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他是徽商之後,四肢癱瘓,改變了孫中山和蔣介石的政治生命,卻遭到兩人背叛,最終客死他鄉

他是徽商之後,四肢癱瘓,改變了孫中山和蔣介石的政治生命,卻遭到兩人背叛,最終客死他鄉

「滿堂花醉三千客,一劍霜寒四十洲」。

張靜江一手築就的財富,與其一生的民國理想,一如江南曲折綿延的水道,推搡著他沖向歷史漩渦的最深處。

他的財富推動了晚清的顛覆,也支撐了孫中山的革命生涯以及蔣介石的獨裁時代。

這是一個不能不說的歷史人物,因為他行為的不可思議,更因為他不可低估的歷史作用。

他在民國史上功高蓋世、人送外號「現代呂不韋」的奇人:不僅是二十世紀初江浙財團的四大亨之一,而且是國民黨「四大元老」之一。

孫中山稱他為「革命聖人」,「中華第一奇人」;蔣介石稱他為「革命導師」,陳果夫稱他為「黨國理財第一人」;

毛澤東稱他是「最有經濟眼光」的人。

張靜江,安徽休寧人(祖籍),民國富商、政壇元老張靜江,曾任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主席、代理國民政府主席。

孫中山稱他為「革命聖人」

孫中山早年為革命奔走,過著一種遊俠式的生活,靠別人的「贊助」艱難地支撐著反清革命。

孫中山的在當時的窘境是可想而知的,造反依賴會黨,宣傳靠留學生,經費靠著華僑施捨。

但在孫中山山窮水盡之時,張靜江給了他所有的幫助,甚至是出賣家產,可謂毀家紓難!

張靜江祖籍安徽休寧(今徽州),曾祖張維岳於康熙末年定居南潯,以經營蠶絲業和鹽業起家。

此人工於心計、智商極高,把祖輩傳下的買賣做得很大,且與清廷高層的關係密切。

但當時很少有人知道,在這個老謀深算、惟利是圖的形象背後,也有其理想主義的一面。

1906年3月,28歲的張靜江乘法輪東歸,偶然得知孫中山也在船上,便前去求見,他對孫中山說:「余亦深信非革命不能救中國......君如有需,請隨時電知,余當悉力以應。」

隨後,他與孫中山約定聯繫暗號,款項多少以ABCDE為序??A代表一萬元,B代表二萬元,C代表三萬元,D代表四萬元,E代表五萬元。

張靜江說完就告辭了,留下孫中山一個人在那兒發愣,

要知道那時候孫中山發動的反清起義屢屢受挫,就連他自己都對革命的前途沒有什麼把握——這個素昧平生的闊少究竟想幹什麼呢。

兩年過去了,孫中山的革命仍舊沒見什麼起色,孫中山幾乎忘了這件事情。

一次,孫中山與黃興閑聊,偶然提起了這位革命的慈善家,孫中山突發奇想:現在經費奇缺,何不一試。

黃興知道張靜江是清使館人員,勸說孫不要發電報,但孫中山實在到了捉衣見肘的困境,無奈之下,偷偷地發了,電文只有一個字——C。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數日後,三萬法郎的巨款如數匯到東京。

又過了一年,三月初,孫中山籌集兩粵和雲南革命所需的款項無著,又先後以A字和E字致電張靜江,數日後,一萬元和五萬元法郎一個子兒不少地到帳。

於是大清帝國很快就收到了革命黨人獻上的新春「賀禮」——革命起義。

而這份「厚禮」的埋單者正是大清帝國駐法使館的商務隨員張靜江,他為此賣掉了自己在法國的通運公司。

在1911年辛亥革命期間和前後,每當孫中山開展反清起義活動經費不足時,便會及時拍電報給張靜江請求匯款。

張靜江接電報後每次總是有求必應,按時如數將款寄到。

不僅僅是經費,孫文的革命最大的財力來源於張靜江代表的江浙財團,他介紹加入同盟會的財團也成為後來國民政府解決財政危機的唯一途徑。

孫中山靠這些經費,一步一步地發動他的革命,最終迎來了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的時刻。

而此時的革命政府,卻是一個被投機的革命政權,和孫文的欣喜不同的是張靜江的憂愁。

他寫信給孫中山,大意是革命當摧枯拉朽,一舉清除舊官僚,不可求妥協的政府。

然而在孫文的心中,這已經是最好的革命,1912年1月,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禮請張靜江出任共和國的財政部長,但張靜江堅辭不受

——他寧願在海外通過過各種關係繼續為革命捐款,也不願為那個不徹底的「革命政府」做事,即便如此,仍然是巨款不斷。

直到很多年後的國民黨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即便缺席也被革命黨人一致推為中央執行委員。

在這次大會上,孫中山稱他為「革命聖人」,並親書「丹心俠骨」四字相贈。

1925年春,孫中山為南北統一和談冒險北上,在北京病倒。張靜江聞訊後,不顧自己四肢癱瘓(因患骨痛症導致其四肢萎縮),哭哭啼啼奔赴北京,希望見孫中山最後一面。

兩個理想主義相見,一句話沒說,只是相顧而泣,就如同倆孩子。

蔣介石的恩人

張靜江與蔣介石之間,既有同鄉之誼,亦有張靜江惜其少年英雄之義。

蔣的革命屢戰屢敗,最後傾家蕩產,只好厚顏啟齒,向張靜江借錢糊口。

張靜江並未因此卑視蔣氏,相反,他對蔣有求必應。直至今天,南京市檔案館尚存蔣當年向張靜江的借條,厚約一寸多。

蔣介石在登上權利的過程中,和孫中山一樣,幾乎是靠向張靜江的借貸而籠絡上下左右,得以站穩腳跟的。

張靜江不遺餘力在黨內推舉蔣介石,甚至親自操辦蔣介石的婚姻大事,使陳潔如成為蔣的北伐夫人。

蔣介石後依附民國四大家族之一的宋家,與宋美齡聯姻,為二人關係破裂埋下伏筆。

1928年到1937年間,張靜江與蔣介石因治國方略不同而漸行漸遠,終至決裂。

張靜江被排擠出政治權力中心,但他卻在政局的跌宕起伏中輾轉找尋到了個人經濟事業的最高峰。

張靜江認為,時局已定,理應循三民教義宗旨,發展經濟。

他說:「本會期於最短期內實現總理建國方略之全部計劃,力矯昔日官辦事業之弊,以增加國家資本,而裕民生。」簡言之,即要發展私營企業。

但蔣介石想的卻是如何集中權利。

1930年3月,張靜江向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提交《確立全國建設經費保管支配方案以利建設案》,建議成立由財政、交通、鐵道、工商、農礦各部部長及中央建設經費保管委員會,實行建設經費會計獨立制。

就是為了限制蔣介石對財政干涉及建設費用挪用。

在任建設委員會委員長期間,張靜江手中只有公款10萬,但創造了5000多萬的價值,鋪通了浙江全省主要交通幹道,獎勵實業,振興國產。

這在民國經濟史上,是一個奇蹟。

1929年,浙江省政府第一次舉辦杭州西湖博覽會,這在全國都是創舉,規模空前,氣勢恢宏。

時任浙江省政府主席的張靜江表態說:「此次博覽會為建設先鋒,中外觀瞻所系,於會場設備暨修治道路、橋樑工程,自應略求完美,不容簡率。」

西湖博覽會後,北山街(現名「北山路」)一度改名為靜江路,以紀念張靜江這位有功之臣。而新新飯店和靜逸別墅則一直保存使用到今天。

但在權利的集中之後,就是要將財權緊緊抓在手中,張靜江很顯然此時已經成了蔣介石的畔腳石,也漸漸地被蔣踢開。

日暮鄉關

1938年,身患眼疾的張靜江先經由武漢前往香港,並自香港前往瑞士日內瓦治病。

在飛機上,張靜江愴然回望故國,對賬房先生李力經說,此去怕是再也難回了。

難以回去的,不但是張靜江,還有他的革命理想主義。

張靜江未必不知道,是非成敗轉頭空,多少人能夠成就功名利祿,又有多少人能在僥倖躲過歷史的劫難之後,及時抽離殘局,功成身退?

他一手築就的財富,與其一生民族理想,一如江南曲折綿延的水道,推搡著他沖向歷史漩渦的最深處,早就已經沒有撤退的餘地。

數月之後,張靜江離開日內瓦抵達紐約,在生命的最後12年中,張靜江再也沒有回過中國。

1950年,一如著名醫學家袁樹珊在張靜江訃文最後的批註,張靜江一生華章零落成泥,在紐約寓所內溘然長逝,終年74歲。

徽臉文化

「以人物帶動人文,用文章傳遞文化」,徽臉文化,致力於發揚安徽文化,宣傳安徽人物。為徽文化代言,打造安徽文化第一微刊。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看客讀史 的精彩文章:

蔣介石曾對宋美齡說絕不遷台灣,只因李宗仁和蔣經國的兩句話

TAG:看客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