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艦守護神!美劇曝美軍黑科技 實戰曾誘敵導彈偏離目標
(作者/黃晉一)在美劇《末日孤艦》第四季第4集中,首次公開展示了美海軍的一種堪稱「黑科技」級別的電子干擾誘餌系統,可有效欺騙敵方反艦導彈,本文就此為您解讀。圖為片中的希臘海軍埃利級導彈護衛艦向美海軍伯克級驅逐艦發射反艦導彈。
美軍伯克級驅逐艦在探測到導彈來襲後,迅速發射了一種名為「納爾卡」(Nulka)的懸浮式電子干擾誘餌,圖中可見誘餌發射升空,和傳統誘餌會迅速引爆,形成干擾雲不同,這種誘餌更像一架小型無人機,在原地懸停。
與此同時,伯克級戰艦上,干擾系統的顯示屏上出現了神奇的一幕:只見真實戰艦駛過之後,在原先位置生成了一個一模一樣的伯克級「虛像」,根據片中台詞介紹,這個「虛像」的雷達信號強度甚至比本尊都要強。
而對於來襲的敵方反艦導彈來說,顯然無法分辨出「虛像」與本尊的區別,直接朝「虛像」飛來,而真正的伯克級則早已逃之夭夭,躲過一劫。圖為美軍戰艦上的懸浮誘餌的雷達探測視角,顯示的其實也是其在敵方雷達上的干擾效果,此時敵艦火控雷達和反艦導彈均已將誘餌當成了「真傢伙」,也難怪希臘艦長會感嘆他是在與「鬼魂」作戰。
或許很多人會認為上述情節太像科幻小說,但實際上這段情節不僅有現實原型,而且連使用的電子干擾誘餌都是實際存在的,即圖中的Mk234「納爾卡」有源式懸浮雷達誘餌系統。該系統由美國和澳大利亞於1988年聯合研發(美國負責電子干擾系統,澳方負責載具設計),1999年完成作戰測評,美海軍購買了11套系統安裝在戰艦上。
「納爾卡」實際是一種具備自主懸停飛行能力的干擾火箭,為確保能在空中懸停足夠長的時間,誘餌尾部搭載有矢量推力噴口,頭部則配備有四片可摺疊旋翼,在發射後會迅速展開,並像直升機旋翼一樣開始旋轉。「納爾卡」的預編程飛行高度最高可達100米,最長懸停時間超過55秒。
在懸停期間,「納爾卡」內部搭載的電子信號放大器會模擬出類似大型戰艦的雷達反射截面積(RCS)信號(根據搭載艦本身的RCS不同,可以模擬小到導彈護衛艦,大到核動力航母的各類戰艦),同時按照預先編程好的彈道和飛行參數在空中徘徊,吸引來襲反艦導彈,誘騙其雷達尋的頭鎖定誘餌本身,從而偏離友軍戰艦。實際測試顯示,「納爾卡」可干擾I/J波段的雷達尋的頭,並且可反制以每秒300米飛行速度來襲的反艦導彈。
值得一提的是,「納爾卡」還能有效干擾以「追蹤干擾源方式」制導的反艦導彈,這種導彈會以釋放電子干擾信號的信號源為目標進行攻擊。
「納爾卡」的首次實戰記錄發生在2016年10月9日,當時美海軍「梅森」號驅逐艦(DDG-87)在葉門沿岸地區遭到胡塞武裝發射的2枚反艦導彈襲擊,「梅森」號迅速發射多枚 「納爾卡」誘餌,成功誘騙來襲導彈偏離本艦。圖為「梅森」號資料圖。
圖為「納爾卡」電子誘餌的垂髮系統,通常採用雙聯布置,由於佔用空間很小,且戰艦本身無需進行大幅改裝,小到導彈護衛艦,大到核動力航母均可搭載。
作為一種新型電子防護手段,美海軍十分重視「納爾卡」誘餌系統,並已採購了上千套系統裝備在各種大型戰艦上。圖為美海軍「美國」號兩棲攻擊艦(LHA-6)於2015年試射「納爾卡」誘餌資料圖,可見頂端的四片懸停旋翼已展開。
※美海軍構建多機型協同反潛能力 對抗俄核潛艇
※美軍研製終極火箭筒 將對各國坦克產生巨大威脅
※殲-20發動機將實現「中國造」 或裝備國產發動機
※印度憤怒家長連續兩日向校方抗議 與警察激烈衝突
※中國引進安-225可補大飛機短板 但仍應注重自主研發
TAG:參考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