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驕傲!唐代大詩人李商隱,竟是咱濮陽女婿

我驕傲!唐代大詩人李商隱,竟是咱濮陽女婿

濮陽早報《文創周刊》出品——

濮陽人的好女婿—李商隱

劉恕人/文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晚唐詩人李商隱的這首《夜雨寄北》,可以說無人不曉。《萬首唐人絕句》把這首詩題作《夜雨寄內》,「內」就是「內人」——妻子。李商隱的妻子是誰呢?這也許有人就不知道了。她是位濮陽女孩,濮陽名宦王茂元最小的女兒——王七小姐。俗話說「一個女婿半個兒」,何況李商隱還是倒插門女婿。更難得的是他對妻子王氏一往情深,為此曾寫下了許多感人至深的詩歌,最有名的就是這一首《夜雨寄北》。

苦澀童年

李商隱本是王孫後代,但到詩人這代,家道早已敗落。李商隱的祖父是邢州錄事參軍,父親李嗣也只做過獲嘉縣令,李商隱就出生在獲嘉縣衙。

李嗣在李商隱三歲那年舉家南遷。李商隱九歲時,父親李嗣病死在鎮江,一家人流落異鄉,母親只能拖著一群兒女「扶棺還鄉」。李商隱是長子,下有弟妹。家庭的慘變撞擊著這個九歲孩子的心,使他過早地成熟起來。為補貼家用,李商隱曾經「捆書販舂」,還替別人抄書掙錢。

「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李商隱為了擺脫窮困,重振家門,實現報效國家的遠大理想,在堂叔的悉心教導下,刻苦學習,長進極快,十五六歲時詩文已小有成就。

按當時的習俗,堂叔讓李商隱帶著自己的詩文出門遠遊。李商隱先後到了洛陽、汴州等地,出入詩文大家的府邸,期間得到了大詩人白居易極高的稱讚。

艱辛仕途

李商隱的文才引起一位大人物的關注,這個人就是令狐楚。

汴州刺史令狐楚是駢文大家,尤精於章表書等今體文。他又是六朝元老,名氣很大。令狐楚了解了李商隱的身世,又讀了他的詩文後,大為驚異。想不到眼前這個十六歲的孩子,竟寫出了《人論》《聖論》這樣有見地、有文採的文章,當即把他收為弟子,讓他和自己的幾個兒子一塊學習。

李商隱在令狐楚的悉心教導下,很快成為駢文高手。不僅如此,令狐楚對李商隱的功名仕途,就像對自己親生兒子一樣上心。大和三年(829)李商隱堂叔病逝,調任天平軍節度使的令狐楚,寫信邀請李商隱進入幕府。

令狐楚任天平軍節度使時,還兼任鄆、曹、濮觀察使,他讓李商隱擔任巡官,任務就是到各州縣巡查,濮陽肯定也留下過李商隱的足跡。

大和五年(831)三月,21歲的李商隱和令狐楚的兒子令狐綯一同進京應試,結果令狐綯中第,李商隱落榜。他覺得無顏回鄆城幕府,於是回了老家,還生了一場大病。大和七年(833)正月,李商隱為了爭口氣,自己偷偷進京參加考試,結果還是名落孫山。

此時令狐楚已調入朝廷,特地把李商隱介紹給鄭州刺史蕭浣。李商隱通過蕭浣又結識了崔戎,入了崔戎的華州幕府,。大和八年(834),李商隱再次參加春試,又落第了。開成二年(837),李商隱繼續參加進士考試,吏部黃金榜上終於有了他的名字。

這一年,李商隱也結婚了,濮陽名宦、涇原節度使王茂元招李商隱為婿,把自己最疼愛的七女兒許配給李商隱為妻。然而李商隱怎麼也沒想到,這樁美滿的婚姻,竟讓他付出了後半生仕途困頓的沉重代價。王茂元與李德裕交好,被視為「李黨」。李商隱的恩師令狐楚屬於「牛黨」。李商隱成了王茂元的女婿,就被認為是背叛牛黨,投靠了李黨。消息傳到京城,令狐楚的兒子令狐綯氣憤地罵他忘恩負義。因得罪了牛黨,李商隱沒能在吏部謀得個一官半職。

開成八年(839),李商隱再次參加吏部考試,這次終於成功,授官秘書省校書郎。然而,他在秘書省僅僅幹了一個月,就因牛黨的人使壞,被外調弘農縣(今河南靈寶北)任縣尉。

李商隱是個愛民如子的官,他不肯欺壓百姓,連頂頭上司孫簡親自審的案他也敢推翻,氣得孫簡要把李商隱捆綁下獄。李商隱一氣之下掛冠而去。不久,朝廷任命姚合接替孫簡,姚合很仰慕李商隱的才華品行,到任後立即請他復職。隨後,李商隱的職位又先後換了幾次,總之都是小官,職位最大的,不過是臨時代理昭平郡太守。

大中十年(856),李商隱只得又追隨鹽鐵轉運使柳仲郢,任鹽鐵推官。兩年之後李商隱回到家鄉,不久病逝,年僅47歲。

重情重義

李商隱一生留下了600多首詩,其中「無題」詩是李商隱的獨特創造。他寫有以「無題」為題的詩15首,仿照《詩經》以開頭二字為題的近30首,統稱為《無題》詩,其中不少是寫愛情的。讀了這些詩,人們不禁要問,他是個鐘情於愛情的人么?他又有怎樣的愛情經歷?

據有關資料介紹,李商隱確實五官端正,眉清目秀,風度翩翩,詩又寫的絕棒,是個風流才子。然而,李商隱清俊而不輕浮,多情而不濫情,是個注重情義,忠於愛情的人。

李商隱的初戀是在他的恩師令狐楚府里發生的。拜令狐楚為師後,他留在府里讀書學習。其中有個名叫錦瑟的丫鬟,讓情竇初開的李商隱動心。而錦瑟也鍾情於李商隱,但兩人始終沒能互訴衷曲。

後來,令狐楚調任天平軍節度使,聘李商隱入幕府。等他兩年後再返回汴州,錦瑟姑娘已經離開了令狐府。這段戀情就這樣結束了,然而在李商隱的心裡,留下了刻骨銘心的記憶,他後來寫的詩詞多次出現「錦瑟」二字。

李商隱24歲那年,隨張永跑到了濟源王屋山,開始了「學仙玉陽東」的仙游生活。在此,他又和唐穆宗女兒義昌公主居住的靈都觀里的道姑有了一段戀情。李商隱居住的清都觀與靈都觀臨近,每年七月十五中元節,靈都觀都要設道場,義昌公主邀請清都觀的道士也來參加。在道士白雲夫的引薦下,李商隱進入了靈都觀,認識了公主身邊的侍婢宋華陽道姑。李商隱的風度、談吐、文才不僅讓義昌公主怦然心動,更讓身邊的宋華陽一見傾心。宋道姑是義昌公主的貼心侍婢,她在侑酒過程中不免向李商隱暗送秋波,使得李商隱怦然心動。只因公主居住的靈都觀戒備森嚴,兩人只能像牛郎織女一樣隔銀河而相思。好在有好友白雲夫相助,他以「買葯問安」為由出入靈都觀,為李商隱傳遞情詩,其中就有一首《銀河吹笙》:「悵望銀河吹玉笙,樓寒院冷接平明。重衾幽夢他年斷,別樹羈雌昨夜驚。月榭故香因雨發,風簾殘燭隔霜清。不須浪作緱山意,湘瑟秦簫自有情。」這首情詩深深打動了宋道姑,她竟然不顧一切,衝破牢籠,跑到清都觀,與李商隱會面。義昌公主知道後,真是羨慕嫉妒恨,她立即強烈阻止二人的繼續交往。

宋道姑被侍衛從清都觀抓走時,李商隱不畏侍衛的利劍沖了上去,白雲夫拚命攔住他。眼看馬車轉過了山道,路上只留下飄飛的黃葉,李商隱的心都碎了,一首震撼人心的《無題》噴薄而出: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濮陽女婿

李商隱回到洛陽家裡,準備來年的考試。可是他忘不了玉陽山那段短暫而又刻骨的愛情,寫下了不少詩。

母親看李商隱整天足不出戶,怕他憋在家裡悶出病來,就把侄兒李讓山找來,陪他聊天,伴他出去散心。有一天李商隱和堂兄來到一片水塘邊,只見水面如鏡,清澈見底,塘邊植滿了茂竹,環境十分清幽,令人心曠神怡。李商隱問堂兄:「這是什麼地方?是誰家的園林?」

堂兄說:「這是崇讓坊王茂元家的後花園。王茂元是河南濮陽大族,兩京都有宅邸。」

正說著話,有兩個年輕女子從竹林里走了出來,忽然看見對面有兩個青年男子正向這邊看自己,慌忙躲進了竹林。

堂兄說:「那個高個女孩就是王茂元的七小姐,另一個是她的丫鬟,和你嫂子有親戚。你要不要看看七小姐的芳容,那可是這一帶的美人。只要你嫂子叫她們,她們就會過來。」

李商隱聽後急忙拒絕,他沒想到這是與日後的妻子的第一次邂逅。過了不久,京城就發生了血腥的「甘露之變」。李商隱應令狐楚之召去了長安,等他回家後才得知,他走後王家七小姐曾去堂兄家玩,當聽說那天隔水相望的年輕人名叫李商隱,非常吃驚仰慕。原來七小姐讀過李商隱的不少詩,可算是李商隱的鐵杆粉絲。她還說李商隱回了洛陽,希望能當面聆教。

李商隱聽了這番話,心裡熱乎乎的。想不到自己的家鄉竟有這樣的紅顏知己,而且不顧父母之命,不懼家規家法,竟然要和自己見面,真是個有膽有識的奇女子。堂兄也很想促成這件婚事。

可是李商隱的母親不同意,認為一個閨閣女子,竟然敢和一個不相識的男子見面,是不守婦道。就以李商隱功名未就為理由,拒絕了這門婚事。李商隱是個孝子,不敢違母命。一片水塘竟成了有情人難以逾越的天河。但是在堂兄的幫助下,兩人的書信、詩詞往來卻越來越頻繁。這段時間李商隱寫下了不少詩。如《無題》:

來是空言去絕蹤,月斜樓上五更鐘。

夢為遠別啼難喚,書被催成墨未濃。

蠟照半籠金翡翠,麝熏微度綉芙蓉。

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

詩中的劉郎指東漢的劉晨,上山採藥遇見仙女,後來再去尋覓,卻只見天上的雲霞,再也見不到仙女的蹤影。李商隱用這個典故,抒發了自己和心上人咫尺天涯卻難以相逢的苦悶心情。真摯的愛情,催生出傑出的詩章。

有一天堂兄突然告訴李商隱,七小姐不辭而別去了京城姐丈家,已經有十多天了。李商隱非常吃驚,七小姐突然離去,很可能是因為自己寫給她的情詩被父母發現了。在封建社會,男女私相授受可是敗壞門風的大事啊!他又心急又內疚,一首《無題》又成為名篇:

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

嗟余聽鼓應官去,走馬蘭台類轉蓬。

有學者認為,這首詩就是李商隱寫給王氏的。詩的開頭就寫往日的相見已經成為難以追尋的記憶。三四句說,儘管兩人沒有彩鳳那樣的雙翅飛躍阻隔,但彼此的心像靈異的犀角一樣,有一線相通。這比喻極其新奇貼切,遂成千古名句。

開成二年,李商隱終於考上了進士,有了功名。李商隱母親沒有理由再不同意這門親事。王茂元是個開明的父親,順從了他最疼愛的小女兒的心意,招李商隱為婿。一對有情人終成眷屬。這一年李商隱27歲,七小姐小他十歲。妻子貌美、賢惠、知書、懂詩。李商隱因這樁美滿的婚姻,對王茂元抱有感激之情,多次在文中說:「某窮辱之地,早受深知,遂以嘉姻,托之弱植。」

李商隱對自己的妻子更是關愛有加,曾一再寫詩讚美年輕貌美的妻子「常聞宓妃襪,渡水欲生塵,好借嫦娥看,清秋踏月輪。」在李商隱心目中,妻子就是嫦娥、七仙女。他還把妻子比作亭亭凈植的荷花,還曾作《荷花》《贈荷花》詩,詩中有這樣的句子「唯有綠荷紅菡萏,卷舒開合任天真。」「此花此葉長相映,翠減紅衰愁殺人。」簡真是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裡怕摔了!

如此看來,李商隱雖因娶了七小姐,付出了後半生仕途蹉跎的沉重代價,然而,有了這份幸福也值了。

七小姐賢惠絕非虛名。李商隱在涇原幕府時,要拿出工資的一半寄回家,供養母親和弟妹。七小姐不但毫無怨言,還把自己的私房錢交給李商隱,好孝敬沒見過面的婆婆。

李商隱婚後不久,王茂元病逝于軍中。李商隱攜妻子倉皇奔喪,痛哭既是岳父又是恩人的王茂元,竟「慟而不起。」從此,他對失去父愛的妻子更加關懷備至。

李商隱一生,絕大部分時間沉淪在地方幕府,工作極不穩定,俸祿也不高,而且一走就是經年累月。恩愛夫妻更是聚少離多,怎能不產生深深的思念。詩人為此寫下了許多感人的詩篇。如《思歸》《晚晴》《即日》等。最有名的就是文章開頭那首寫於巴蜀山中的《夜雨寄北》。

妻子原是富家小姐,出嫁前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嫁給李商隱後就沒過過幾天好日子。丈夫在外打拚,她攜兒帶女苦苦支撐著家。有時不得不投靠一母所生的六姐生活,其困窘可想而知。然而她從來沒有一句怨言。寫給丈夫的信,除了詢問歸期,總是說「家中一切皆好。」以免丈夫操心挂念。

生活的磨難,兒女的牽累,極大地損害了王氏的健康。她也知道自己患了病,但一直隱忍著。李商隱身體也不好,為了給丈夫看病,她賣了自己僅有的首飾,自己卻捨不得看病吃藥,竟然吃丈夫的藥渣,還寬慰丈夫說:「吃了你的葯底子,還真的有效呢!」(《李商隱傳》)。

李商隱在徐州盧弘止幕府時,收到妻子最後一封「平安」家信。不久,盧弘止病逝,李商隱沒有了工作,只得回家,一進家門才發現妻子已經卧病在床。李商隱慌了神,四處請醫問診,然而醫生都搖頭嘆息而去。

大中五年(851)八月,七仙女終於魂歸天上,年僅29歲。她這麼年輕,得的又不是不治之症。她是累死的、愁死的,有病不捨得看醫生,拖死的。李商隱頓足撞牆,痛哭流涕,痛悔自己太粗心、太大意,沒有照顧好自己的愛妻。這才真真是「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悼亡詩一首接一首,訴不盡的哀思傷感,道不完的悔恨思念。

此後,李商隱一直生活在懷念與追悔之中。為了養家,他不得不把兒女寄養在親戚家,隻身入蜀,加入梓州柳仲郢幕府。在赴蜀途中作《悼傷後赴東蜀辟至散關遇雪》詩:

劍外從軍遠,無家與寄衣。散關三尺雪,回夢舊鴛機。

柳仲郢對李商隱很器重也很同情,看到他整天鬱鬱寡歡,身體日漸憔悴,很是憂心。為了讓李商隱從痛苦中解脫出來,他把成都色藝雙絕的女孩介紹給他,勸他續弦。不願續弦,服侍他生活也行。然而,李商隱都謝絕了,沒有人能取代王氏在他心中的位置。和王維一樣,李商隱妻亡沒有再娶。在唐代著名詩人中,李商隱的鐘情與元稹的薄倖,成為鮮明的對比。

大中九年,柳仲郢調回朝廷,李商隱也回到長安家裡,舊物舊景無不使他觸目生情。七月他獨游曲江,看到江中的荷花,又想起了被他喻為荷花的妻子,寫下《暮秋獨游曲江》:

荷葉生時春恨生,荷葉枯時秋恨成。

深知身在情長在,悵望江頭江水聲。

大中十一年正月,李商隱特意去了洛陽,到與亡妻曾經生活過的,如今已經荒廢的崇讓里老宅尋覓舊蹤,留下《正月崇讓宅》詩:

密鎖重關掩綠苔,廊深閣迥此徘徊。

先知風起月含暈,尚自露寒花未開。

蝙拂簾旌終展轉,鼠翻窗網小驚猜。

背燈獨共余香語,不覺猶歌起夜來。

《起夜來》是新婚喜歌。往昔的崇讓宅,詩人每次歸來,都有愛妻相迎,那是多麼幸福的時光。如今卻是重門上鎖,滿地青苔,樓閣冷落,觸目生悲。妻子已逝,無人與語,詩人只好獨自徘徊。夜幕降臨,月亮生輝,卻蒙上一層陰影,似有無限悲哀。

李商隱竟然在這座廢宅里獨自住了七天!

李商隱的《正月崇讓宅》和蘇軾悼念亡妻王弗的《江城子》,陸遊憑弔唐婉的「沈園」詩有一比。

此後詩人拖著病弱之身依然幕游,詩筆揮灑不息,回想自己近五十年歲月,真的是不堪回首。自己為前程、為家族、為妻兒、為國家、為百姓,努力過、奮鬥過、吶喊過,卻因身不由己捲入黨爭,一切理想都化為泡影。

近五十年的歲月,彷彿一場虛幻迷離的夢,又像凄涼哀婉的瑟聲。百感交集湧上心頭,於是一首千年絕唱《錦瑟》橫空出世: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庄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此詩一經問世即被稱為李商隱的代表作。愛詩的無不喜吟樂道,堪稱最享盛譽。然而也給文學評論家出了一道難題,被認為是最不易理解的難詩。宋元以來猜測紛紜,莫衷一是。元好問、王漁洋都曾發出過「一篇《錦瑟》解人難」的感嘆。

詩無達詁,詩可多解,不必非要搞出一個標準答案來。惟其如此,才更耐人尋味;惟其朦朧,才更有魅力。正如梁啟超先生所說:「義山的《錦瑟》《碧城》《聖女祠》等詩,講的什麼事,我理會不著。拆開來一句一句讓我解釋,我連文義也解不出來。但我覺得他美,讀起來令我精神上得一種新鮮的愉快。須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飲冰室文集?中國韻文內所表現的情感》轉引自摩西《讀懂唐詩》)。

李商隱是唐代的朦朧詩人,稱得起朦朧詩的開山鼻祖。可惜如今的許多朦朧詩,只有朦朧,卻缺少了美。

看更多有文化有思想的好文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濮陽說 的精彩文章:

你的水準決定了你的交友層級

TAG:濮陽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