時。5年前,正值青春年華面貌秀麗的小悠被硫酸潑灑,慘遭毀容,頭面部、頸部及雙手多處化學燒傷,雙眼因硫酸濺射,險些失明,在之後的3年中,小悠輾轉全國各地,治療雙眼損傷及化學燒傷。經過多次手術及角膜移植,小悠有幸保住部分視力,然而頭面部及頸胸部大面積的燒傷瘢痕及攣縮不僅影響相關運動功能,更是造成小悠心理上的巨大陰影,不敢出門,不敢面對自己,一度不能積極生活下去。2年前,小悠來到上海九院整復外科求治,由於其面部瘢痕範圍巨大,又考慮到其受傷前後容貌改變巨大,為了儘可能幫助小悠修復瘢痕,重拾自信,專家團隊經過多次討論,反覆考量,最終決定為小悠訂製一個大型擴張器,獲得足夠大的擴張皮瓣來修復頭面頸部的大範圍瘢痕。為了保證該巨型皮瓣的血運及活力,在置入擴張器時同時利用股前外側筋膜構建預構皮瓣,術後定期打水擴張,通過將近兩年的擴張,術前擴張器內已注水2400mL。
當問到術後感覺如何時,身經多次手術的小悠說:「手術後並沒有住在ICU,也沒有給我插管,而且很快就可以吃東西了!」經歷過重大手術以及病情危重的患者總是對ICU心有餘悸。「不插管,不進ICU」這個看似小小的要求,卻是對醫療團隊巨大的挑戰。早期的全面部皮瓣移植術,為了保證皮瓣存活率,均為完整的皮瓣移植,需二期行眼、鼻、口成形術,因此術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患者只能靠氣管切開呼吸,胃管進食,這個過程若不能堅持,往往造成治療失敗。而在小悠的手術中,為了一期完成眼、鼻、口成形,九院修復團隊術中對擴張皮瓣進行了精準的三維定位,並於術中採用先進的ICG熒光檢測技術,明確皮瓣的血運情況,最終實現了一期眼、鼻成形,保證自主呼吸,部分口部定位,方便進食。
「小悠的病例屬於大部分臉面重建,其難度實際要高於全臉面重建。由於皮瓣遊離移植的受區未達到顳淺動脈的位置,故術中我們選取了顳淺動脈的額支及前哨靜脈進行吻合,血管管徑較細,且與供區血管管徑差異大,屬於超顯微水平,對吻合技術是巨大挑戰」主刀醫師昝濤醫生在談到此項技術時,給予了細緻的介紹。高超的手術技術聯合先進的科研成果轉化,大大縮短了術後恢復的時間,同時也減少了術後感染髮生的可能,最重要的是最大程度的減少了患者生理及心理上的痛苦,激勵他們重新回歸社會的信心。
「我現在還不敢直接照鏡子,但是已經可以慢慢適應反光的手機屏幕里自己的樣子了!」術後一周的患者小悠如是說道。雖然很快就將迎來第二次面部器官精細塑形手術,暫時還不能清晰吐字,小悠卻很樂意用手機打字的方式跟大家交流,不再焦慮不安,積極期待著自己的新形象。
迄今為止,李青峰教授醫療團隊已利用該項技術成功完成了42例「換臉」手術,該技術已獲得2016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已在全國多地推廣,此外該技術還廣泛應用於創傷重建,幫助患者更好的恢復功能及外形,重拾生活的信念,重新「微笑」起來!(文中患者姓名系化名)
點擊展開全文
TAG:小板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