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沒想家……」「那你幹嘛抱著外賣桶流眼淚?」

「我沒想家……」「那你幹嘛抱著外賣桶流眼淚?」

這個盒子名叫Oyster pail,全美所有的「正經」中餐都要用這個桶,不然還會被嫌棄不正宗。

此時此刻,我正吃著新點的左宗棠雞,想念媽媽的味道。

是啊,剛開學我就想家了...

說實話,在美國,中餐外賣挺火的。你們看,哪裡都有它。

比如說《生活大爆炸》那群宅男,每周六都在抱著它啃中餐,一啃啃了N年...

不看宅男了,看看有點年代的《老友記》,這邊也捧著它笑得開心:

GIF/2K

真的,要是眼利一些,你會發現自己分分鐘被刷屏:

《愛情與靈藥》

成龍大哥《尖峰時刻》

《靈書妙探》(Castle)

連動畫片都有它的身影

甚至還擁有了專屬的emoji表情

對啊,美國的「中餐」很火,但都不是我要的「家」的味道。

談到中餐,我的美國同學們會說他們超愛中餐。

但每次和他們一起去中餐館吃飯,看了一溜菜單,最後必然少不了有左宗棠雞(General Tso』s Chicken)這道「中華名菜」。

真心想說:hey,guys!我們那兒不是很愛吃這個...

吃完飯後,要是店家沒有端上兩個Fortune cookies,一定會被他們吐槽是不正宗的黑心商家

很多美國人每次拿到服務員端上的Fortune cookie時都充滿著儀式感,嗯,差不多就像我們去廟裡求籤一樣。因為Fortune cookie里的字條,可能關係到他們下周的彩票能不能中獎。

如此神秘的玄學,一定是只有正宗的中餐館才會有!......

對啊對啊,我們中國人每天做的每一個決策都是靠Fortune cookie完成的,我還會神秘的東方巫術你們信不信啊?

叫個外賣呢,就要輪到Oyster pail(牡蠣桶)出場了。

能攻下美劇、佔領好萊塢並不是因為它背後有多會砸錢打廣告的金主,只是因為整個美利堅的中餐館都在用。

大概給你們普及一下吧,剛來美國的時候,我對這玩意兒挺好奇的,就順手查了查。

哦,來美國留學的一大好處就是:不用翻牆了...厲不厲害?

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盛產牡蠣(就是生蚝),街頭隨處可見賣牡蠣的攤檔。但顧客買了牡蠣怎麼帶回家卻一直是個難題,那會兒大家還要自帶一個桶去。

1894年,一位叫做F.W.Wilcox的同學發現了怎麼利用一張紙,折出一個完美的防漏容器。

這個發明很快被紐約包裝商Bloomer Brothers發現,開始應用來大批量生產「牡蠣桶」。

▌牡蠣桶轉型外賣桶

到了20世紀中葉,隨著過度打撈,牡蠣減產,價格上漲,買的人也越來越少,於是大量的牡蠣桶就用不上了。

不過呢,二戰後,美國人越來越喜歡從餐館叫外賣,中餐館老闆發現,用這個桶裝食物真是太合適了。

可以密封,上面還附有鐵絲把手便於攜帶,紙盒還有特殊夾層以免湯汁流出來,而且保溫效果良好。於是這些用不掉的牡蠣桶就這樣成功轉型。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佩服我們中國人的智慧,說到經商還有動手能力除了我們還有誰?

但即使完美轉型,一開始的中餐外賣盒也不是現在這樣。

直到1970年代,製造這些牡蠣桶的Fold-Pak公司找來了一個平面設計師,他大筆一揮,外賣盒才變成了這樣的剪紙風格。雖然美國人對中國風有那麼多誤解,這外賣盒還是挺漂亮的。

GIF/1K

最普遍常見的中餐外賣盒上,基本都畫著一座寶塔。這座塔,據說是南京大報恩寺里的五彩琉璃塔(又稱瓷塔)。

聽著有點陌生,但這座塔其實響噹噹。它跟長城一起入選「世界中古七大奇蹟」,在很久很久很久以前,在西方人眼裡,它的名氣比長城要大得多。

但可惜今天的我們看不到,因為這座瓷塔已經在1856年太平天國時期不幸被毀。

五彩琉璃塔

除了瓷塔圖案之外,外賣盒上也畫過代表中國的龍形圖案,和代表福氣的圓形圖案,不過仍然以瓷塔圖案最為常見。

中餐外賣盒包包

吶,還有外賣盒造型的包包

不過有網友提出,美劇里吃中餐外賣的方式是錯錯錯的,即使是智商187的謝耳朵也不能信:

GIF/1K

GIF/1K

GIF/1K

正解是……撕!

GIF/1K

攤平它就成了一個盤子了...

GIF/1K

emmm...我依然在拿筷子扒拉米飯,科普了一通,更想吃媽媽做的紅燒肉了怎麼辦...

我不才是想家,只是吃不慣這裡的飯而已啦。好像,外面的月亮也沒有家裡的好看呢...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公眾號 的精彩文章:

過最real的人生,穿最愛的白色狐皮大衣
澳大利亞最值得一游的10大名城堪培拉篇
蛇精眉、波浪唇、彩虹睫毛……這些活久見的最hin妝容絕對亮瞎眼!
最重的行李總在父親肩上
夏末的午飯PK!波奇飯 VS 波奇飯!

TAG: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