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菩薩為什麼來到尼連河邊呢?

菩薩為什麼來到尼連河邊呢?

佛陀大傳(三十九)

菩薩為什麼來到

尼連河邊呢?

文/皆仁法師

菩薩離開了王舍城,和追隨他的五人一路遊歷,來到了尼連河邊伽耶山,在山頂的一棵大樹下敷草而坐。

菩薩在樹下靜靜思惟:「世間的修行者和婆羅門,他們放逸身心住於貪慾之中,跟隨熱惱而奔波,雖然他們表面看起來是在行苦行,而實際上離大道是越來越遠了。就像有人為了取得火苗,於是將濕的木頭放在水中,然後鑽木取火一樣,無論他怎麼努力,那也是白費啊。這些修行人也是如此,他們的心住在貪慾之中,就算行再多的苦行也無法證得出世間的殊勝智慧。」

然後菩薩又思惟:「世間的沙門、婆羅門,如果能夠駕馭自己的心念,而不被貪慾左右,但是依然貪著於修行的境界,那縱使他是在修行苦行,那他離道也還是很遠;就像有人為了取火,卻把濕漉漉的木頭放在陸地上鑽木取火一樣,他能夠在濕木上取得火焰嗎?如果有人心起貪愛而不能得到寂靜,那縱使他修行苦行也是不能證得出世間的殊勝智慧的。」

菩薩接著又進一步思惟:「如果世間的沙門婆羅門,能夠攝持身心,遠離貪慾,降伏煩惱,以最上寂靜而修行苦行,就能證得出世間的殊勝智慧。這就像有人想要求火,把乾燥的木頭放在乾燥的土地上,然後鑽木取火一樣,顯而易見,這人一定能夠取得火焰。如果有人不住貪慾之中,身心寂靜,勤修苦行,就一定能夠證得出世間的殊勝智慧。」

菩薩靜靜地思惟著,不知不覺走出了伽耶山,慢慢來到優樓頻螺池的東面,見到了尼連河。

菩薩遠望尼連河,只見河水清泠,連河水中涌動的浪花也是那樣的皎潔。河岸兩邊平正舒展,林木高低錯落有致,還有種種花果點綴在樹林之中,是那樣的繁茂可愛。河邊的村落土地豐饒,房子連綿相接,人煙稠密,居民富庶。

菩薩一路向前走著,來到了一個地方,這裡寂靜空曠,沒有窪陷,也沒有突起的地方,不遠不近也不高不低。

菩薩第一眼就看上了這個地方,心想:「這個地方很是適合於安神,古來許多修聖行者一定都在此處安住過,因此有如此的遺澤。」

菩薩隨後又想道:「我現在示現在這五濁惡世之中,這裡的下劣眾生和外道們,他們貪著我見而修苦行,被無明所暗覆而妄加推求修行之路,通過自苦身心想要尋求解脫。他們有的拿著食具遊行乞食;有的僅用一捧食物就度過一天;有的根本不乞食只是等待別人來施捨;也有不受他人的施設而自己求乞,想用這樣的方法尋求解脫。

他們有的只吃草木的根莖、枝葉花果、蓮藕、米糠、米泔、油滓;有的不吃沙糖、酥油、蜂蜜、醇酒、甜酢,希望以此可以得到解脫。

他們有的每天只到一家乞食,有的到兩家、三家或者七家乞食;有的一日一日、兩日一食,乃至半月或一月一食,希望籍此可以得到解脫。

他們有的每天隨月亮的圓缺而增減食物;有的每天只吃一小撮或者七撮食物;有的每天只吃一顆麥子一粒芝麻一粒米;有的只是喝凈水,用這樣的方式尋求解脫。

他們還有的一邊呼喚著自己所崇拜的神一邊絕食而死,以為可以隨著自己的意向得生天上;有的用飛禽的羽毛作為衣服,或者穿著樹皮,或者穿著牛羊皮、別人拋棄的布碎和毛毯;有的穿著一件衣服乃至七件衣服,或者把身體塗成黑色或者紅色作為衣服,或者乾脆就赤身裸體;有的手提三杖,或者在杖上串上骷髏頭,用以尋求解脫。

他們有的一天沐浴一次、一天沐浴兩次,乃至沐浴七次,有的則常常不沐浴;有的往身上塗灰、有的往身上塗墨;有的往身上灑糞土,有的在頭上佩戴枯萎的花朵;有的用五熱炙身,用煙熏鼻,然後從高岩上墜下來,有的常常翹起一隻腳,然後仰觀日月;有的刻意躺在荊棘、糞土、瓦礫、石頭、板杵之上,希望用這種方式得到解脫。

他們有的念唵字、有的念娑婆、有的念蘇陀、有的念娑婆訶,或者受持咒術,諷誦吠陀經典,用這樣的方式尋求解脫。

他們有的依止梵王、帝釋、摩醯首羅、突伽、那羅延、拘摩羅、迦旃延、摩致履伽、八婆蘇二阿水那、毗沙門、婆婁那、阿履致、旃陀羅、乾闥婆、阿修羅、迦婁羅、摩睺羅伽、夜叉、步多、鳩槃茶等諸天鬼神,用以尋求解脫。

他們有的歸依地水火風空、山川河池溪壑大海、林樹蔓草塳墓四衢,養牛之處及[土*厘]肆之間,乃至於崇拜刀劍輪槊等一切兵器,以此想要求得解脫。

這些外道因為怖畏生死,所以勤於尋求出離苦難世間的方法,但是他們卻不知道,這種無謂的苦行對於他們沒有絲毫的利益可言。因為他們把非皈依處作為皈依,把不吉祥的事情當作是吉祥之事。」

(未完待續)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象佛學圖書館 的精彩文章:

教師節特輯:這部講述如何尊敬師長的佛經,你讀過沒?
《瑜伽師地論》菩薩戒(3):一、住律儀戒(3)
菩薩與頻婆娑羅王的初次相見,發生了什麼事情?佛陀大傳
《瑜伽師地論》菩薩戒(6):二、攝善法戒(5)
略論唯識學的世界觀(5)

TAG:大象佛學圖書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