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育孩子十幾年,有必要嗎有必要嗎有必要嗎?
兒童需要依賴其他人,尤其是父母,照顧他們基本的生活需求。嬰兒看起來很無助,成人不得不花費大量時間和經歷才能養活他們。對父母這種利他行為的一種解釋是,因為嬰兒攜帶了他們的基因。但是,這不足以說明一切。如果一個有機體有潛力變得有能力,並要繁衍後代,為什麼不快點到達這個階段?事實上,很多動物,比如絕大多數魚類,確實有比較短暫的童年期,只需要父母一點點照顧就夠。為什麼不是所有動物都這樣?一些父母可能有時還會問,為什麼我們不能那樣?
這的確是一個特別重要又讓人困惑的問題。因為人類進化中一個不容置疑的事實是,人類的兒童期實際上越來越長。哺乳動物的兒童期已經比無脊椎動物和魚類更長了。靈長類動物比其他大多數哺乳類動物更長。但是,即使是黑猩猩,我們最近的近親,也比人類的童年期短很多。
黑猩猩3、4個月就能走,8、9歲達到性成熟,10-11歲有第一個孩子。人類,尤其是狩獵採集社會的人類,一般到18歲左右才能有第一個孩子。人類兒童依賴成人的時間比黑猩猩多一倍(這是在狩獵採集社會,現在還要預付房屋定金了)。小黑猩猩七歲的時候就能收集到自己所需的食物了。但是人類兒童大概要到15歲才能做到(不要提上大學的學費了)。
我們也比其他靈長類動物活得久。黑猩猩即使在非常好的醫療條件下,最多也只能活50歲左右。但是狩獵採集社會的人類能活八十多歲。女性,不同於其他靈長類動物的雌性動物,有更年期,這實際上增加了女性的繁殖能力。這看起來像是整個人類發展過程被某種程度地延長了。
但這個規律里有一個例外。人類斷奶比黑猩猩早。即使在狩獵採集社會,嬰兒大概在兩三歲斷奶,而不是四五歲。作為其中一個結果,人類有後代的次數比其他靈長類多,平均3年懷一胎,其他靈長類大概是6年。人類嬰兒斷奶後依然依賴於其他人的餵養?作為結果,我們就有了更多嬰兒,更多餵養需求。
你可能還聽說過一種說法,人類童年期更長是因為人類直立行走之後,女性骨盆變小了,但同時,人類嬰兒的頭部比其他動物大。為了讓這個頭部通過骨盆,孩子出生時間比其他動物更早。這也許是一個原因,但肯定不是關鍵因素。因為童年期的增加不只是增加了一個嬰兒期,還有延長的兒童中期和青春期。
最重要的是,兒童期增長與人類歷史發展同步。早期人類,比如直立人,已經開始直立行走,但他們並沒有現代人類這麼長的童年期。近年來研究發現,從牙齒化石的情況看,尼安德特人兒童成熟比現代人略快一點。
為什麼這樣?更長的未成熟期與更大的體積和更長的生命期有關。更長的未成熟期邏輯上也與更多的父母養育和投資有關。只要孩子沒成熟,家長就要投入更多資源去照顧他們。
有較長童年期的動物往往也每次出生的孩子數量也較少。我們覺得一次生一個孩子是正常的。較長的童年期與更高的存活率相關。魚類每次生產幾千隻卵,但是只有少數能活下來。哺乳動物和人類每次只生幾個孩子,但是他們活到成年期幾率更高。如果生出很多嬰兒去養活,父母肯定要投入更多支持。
最後,也是對人類來說最重要的是,非成熟期還與以下這些事實緊密相關:更大體積的大腦、不斷增長的智力、靈活性和學習能力。
這些關聯同樣存在於一些奇怪的生物之中,比如有袋類動物,就是像袋鼠那樣在育兒袋裡養孩子而不是在子宮裡裝著孩子的動物。有種叫做短尾矮袋鼠的動物(多麼有魅力的名字啊!),這是一種有點像貓一樣的動物,生活在澳大利亞西部少數島嶼上。這種動物與美國的一種有袋類動物弗吉尼亞負鼠長得很像。兩種動物重量差不多。短尾矮袋鼠在媽媽育兒袋裡生活時間更長,它們的父母相應地要投入更多時間和精力。它們的大腦比負鼠大很多。
這種關聯性最具代表性的動物是鳥類。鳥類學家很久以前就能區分晚熟的鳥和早熟的鳥類。早熟的物種,比如雞、鵝、火雞,能夠迅速成熟,擺脫父母的照顧。它們也不怎麼聰明。也許它們擅長做某些重要的事情,比如啄食,但是並不擅長學習新的技能。
相反地,晚熟的鳥,比如烏鴉、鸚鵡,都非常聰明。烏鴉能夠使用甚至製作一些工具,在某種程度上,它們甚至比黑猩猩還聰明。小烏鴉和小鸚鵡比雞需要更長時間才能羽翼豐滿,而這也意味著它們比那些鳥類成熟得更晚。
有一種生活在澳大利亞東部新科里多尼亞的烏鴉,它們聰明到不僅可以使用工具,還能設計製作它們(你們可以在YouTube上找到視頻),它們用當地棕櫚樹的樹枝做成挖東西的工具,它們把上面樹葉剝下來,留下很多倒刺,然後把這個工具塞到滿是蟲子的樹里,攪動它,這樣蟲子就全粘到樹枝上的倒刺里,把它拉出來,一個白蟻肉串就做好了。
這種烏鴉需要在父母養育下成長兩年,對鳥類來說這是非常長的時間了。如果你看到年幼鳥兒的視頻,你就明白為什麼是這樣了。成鳥這種讓人驚嘆的能力來自於漫長的、痛苦的甚至滑稽又笨拙的童年學習。小鳥叼著樹枝,把錯的那一頭放到樹洞里,或者叼到了錯的那一邊。如果它們必須依賴自己製作工具的能力,它們就會挨餓。父母耐心地讓小鳥用自己做好的樹枝練習,找來食物餵給它們吃。
進化的力量走向兩個方向。大腦,就像電腦設備一樣,非常貴,它們也很耗費能量。但是,一個更大的大腦能夠增加物種的存活幾率,這也意味著有能力養活一個更大的大腦,意味著有能力為更長的兒童期提供支持。
相比其他物種,人類有一個更長的非成熟期,更大的大腦,更多的能力。成年人類投入相當大的時間和精力養育自己的孩子。
人類童年期時間這麼長,很可能是為了讓大腦有時間發育。但這不是全部事實。從出生起,人類的兒童就是傑出的學習者。我們花了很多時間去編程我們的大腦,而不只是體積變大。
事實上,出生的第一年是大腦最活躍最飢餓的時候。即使作為成人,我們的大腦也耗費了很多精力,即使只是安靜呆著,大腦也要耗費人體所需卡路里的20%。一歲兒童要耗費得更多,到了四歲,差不多66%卡路里進入大腦,這個數字高於成長的任何階段。事實上,兒童身體成長在兒童早期逐漸慢下來,就是為了補償大腦所需能量。
更大的大腦,更長的兒童期,更多的父母養育,人類所有這些特徵在進化史上幾乎是同時出現的。
小烏鴉的視頻也許能夠解釋原因。依賴學習獲取技能的問題在於,要有時間學習;當發展所需技能時,你很脆弱。我們都知道自己從失敗中學習,從錯誤中學習,從試驗中學習,判斷錯誤、危險都可以讓我們學習。但這些會讓人暴露在危險中。你肯定不想面對老虎學習怎樣對付它(同樣的,你也不想通過孩子哭學習怎麼照顧他,一個大哭大鬧的孩子可比老虎可怕。)
所以你最好提前有所準備。而且最好做這些的時候旁邊有個懂行的人。最好照顧你的人還能幫你解決困難。如果能把自己的智慧加入前人的經驗中,那就是最好的了。這就是人類的解決方案。
兒童期就是為了學習,兒童就是做這個的,這也是成人和兒童之間為什麼會存在一種特殊的聯繫。但是,兒童的學習可不僅僅是聽父母說了些什麼或者只是做父母想讓他們做的事情。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下回更八卦)
TAG:曉音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