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經典劇目《西望長安》帶歡樂與思考走進亦庄經濟開發區
9月8日,國家大劇院新製作話劇《西望長安》在亦庄經濟開發區博納星輝劇場精彩首演,懷舊的舞美、逗趣的台詞、精湛的演繹、蘊含啟示的主題……讓這部五十年代的老舍經典話劇散發出熠熠光彩。作為繼《樣式雷》之後第二部走進亦庄經濟開發區的國家大劇院製作話劇,《西望長安》將首演場搬上開發區舞台,旨在為了將更多更好的藝術精品帶入基層,既體現了劇院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建設所做出的努力,也更好地豐富和滿足了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為強化北京作為全國文化中心的首都城市戰略定位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西望長安》是我國人民藝術家老舍依據真實事件於1956年創作完成的話劇劇本,劇本講述了上世紀五十年代一個冒充軍人的騙子栗晚成是如何編造榮譽史騙取人們的信任和尊重,最後又被群眾識破的故事。該劇取「西望長安」一名,則是引自李白舊詩中的經典一句——「西望長安不見家」,「家」字與「佳」字同音,故後來「西望長安」四字多為知識分子用作表示某事不好、不佳的意思(援引老舍在《有關》的信中解釋)。而栗晚成一案最終在西安破獲,這座古稱「長安」的城市也繼而被老舍用作劇本名稱,盡顯諷刺意味。
在熱鬧的紅綢舞和軍歌中,當晚的首演正式拉開序幕。綠色的營房、熟悉的旋律,將現場觀眾迅速帶回到五十年代那段建設新中國、歌頌新中國的熱潮中。由著名相聲演員高曉攀飾演的該劇主角——騙子栗晚成,甫一出場,便自帶「喜感」,走路跛腳、說話結巴、謊話連篇還大言不慚,高曉攀鬆弛有度的表演將老舍筆下的「栗晚成」刻畫的淋漓盡致,活現了騙子的狡詐與貪婪、卑劣與齷齪,也讓觀眾們看到了一個立於相聲舞台之外的話劇演員高曉攀。而在「栗晚成」之外,來自國家大劇院戲劇演員隊的演員也在當晚的首演中有著不俗表現。青年演員王千予在劇中飾演了栗晚成妻子「達玉琴」一角,細緻刻畫了一個愛慕虛榮的女孩向一個與騙子同流合污的婦人形象的轉變,讓在場觀眾無不「哀其不幸、怒其不爭」;演員羅巍則飾演了與栗晚成相對的公安警察唐石青一角,嚴肅縝密卻又難免刻板,飽滿多面的演繹也避免了人物趨於符號化,具有強烈的人物性格。此外,耿直的林大嫂、單純的程二立、執著的荊友忠……一個個操著東北、陝西、湖北口音的演員將老舍筆下的人物塑造的活靈活現,既體現了劇本人物的層次性,也再現了騙子栗晚成踏遍多地的「欺騙旅程」,發人深省,引人思考。
首演中的另一看點在於該劇道具與舞美的精巧設計:在老舍的原作中,栗晚成為掩飾自己虛構的「英雄形象」,常將一隻神秘箱子帶在身邊,那裡面記錄了他所有騙人的細節,裝著他所有騙人的道具,而正是這隻「潘多拉的魔盒」給予導演原瑾泓以創作靈感,首演中,大小不一的多個盒子取代了大體積的桌椅床凳,每個轉場空隙,這些「盒子」則會再度被拼接成新的道具,就像栗晚成本人,燈光一亮,又是一副「嶄新面孔」。而就「盒子」的設計意向,導演本人也表示:「箱子里裝載的是栗晚成自己的慾望,這是在舞台上可以看到的,還有看不到的,那就是劇中被栗晚成所欺騙的群眾,他們的內心也有一個無形的『盒子』,隨著劇情的展開,觀眾可以清晰的看到他們內心的潘多拉魔盒被栗晚成慢慢打開,他們的慾望也被一點一點釋放出來,所以舞台上的這些『盒子』就是劇中人物的內心寫照。」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向前發展,今天與五十年代的社會情形已相去甚遠,但值得深思的是「栗晚成」之流是否還會存在?而答案是顯而易見的,這些「騙子」的騙術或許不會停止反而會更加「高明」,因此,所懷善良之心的人們更要自察自省,不斷提高自身的辨別能力,才能真正使那些打著「英雄」「正義」旗號的騙子走向窮途與末路。
據悉,明晚「栗晚成」一角將由國家大劇院戲劇演員隊青年演員王浩偉擔任,而繼9月8日至12日的亦庄經濟開發區巡演之後,11月1日至5日,《西望長安》一劇將在國家大劇院小劇場再度連演5場,為觀眾們帶來這部集歡笑與思考為一體的老舍經典。
點擊展開全文
※那些我們曾彈過的練習曲
※寫給「新生」的古典音樂歌單
※悉尼交響樂團登台國家大劇院 兩場精彩音樂會展現多文化繽紛色彩
※原創民族歌劇《金沙江畔》 戲劇排練正酣,導演強調「時代感」
※足尖旋轉成夢,雲軟風輕
TAG:國家大劇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