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嗑藥簡史:關於成癮物質及其依賴機制

嗑藥簡史:關於成癮物質及其依賴機制

什麼是癮?成癮分類:物質成癮、行為成癮

藥物成癮:管製藥品、宗教致幻劑、酒精和煙草

行為成癮:飲食、性、暴力和戰爭

癮的形成機制:獎賞路徑和神經遞質(多巴胺、腎上腺素、內啡肽和催產素)

一、什麼是癮?

癮被用於描述精神強迫或者過度的心理依賴。癮有分為物質成癮及行為成癮。例如物質依賴,藥物濫用(即毒癮)、酒癮、煙癮。行為成癮是和物質無關的強迫症,例如持續出現特定行為,例如賭博、暴飲暴食,網癮、官癮、財迷、工作狂、色情狂、及購物狂等。成癮(Addiction)是指一種重複性的強迫行為,即使這些行為已知可能造成不良後果的情形下,仍然被持續重複。這種行為可能因中樞神經系統功能失調造成,重複這些行為也可以反過來造成神經功能受損。

Addiction is a medical condition that is characterized by compulsive engagement in rewarding stimuli, despite adverse consequences. It can be thought of as a disease or biological process leading to such behaviors. The two properties that characterize all addictive stimuli are that they are reinforcing (i.e., they increase the likelihood that a person will seek repeated exposure to them) and intrinsically rewarding (i.e., something perceived as being positive or desirable).

二、藥物成癮(drug addiction)

藥物成癮是指需要服用藥物才能使日常生活表現正常的強迫行為。出現物質依賴狀況後,若突然停止服用藥物,可能出現藥物戒斷癥狀。許多原本用於醫學用途的藥品,可能造成物質依賴現象;若是被法律管制,視為非法者,則被稱為毒品。根據權威醫學期刊《The Lancet》(柳葉刀)發表的有關研究,常見管製藥品(毒品)的依賴性(出現依賴和戒斷癥狀(Dependence and withdrawal)的概率)和生理程度如下圖所示,值得注意的是,酒精和煙草對人體的生理傷害與依賴性強度並不亞於未提純的鴉片。

1.鴉片(opium)

天然麻醉抑製劑,醫學上作麻醉性鎮痛葯;非科學研究或非醫用,則歸類於毒品。鴉片的主要成份是嗎啡類生物鹼,包括嗎啡(10%-14%),可待因(1%-3%,可待因進入人體後約有10%的吸收分量在體內經代謝作用轉化成嗎啡),蒂巴因(Thebaine,0.2%,具備痙攣毒性)。給葯後分布於全身,在腎、肝、肺中濃度較高。

鴉片的成癮機制:嗎啡(Morphine)能直接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改變人體對疼痛的感覺。吸食鴉片後開始能讓人產生欣快感,產生夢幻現象,進而導致高度心理及生理依賴性。長期使用後停止則會發生嚴重的戒斷癥狀:渴求藥物、流鼻水、易怒、發抖、寒顫、厭食等戒斷癥狀;過量使用造成急性中毒,癥狀包括昏迷、呼吸抑制、低血壓、瞳孔變小,嚴重的引起呼吸抑止致人死亡。

2.海洛因(heroin)

海洛因(heroin 或 diacetylmorphine),學名二乙醯嗎啡;又譯海洛英,有強烈的成癮性。在醫學上,海洛因可作為強效鎮痛藥物,用於心臟病、外傷、手術後的劇痛。

第一次合成海洛因是在1874年(清同治13年,日本明治7年),任職倫敦聖瑪莉醫院的化學家偉特(C.R Wright)(嗎啡+醋酸酐,加熱,得到二乙醯嗎啡)。1897年,德國化學家菲力克斯·霍夫曼再次合成二乙醯嗎啡(11日前,他剛成功將阿斯匹林製成藥物)。1898年至1910年,海洛因作為一種止咳處方葯出售,非常暢銷。[海洛因(Heroin)的名字由拜爾藥廠註冊,拜耳公司曾嘗試隱瞞其危害。]

海洛因的成癮機制:初次使有感覺愉快安靜,產生夢幻現象( Heroin 一詞源自德文 heroisch,意指英雄,因為海洛因會給服用者一種英雄般的感覺)。海洛因在肝臟中會代謝成嗎啡。吸食之後的12小時,身體由於得不到麻醉劑而不能正常運作,即時出現緊張、無法入睡、出汗、腸胃不適、四肢疼痛及痙攣等斷癮癥狀(持續三到五天)。過量使用造成急性中毒,癥狀包括昏睡、呼吸抑制、低血壓、瞳孔變小。海洛因具高度心理及生理依賴性,上癮的人因身體對它有適應性,會不斷增加分量以得到相同的效果,濫用越久,戒斷癥狀越長。長期使用後停葯會發生渴求藥物、不安、流淚、流汗、流鼻水、易怒、發抖、惡寒、打冷顫、厭食、腹瀉、身體捲曲、抽筋等。

3.安非他命(Amphetamine,苯丙胺)

安非他命(Amphetamine)是一種中樞神經興奮劑。

最早於1887年被發現,在許多國家為合法的處方葯,用來治療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嗜睡症、和肥胖症,歷史上也曾被用來治療鼻塞和抑鬱。安非他命適度適量地使用能提升整體抑制控制能力。在醫療用的劑量範圍內,安非他命能帶來情緒以及執行功能的變化,包含:減少反應時間、降低疲勞、以及肌耐力的增強。然而,若攝取劑量遠超過醫療用的劑量範圍,將會導致大腦執行功能受損以及橫紋肌溶解症,可引發嚴重的藥物成癮,引起精神疾病(例如:妄想、偏執)。

安非他命的成癮機制:安非他命作用於神經傳導元素正腎上腺素及多巴胺,增加了單胺類神經遞質在腦內的活動,服用後可以增強欣快感、提升性慾、提升清醒度、大腦執行功能發生變化。非醫療用途情況下,很多人為享樂而濫用安非他命,例如助興時被作為增強性慾和欣快感促進劑(通常會遠超過醫療用劑量範圍)。濫用的副作用非常嚴重甚至致命。在成癮患者停用安非他命後,出現戒斷癥狀的概率接近九成。安非他命的戒斷癥狀可能包含:對於各種刺激極度敏感、躁動不安(irritability)、焦慮、對於安非他命有難以抑制的渴求、煩躁、疲倦、食慾放大、過動或行動遲緩、缺乏動機、嗜睡、和清醒夢(lucid dreams)。

4.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

甲基苯丙胺或甲基安非他命(methamphetamine),一種人工合成的興奮劑。最早由日本化學家長井長義於1893年自麻黃鹼成功合成,其鹽酸鹽或硫酸鹽又稱冰毒。

甲基苯丙胺的成癮機制:甲基苯丙胺與苯丙胺,MDMA(搖頭丸)的化學結構非常相似,可以提升多巴胺等神經遞質在腦內的濃度。服用後使機體產生強烈快感。短期內增強精神力,動力和大腦活力,大劑量服用會增加愉悅幸福感,性刺激增強,驅除睡意等。甲基苯丙胺是一種高度心理上癮的毒品,對於大多數上癮的人來說,再次複發是很常見的。嚴重副作用:精神病(思想偏執和精神分裂),臨床的抑鬱症(興奮之後緊接著心理抑鬱),以及腎臟及肝功能嚴重損傷。

5.可卡因(Cocaine,古柯鹼)

可卡因(Cocaine,古柯鹼)是由古柯的葉子製成,是一種強烈的興奮劑。

古柯的主要產地在南美。1855年,德國化學家斐德烈(G.Friedrich)首度從古柯葉中提取出麻藥成分,並命名為 「Erythroxylon」 。四年後,斐德烈的同事紐曼(A.Newman)又精製出更高純度的物質,替名為「可卡因」(Cocaine)。

可卡因的成癮機制:可卡因是5-羥色胺、去甲腎上腺素,和多巴胺的再攝取抑製劑,使腦部這三種神經遞質的濃度上升,服用後產生強烈的欣快感或者精神激動。可卡因作用於腦中的獎賞路徑,人為了獲得快樂感而上癮。但是持續反覆使用可卡因,會減少感覺快樂的能力與身體疲累。可卡因可以輕易地通過血腦屏障,而且可能會造成血腦屏障的破壞,阻礙腦部神經傳遞質多巴胺、並影響正腎上腺素、血清素正常攝取,加速大腦老化。除此,可卡因還會嚴重影響神經系統、血管的收縮、瞳孔的擴大及導致心跳不正常。

6.大麻(Cannabis sativa)

大麻(Cannabis sativa),可作為紡織原料。主要成份:四氫大麻酚(Tetrahydrocannabinol,THC),精神活性物質,致幻。大麻二酚(CBD)具有治療焦慮、癲癇的輔助作用。故「大麻是否是毒品」一說在全球仍具爭議(吸食大麻在大部分國家仍是違法,但在荷蘭、捷克、以及美國的科羅拉多州和華盛頓州,可以在法律範圍內吸食大麻)。

7.酒精(Ethanol,乙醇)

自史前時代開始人類就已開始喝酒,在中國發現的新石器時代(九千年前)陶器上面就有酒的殘留物,而其中會使人欣快的主要成分就是酒精。

酒精能擴散穿過胃壁細胞,是一種可以在胃中被吸收的物質(非常罕見),但它主要還是在小腸中吸收,最後到達肝臟被代謝。酒精通過血液循環系統經過心臟的時候,可以降低心臟收縮力,導致心臟只會泵送更少量的血,因而降低身體的血壓。酒精會使血管擴張,因此人會感到溫暖(臉變得紅暈和粉紅色)。有研究表明,喝酒行為與抑鬱症有非常緊密的關係。有人藉助酒精的神經抑制作用,達到增強自信、疏解壓力與不快情緒的效果,即所謂「借酒消愁」。很多社群存在的飲酒文化中,也是利用酒精作為一種社交「黏合劑」。對於大多數人而言,飲酒之後可以降低警覺性,消除拘謹不自然的感覺,對於很多具有社交恐懼的人來說,酒能令人在聚會中無拘無束流暢地說話。在某些情況下,酒精也能釋放極端情緒,例如憤怒、暴力和自我傷害行為,即所謂「酒入愁腸愁更愁」。

酒精的成癮機制:酒精成癮(Alcohol addiction)。一般在飲用四十分鐘內,血液中酒精濃度達到最高值,並逐漸對大腦皮質發揮抑制作用,使人呈現失去自我控制的興奮狀態,所以酒精實質上是一種中樞神經抑製劑。正如其它直接作用於中樞神經的藥物一樣(例如鎮定劑),長期大量攝入酒精會影響中樞神經系統,引起耐藥性。首先,醉酒之後血液中的酒精濃度降低,人會感到疲倦和沮喪,腦部的化學變化也會令人的長期情緒變得更低落。其次,飲酒產生的「正面」效應會遞減,如果再次大量攝入之後無法感受到預期的效果,就必須加大劑量,「快樂」的慾念強迫飲酒者不顧一切地去尋求酒精,以滿足自己的慾望。當某個人有長期攝取酒精飲料的習慣,會形成耐受性與心理依賴。一旦戒斷就會帶來難以忍受的痛苦,出現酒精戒斷症候群(Alcohol withdrawal syndrome):突然減少或中斷酒精的攝取,會造成原本被抑制的神經系統過度活化,心理與生理上會因此產生各種不舒服癥狀。包括但不限於:腸胃不適、噁心和嘔吐、全身疲倦、易累、心跳過速、流汗多、血壓增高、體溫上升、焦慮與煩躁不安、眼皮、嘴唇與雙手發抖等戒斷癥狀。嚴重時可能出現全身性痙攣、意識障礙,以及妄想、幻覺及譫妄等精神病癥狀。

8.尼古丁(Nicotine)

尼古丁(Nicotine,又名煙鹼)是香煙內的主要有效成分,是一種強效擬副交感神經生物鹼。

尼古丁的成癮機制:香煙(Cigarette)對身體造成的生理傷害和依賴性,和酒相當,比大麻和搖頭丸嚴重,不如可卡因、海洛因嚴重。尼古丁可促使腦中獎勵中心的神經元分泌的更多的多巴胺,產生幸福感和放鬆感,進而吸食成癮。尼古丁會刺激交感神經,藉由刺激內臟神經影響副腎髓質,釋放腎上腺素。尼古丁與腎上腺髓質的煙鹼接受器結合後,會增加血液中腎上腺素的含量,使心臟收縮力上升、興奮性增高。此外,大部分香煙成分之中並不單只有煙草。生產商通常在香煙內加入大量不同的添加劑,目的是控制煙絲的成分和質量,防腐,以及改變燃點時煙霧對吸食者所能產生的感覺。部分低價香煙會直接加入丁香,目的是令吸煙者的口及肺部出現少量痳痹,從而產生輕微的快感。有些製造商還推出了薄荷煙等產品,其目的則是降低吸煙及二手煙的嗆辣感、藉此增加吸煙率。

9.藥物成癮總結

綜合上述成癮藥物的比較可以發現,成癮刺激有二個特性,一個是其正向增強(接觸後會再次進行類似行為的可能性增加),另一個是內在獎勵(使用者主觀上認為此物質或是行為有趣、會想要再去進行)。

成癮與傷害程度取決於藥物的使用時間和劑量,同時並不是所有藥物都具備高度健康風險,還需要兩個條件:第一,該藥物能夠突破血腦屏障(blood–brain barrier (BBB),腦血管障壁),指在血管和腦之間有一種選擇性地阻止某些物質由血進入腦的「屏障」。該機制幾乎不讓所有的物質通過,除了氧氣、二氧化碳和血糖,大部分的葯和蛋白質由於分子結構過大,一般無法通過。該機制除了使腦部不會受到病菌的感染,還可以避免腦受到化學傳導物質的影響。由於人體很多功能都由腦來控制,如果讓化學傳導物質在腦里自由流動,可能會造成反饋現象。第二,該藥物能夠帶來快感(一段時間內),包括抑制類(止痛、麻醉)、興奮類(抗抑鬱、精力充沛)、幻覺等。如果為了獲得快感,反覆重演強化 「使用-快感-再次使用」 的獎賞路徑(reward pathways),就很容易刺激活化大腦的獎賞機制,造成不可逆的生理變化。

構建獎賞路徑的神經遞質需要特別關注的是兒茶酚胺(catecholamine):多巴、多巴胺、去甲腎上腺素、腎上腺素等物質的總稱。哺乳動物交感神經元釋放去甲腎上腺素,腎上腺髓質細胞既能釋放腎上腺素,也釋放去甲腎上腺素。

兒茶酚胺合成代謝路徑:酪氨酸 L-多巴 多巴胺 去甲腎上腺素 腎上腺素。

多巴胺(dopamine):尼古丁會作用於腦部,使吸食者產生愉悅感並自然成癮,因為它是一種將多巴胺量提高的化學物質。研究發現多巴胺是參與腦內活動的關鍵神經傳遞物,參與構建獎賞路徑。

腎上腺素(Epinephrine):臨床用於強心藥。自然狀態中腎上腺素釋放的主要生理觸發因素集中在壓力,如物理威脅,興奮,噪音,亮燈和高溫環境。促進增加心率、提高呼吸頻率、刺激肝糖原分解、觸發脂解和肌肉收縮,興奮性提高,但是伴隨激動和焦慮,詳見戰鬥或逃跑反應(Fight-or-flight response)

去甲腎上腺素(Norepinephrine):臨床用於升壓葯。生理作用與腎上腺素相反,減慢心率、全身血管廣泛收縮、顯著升高血壓,能引起激動但不焦慮。

5-羥色胺(Serotonin,血清素):抑制性神經遞質,產生幸福和快樂感覺。

組胺:中樞神經系統中參與睡眠、荷爾蒙的分泌、體溫調節,食慾與記憶形成等功能,周邊系統部分可引起癢、打噴嚏、流鼻水等現象

催產素(Oxytocin)是一種哺乳動物激素。臨床藥物常用來促使子宮收縮,用在引產、加速分娩、及停止產後出血。催產素有助於減輕壓力及緩解疼痛。

催乳素(Prolactin,簡稱PRL)是一種由垂體前葉分泌的蛋白質激素。主要作用為促進乳腺發育生長,刺激並維持泌乳。催乳素能引發平靜和放鬆感覺。

內啡肽(endorphin),亦稱安多酚或腦內啡、腦內嗎啡。顧名思義,是一種可於動物體內自行生成的類嗎啡生物化學合成物。

三、行為成癮

1.日常生活習慣

人類對辣椒的喜好就和喜歡過山車或者喜歡洗燙水澡一樣,是一種對極端刺激的特殊癖好。賓夕法尼亞大學心理學家保羅?羅岑(Paul Rozin)

除了一部分人類之外,地球上沒有任何一種哺乳動物喜歡吃辣椒。一個重要因素可能是紅辣椒之類的香辛料含有辣椒素,辣椒素能刺激腦內啡分泌,辣椒越辣分泌量越高,進而導致食辣之後改變人體對疼痛的感覺,產生一種類似與吸食鴉片後的欣快感。事實上,辣椒素確實被用來作為治療慢性痛症的藥物。中國許多地區(例如:湖南、海南,台灣)均有嚼食檳榔(Areca catechu)的風俗,其萃取物已證實有抗憂鬱(抗抑鬱)效果。檳榔吃後會面紅耳赤,如醉酒一般,蘇東坡寫過「兩頰紅潮增嫵媚,誰知儂是醉檳榔」。檳榔鹼雖然曾被用來治療寄生蟲,但具有高度致癌性(第一類致癌物)。雖然醫學上吃檳榔會致癌已經毋庸置疑,但是顯然並不足以讓人們放棄這個喜好,例如台灣18歲以上居民嚼食檳榔的比例有上升趨勢。

據說當今中國主流中產階級的三大生活方式是:「跑步、抄經、喝果汁」。有跑步習慣的人多少都了解過的概念:跑者的愉悅感」(runner』s high),就是是指當運動量超過某一階段後,肌肉內的糖原用盡,體內便會分泌腦內啡,產生止痛、欣快感。長時間、連續性的、中量至重量級的運動,諸如跑步,游泳,滑雪,划船,運動舞或球類運動等都有類似效果。所以,某些人群會從事超過身體負荷的運動量,甚至不惜運動傷害也要追去這種快感,可以理解為一種「運動上癮」。

有研究顯示草原田鼠在交配時會分泌催產素,而催產素則會刺激分泌多巴胺。催產素對於多種人類行為發揮重要影響。抑制與行為控制/恐懼焦慮相關的大腦區域,引發平靜和放鬆感覺,是性高潮出現的重要因素。其它包括社會認同、夫妻或情侶間的成對結合、焦慮和產婦的行為等都與之有關,因而被稱為「愛情激素」。無法分泌催產素,與無法感到同情,反社會,精神病,自戀及一般的操控個性有相關性。《科學》(Science)上的一項研究還指出,人類和狗狗的相互凝視形成了催產素分泌的正反饋,正是這一反饋讓狗狗成了人類最好的朋友;而狼就沒有這個機制。

在人類社會中,獎賞分為兩類:初級獎賞(如食物、性)和次級獎賞(美學獎賞),例如如藝術、音樂和詩歌等。聆聽音樂能誘發快樂體驗是大多數人聽音樂的主要原因,聽音樂時誘發的強烈愉悅情緒可以對神經遞質產生了影響,包括血清素、內啡肽、和催乳素。血清素通常與預期結果的滿足感相關,人們聽到喜愛的音樂時,體內的血清素水平顯著升高;音樂引起顫慄時,會使人體釋放出內啡肽,產生類似於嗎啡一樣的止痛效果和欣快感;甚至聆聽悲傷音樂時也能誘發的快樂體驗,這種體驗與催乳素的分泌有關(緩解痛苦、平靜感)。催乳素的分泌還能通過短環路反饋進行自我調節,例如單曲循環症(喜歡重複循環播放著同一首歌)。

2.宗教致幻劑(entheogen)

宗教致幻劑(entheogen)這一概念是1979年由一群人類植物學家和神話學家創造出來的,用以代替「hallucinogen」(迷幻劑)和「psychedelic」(致幻劑),可以指一切被用於宗教或者精神領域的致幻劑

宗教致幻劑一般是那些可以導致人類產生幻覺的自然植物/礦物質,它們在各種儀式中被使用了上千年。服用者藉助心理暗示和致幻劑對神經系統產生的影響,獲得與神同在、與神交流的心理體驗。例如,象牙海岸人會使用迷幻蘑菇。中國的道士使用大麻通神,服丹砂導致的汞中毒或砷中毒,也會產生通神的幻覺。非洲的 Bwiti 人使用一種夾竹桃科植物 Tabernanthe iboga 的根皮作為宗教致幻劑的原料。埃及也有使用藍睡蓮裸蓋菇的記錄。中醫草藥中曼陀羅被用以緩解哮喘癥狀和作為手術或接骨中的止痛劑,在印度教中,曼陀羅花(Datura stramonium,英語:Thorn apple)和大麻常被用於宗教儀式中,由於其效力過強很容易嚴重中毒。曼陀羅的主要成分是東莨菪鹼,具有麻醉作用,它使肌肉鬆馳,抑制汗腺分泌,因此古人將此花所制的麻醉藥取名為「蒙汗藥」。

與大多數毒品追求的快感刺激不同,同化類固醇(蛋白同化甾類,Anabolic steroid)是一種能夠促進細胞的生長與分化的激素。同化類固醇能能促進氨基酸中蛋白質生物合成,促進肌肉變大變壯,促進骨骼的生長。睾酮是最為常見的天然來源的蛋白蛋白同化甾類,也是天然的雄性激素。健康風險:大量或長期的使用,將使身體無法自行合成,終身需依賴外源補充。另外,促進雄性化的荷爾蒙在使用的過程中往往出現干擾的雌性化反應,導致高血壓,性功能減退以及睾丸萎縮,肝功能及內分泌系統嚴重受損。如果健美也算一種宗教的話,同化類固醇也可以稱之為 entheogen 。

3.亂世愛嗑藥

18世紀以後,中國人口增加迅猛,生存壓力加大,加之經常戰亂,人們的安全感下降,避世厭世的情緒增加,於是很多人採取消極的態度對待,吸食鴉片就是其中的一種主要方式。

維多利亞時代,英國人沉迷於鴉片的美妙感覺。幾乎每個英國人都在他們生命的某一段時期服用過鴉片,發燒感冒,頭疼腦熱,嘔吐腹瀉,失眠多夢全靠它,服食鴉片就像喝酒或抽煙一樣是生活的一部分。英國沼澤區的民眾濫用鴉片的情況最嚴重,農業勞動的單調與繁重,沼澤地氣候容易引發的瘧疾、熱症、風濕、神經痛和肌肉痛,鴉片「上癮」的副作用,被當作是解脫病痛的代價。下流社會的不少酒鬼用鴉片代替酒精;上流社會的貴族、學者用鴉片享樂、激發靈感(1821年德·昆西發表了著名作品《一個英國吸食鴉片者的自白》);英國國王喬治三世晚年嗜食鴉片,導致嚴重的精神疾病,誘因可能包括白內障和風濕病的困擾、幼女阿米莉亞公主病故等,「每天都是悲痛與嚎哭的場面……令人沮喪得難以形容」。

1884年,著名的心理學家弗洛伊德首先拿自己做實驗,使用可卡因之後感覺好的不得了,繼而推薦親朋好友使用可卡因(他接受過醫師訓練),作為酒精與嗎啡上癮之替代藥品。憑著可卡因帶來的興奮感,寫出了一篇叫《古柯頌歌》的論文,此舉造成他的好友深染毒癮(為了治療受傷後遺症的疼痛)。對於這段錯誤判斷可卡因的黑歷史,弗洛伊德後面的著作中雖然多次自我檢討,但抹除了很多細節。

戰爭:興奮劑發展的強大動力

戰爭帶來的傷痛和恐懼會對士兵們的精神帶來無比沉重的打擊,因此人類社會大規模地集體服用興奮劑都發生在戰爭時期。古希臘、羅馬和現代法國軍隊都有配發紅酒的傳統,德國人配發啤酒,美國剛開始選擇配發朗姆,自從內戰之後就變成了威士忌。第一次世界大戰把可卡因帶進了前線,德國、法國的飛行員以及加拿大的部隊都曾經使用過可卡因。倫敦熱賣的醫藥套裝盒子中包含有可卡因和海洛因,對於女孩子們而言這些盒子相當搶手,因為其宣傳句就是「給前線的朋友最有用的禮物」,這些盒子會被她們迫切地送給身處前線的男朋友、未婚夫或是丈夫。希特勒曾注射甲基苯丙胺,特別是在蘇德戰爭時期,納粹軍方廣泛下發予士兵以作興奮劑之用。日本也曾給士兵服用冰毒以提高戰鬥力,或者提供必須超長時間工作的軍需工廠工人使用,在日本本土、台灣、及日佔區都遺留下許多成癮患者。

圖:兩隻青春期雄性山地大猩猩

註解

《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簡稱DSM):由美國精神醫學學會出版,是一本最常使用來診斷精神疾病的指導手冊。

《柳葉刀》(The Lancet):世界上最悠久及最受重視的同行評審性質之醫學期刊之一。

拜耳股份公司(Bayer AG):一家德國製藥及化工跨國集團(康采恩),世界500強之一。最著名的產品是阿司匹林,其他包括海洛因、美沙酮、芥子毒氣、環丙沙星、聚氨酯、毒鼠強、巴拉松及殘殺威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睿哥雜貨鋪 的精彩文章:

TAG:睿哥雜貨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