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數字貨幣不能在開放平台與法幣直接交易?這是官媒的聲音
摘要:證券時報評論指出,數字貨幣類似金本位時代的黃金,其作為法幣意味著金融系統的制度安排將從部分準備金制回到完全準備金制。記憶中最接近數字貨幣成為法幣的情景,恐怕是改革開放之前央行依靠指令包辦一切的時候。
*本文來自華爾街見聞(微信ID:wallstreetcn),作者劉怡心。更多精彩資訊請登陸wallstreetcn.com,或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數字貨幣市場在上周遭遇「腥風血雨」,在央行等多部委叫停ICO之後,多家媒體周五報道中國虛擬貨幣交易所或將被取締,數字貨幣價格應聲狂瀉。《證券時報》周一刊登評論回答「為什麼數字貨幣不能在一個開放的平台上跟法定貨幣直接交易」的核心問題,並警示該交易最終結果只能是資產泡沫。
在《致數字貨幣:別再想自己值多少錢的事了》一文中,《證券時報》表示,數字貨幣類似金本位時代的黃金,以數字貨幣作為法幣,意味著金融系統的制度安排將從部分準備金制回到完全準備金制。記憶中最接近數字貨幣成為法幣的情景,恐怕是改革開放之前央行依靠指令包辦一切、整個社會都沒有商業銀行的時候。
《證券時報》指出,嚴格來講,數字貨幣只是一串代碼,由演算法產生,共性在於演算法確定代碼總數即為恆定,正是這一特徵賦予其極大市場聲望。
但是,該報評論同時認為,這一特徵也意味著數字貨幣本質只是一種具有稀缺性的信息代碼而已。所謂「稀缺性」帶來的價值,本質上還是整個社會的信用分布不均衡所賦予的。演算法本身已隱含致命問題,評論質問稱:「有哪一種演算法可以預估整個社會所需要的信用總量?如果沒有,不同的數字貨幣之間究竟選擇哪一種充當法定貨幣?不同的數字貨幣之間又應該如何換算?」
《證券時報》進一步警示稱,在公開平台上以法定貨幣交易數字貨幣,這不是數據創新,最終的結果只能是資產泡沫。
以下為《證券時報》評論全文:
致數字貨幣:別再想自己值多少錢的事了
2017-09-11 來源: 作者:羅克關
證券時報記者 羅克關
上周堪稱數字貨幣界的黑色周。先是首次代幣發行(ICO)被明令禁止,此後上周五市場傳出消息,數字貨幣與本幣之間的交易平台將在不久之後全部關閉。這一消息如果屬實,以後要想像炒股一樣炒比特幣等數字貨幣,就沒有合法平台了,只能是持有人之間點對點交易。
核心的問題很簡單,為什麼數字貨幣不能在一個開放的平台上跟法定貨幣直接交易?
問題展開之前,我們先要明白什麼是數字貨幣?什麼是法定貨幣?數字貨幣大家比較熟悉,以比特幣為代表的這一代數字貨幣是區塊鏈技術的產物。嚴格來講,數字貨幣只是一串代碼,記錄了自誕生以來每一次換手的交易信息,並以此作為真偽驗證的唯一特徵。數字貨幣由演算法產生,不同的演算法產生不同的貨幣,但各種演算法的共性,是演算法確定代碼總數即為恆定。正是這個特徵,賦予了數字貨幣極大的市場聲望。很多人看到代碼的稀缺性,將之比喻為同樣稀缺的貴金屬黃金,認為其可以充當互聯網時代的貨幣。
法定貨幣則比較複雜,其中的核心是中央銀行。跟數字貨幣演算法確定後代碼總數恆定不同,現代的法定貨幣事實上是一種信用貨幣,在中央銀行和商業銀行兩個層面,都擁有貨幣創造的能力。值得一提的是,中央銀行誕生之前,黃金曾經充當過一段時間的法定貨幣,金融系統與之匹配的制度是完全準備金制,也即商業銀行除了辦理支付結算,沒有信用擴張能力。早期的央行事實上也沒有為政府赤字融資的能力,換句話說,現代央行誕生之前整個社會的信用制度安排,是「小政府、大市場」。
但金本位和其配套制度在一戰之後全面崩潰,二戰之後改良版的「布雷頓森林體系」也不過僅僅維持了20年。最終取代金本位的,是現代法定貨幣體系,以及現代的中央銀行系統,還有在此基礎上構建的一整套金融體系。這套系統的核心是部分準備金制度,銀行體系由此成為整個社會信用體系的中堅。因為部分準備金制度,中央銀行也歷史性地獲得了通過自身資產負債表調節整個社會信用規模的能力,宏觀層面的貨幣政策也由此而發軔。跟金本位比,信用貨幣本位更好地適應了一戰後全球社會的發展趨勢,繼而延續至今。
講到這裡,數字貨幣為什麼不能成為法定貨幣已經是顯而易見的事情了。數字貨幣類似金本位時代的黃金,以數字貨幣作為法定貨幣,實際上意味著金融系統的制度安排將從部分準備金制回到完全準備金制。試想一下,我們所有的銀行不能發放貸款會是什麼情景?貨幣不再具有時間價值會怎樣?在我們記憶之中,最接近數字貨幣成為法定貨幣的情景,恐怕是改革開放之前中央銀行依靠指令包辦一切、整個社會都沒有商業銀行的時候吧。
拋開這個問題先不說,數字貨幣的演算法本身就已經隱含了致命的問題。前面說到演算法確定則數字貨幣總量確定,那麼問題來了,有哪一種演算法可以預估整個社會所需要的信用總量?如果沒有,不同的數字貨幣之間究竟選擇哪一種充當法定貨幣?不同的數字貨幣之間又應該如何換算?這些都是無解的問題。以次貸危機之後全球貨幣體系改革的難度而言,一鍵回到金本位時代的數字貨幣,只能給我們帶來更糟糕的結果。
以上這些特徵,決定了已經看到的這一代數字貨幣,其本質只是一種具有稀缺性的信息代碼而已。在我們的社會體系中,這種稀缺性決定了其作為資產或許具有一定的價值。但這種價值,本質上還是整個社會的信用分布不均衡所賦予的。在公開平台上以法定貨幣交易數字貨幣,這不是數據創新,最終的結果只能是資產泡沫。
好了,回去好好做一條代碼吧。別再想自己值多少錢的事了。
點擊展開全文
※燃油車退出時間表提上議程 這對市場意味著什麼?
※當高盛CEO都在警告資產泡沫的時候 你真的需要小心了
※六張圖看懂華爾街投行半年業績 商品交易創十一年最差
※財新:風口浪尖上,李笑來談ICO
※中國經濟持續超預期的真正動力:歐美又開始借錢消費了
TAG:華爾街見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