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刻爾克》:活著,就是最大的勝利
(分秒必爭的故事就是在這個分秒必爭的音樂中展開的,震撼!)
在所有電影題材中,最吸引我的就是戰爭片和災難片。戰爭與災難面前人性所面臨的考驗深深吸引我,相對於愛情電影營造的一個短短的幻夢,我認為這類題材所帶來的思考更值得推敲。
《敦刻爾克》最吸引我的,不是諾蘭,而是沒有「英雄主義」的戰爭題材我們都很陌生,諾蘭揭開的這一角,一定會帶給人們對戰爭更全面的思考。我們習慣了為血戰到最後一刻的勇士們鼓掌歡呼,習慣了為一個橫空出世的蓋世英雄血脈噴張,很少有人願意去思考,如果勝負已成定局,面對砧板上帶宰的魚肉,我們到底是厭惡,是不齒,是同情,還是理解?我以前從來沒有想過,一群逃跑的大軍,是怎樣獲得了人們的歡迎與尊重?這部電影,就是來講這樣一種可能。
40萬英法聯軍面對德國納粹的猛烈進攻被逼退到最後一道海岸線——敦刻爾克。德國軍隊已經不想浪費陸地裝甲部隊,認為空襲,將是成本最小的致命性毀滅。我們看到的英法聯軍,事實也脆弱到無法防禦,你能想像一顆空投彈落到這密集的人群中會給觀影的觀眾帶來多大的尾部不適嗎?還好諾蘭沒有去體現那血肉橫飛的場面,儘管作為觀眾的我深信在當時的情境下這樣的場面一定發生過。
GIF/1K
在死亡面前,人性是脆弱的。諾蘭並沒有迴避這一點。兩個士兵,素不相識,一個來自英國,一個來自法國,他們想要登上那條救命的船,就默契地抬起了一個傷員,因為傷員是有優先權離開這裡的。
GIF/1K
與此同時,諾蘭又通過這兩個人物表現了人性的偉大。電影是沒有絕對的男主角的,如果有,那就是這兩個戲份不多台詞也不多的普通士兵了。他們蜷縮在大橋下面聽到將軍說:島上有40萬大軍,丘吉爾的目標只是帶走2.5萬人「我們的人(英國兵)」內心想必是十分絕望的,因為2.5萬人之於40萬,他們微不足道,生存的希望渺茫。但是即便如此,他們依然伸出援手去挽救那些落水的同盟。法國士兵在軍艦即將沉沒船艙打不開的時候並沒有選擇一個人逃生,而是冒著生命危險拼盡全力回去打開了艙門,救出了躲在裡面的人;英國的士兵面對大家對法國士兵的詰難時挺身而出,不惜以自己的生命做擔保。人們不是不害怕死亡,但是有些東西,卻超越了生命的價值,那是人性的美好所在。
(看著這張小臉都覺得他不該死啊!-來自女觀眾的YY)
一段亂入的文字:
請原諒我要重提之前爆燃的某國產票房紀錄戰爭片,全程除了視覺衝擊沒有一點能直擊心靈,人性沒有絲毫轉變,善的純善,惡的純惡,超級英雄可以瞬間滿血復活,無敵惡人可以壞得毫無原則,滿屏都是大寫的「假假假」,我完全get不到觀眾的G點,還以為自己在看科幻片,請問你們high在哪裡?走齣電影院你們還記得什麼?(早就想說怕被罵,好了,現在你們可以罵我了,愛 who who)
原來我們真得可以克服人性的弱點,這是電影帶給我的美好。電影中每個人物細微的轉變都向觀眾傳達這一點。戰艦擊沉後被救的海軍士兵不願意再次接近死亡,爭執中誤傷了前來幫忙的平民喬治,可憐的喬治因為得不到及時救治而死。喬治的好友,平民船長道森的兒子要忍住痛失好友的傷痛,要忍住對被救海軍士兵的憤恨,要努力平復這樣強烈的感情去安撫這個「罪人」,需要怎樣的剋制與掙扎。
冷酷的英國將軍殘忍地執行他的命令,完成了「把2.5萬英國兵帶回去」的使命後拒絕踏上最後一艘逃命的船,他說:「丘吉爾的命令我完成,現在我要留下來幫助法國士兵」,讓所有觀眾為之動容。
沉穩的平民船長淡定自若地駕馭他的「月光石號」義無反顧地駛向了戰爭,溫暖了每一個他能溫暖的人,看到兒子強忍傷痛安撫「仇人」肯定的眼神,勸服海軍士兵回去救人時那句淡定的「我們這代人發送了戰爭,為什麼要我們的孩子去送死」,看到不明爭相的陸兵責難空軍的不作為時那句「船上的人知道你們經歷了什麼」,每一句都撫慰了別人,彷彿他不是那個在戰爭伊始就痛失愛子的年邁父親。縱使他的心靈已支離破碎,他也努力用心底的餘溫去完整那些破碎的年輕心靈,我沒有見過比這個平民船長更偉大的英雄。
拼勁全力的空軍士兵在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情況下艱難地擊落敵機,在燃油耗盡的最後一刻也不願跳傘,因為飛機的隕落會摧毀40萬大軍最後的希望,他們一個選擇了在海面迫降,一個選擇了在敵軍佔領區內從容迫降被俘,親手點燃了自己的戰機也不願把它留給別人。他們都把生的希望最大限度地留給了那些絕望的士兵。
這群不戰而屈的「逃兵」本以為自己會為父老鄉親戳著脊梁骨罵,沒想到逃亡的列車居然得到了民眾的夾道歡迎,他們用最樸素的方式告訴這些死裡逃生、驚慌失措而又茫然無助的孩子:活著,就是最大的勝利!
最後致敬諾蘭導演,帶給我們殘酷戰爭中的人性美好。
TAG:異鄉有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