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館藏欣賞專刊之杭州博物館-字畫篇 003期 連載

館藏欣賞專刊之杭州博物館-字畫篇 003期 連載

看過了玉器,瓷器,怎麼能少得了當代文人墨客的墨寶呢,要說杭州博物館的筆墨還是非常值得觀賞的:

杭州博物館-明宋人撲棗圖

紙本,縱122.5cm,橫52.8cm。此件作品描繪古代撲棗的生動場景,作者不僅描繪出撲棗時的各種分工,並且抓住婦女兒童在勞動中凝神屏息的一剎那,構成畫面。在描繪的手法上,採用清秀勁力的的線描,著色艷麗沉著,使輕薄透明的衣著,躍然於絹帛之上,充分顯示出作者精深的藝術造詣。此件作品無款,以近代姚虞琴題「宋人撲棗圖」而名,根據人物服飾及繪畫風格定為明代。

杭州博物館-明文徵明寒柯圖軸

紙本,縱114.8cm,橫50.2cm。文徵明(1470—1559年),初名璧,字征明。江蘇蘇州人。其山水、人物、花卉無一不工,融合趙孟頫、吳鎮、王蒙、沈周畫法,繼沈周之後吳門畫派領袖。此畫以質樸的粗筆水墨描繪、江南九月景色,山岩上兩株枯木著以淡墨給人以蕭寒之感。圖左上行書題詩:「九月江南秋漸闌,經霜木葉半彫殘,莫嫌野色凄涼甚,一片高情屬歲寒。徽明。」鈐「徽仲父印」、「文徽明印」、「衡山」印。

杭州博物館-明宋旭城南白薴村圖軸

絹本,縱116 cm,橫70 cm。宋旭(1525—1606年),號石門,字初晹,後為僧,法名祖玄等,浙江嘉興人,居松江。師沈周,能作大幅,蒼勁古拙,為「華亭派」的代表。此作設色遠景山水,畫面開闊,以高遠法描繪了山樹、草亭、渡船、木橋、茅屋以及波瀾的江面,給人一目千里之感。右上署款:「城南白薴村,萬曆辛巳十月之望作於雲間之碧玉精舍,檇李宋旭。」鈐「初晹」、「石門山人」印。

杭州博物館-明陳洪綬竹石圖軸

絹本,縱53.4 cm,橫25 cm。陳洪綬(1598—1652年),字章侯,號老蓮等,浙江諸暨人。其生活在明、清交替時代,早年投身政治,中年家破喪妻,明亡後懷念故國,寄情書畫,創作了不少銘心絕品,為明末清初傑出畫家。在此件寫意小品中,用筆隨意勁率,構圖疏而不散。竹與石濃淡鮮明,相映成趣。右邊署款:「洪綬似登子社兄正之」,鈐「洪綬」、「章侯氏」二印。

杭州博物館-清藍瑛層巒秋色圖軸

紙本,縱320cm,橫25cm。藍瑛(1585—?),字田叔,號蝶叟、石頭陀、西湖外史等,浙江杭州人,是「武林畫派」創始人。此畫整幅瀰漫著一片秋意,雲淡天高,深山幽壑,主峰危峙聳拔,又有迴廊屋宇,溪水潺潺,有游者於橋上扶欄緩行,在染以丹砂、赫黃的樹木襯托下,更突出清秋氣息。畫左上行書題款:「層巒秋色畫於西溪之香圃,丁酉秋初蝶叟藍瑛。」鈐「藍瑛之印」、「田叔父」印。

杭州博物館-清袁尚統野店霜橋圖軸

絹本,縱78.5cm,橫40 cm。袁尚統(1590—?),字叔明,江蘇蘇州人。受吳門畫派影響,作品常帶著具有情節的民俗風情。此作設色,畫面上高山聳立,尋山道而上可見古寺山門,近處樹林間搭了幾間簡易茅舍,為往來的旅者提供了一個歇腳休憩之所。左上款署:「野店雞聲早,霜橋月色寒。壬寅冬日畫並題於天桂軒,時年七十有三,袁尚統。」題首鈐「天福郎」,題尾鈐「尚統之印」、「字叔明」印。

杭州博物館-清惲壽平喬松圖軸

紙本,縱163cm,橫64cm。惲壽平(1633—1690年),本名格,字壽平,後以字行,號南田、白雲外史等,江蘇常州人。山水取法「元四家」,花卉以沒骨法獨開生面,屬「常州派」。此作古拙高潔,為惲壽平晚年之作。左上行書款署:「墨池忽見蒼虯起,半壁長生岱嶽雲,甌香館戲圖,白雲外史壽平。」題首鈐「寄岳雲」印,題尾鈐「惲壽平印」、「正叔」印,左下角鈐「以當萬卉」印。上有汪薇康熙庚午題詩堂。

杭州博物館-清王翚仿黃鶴山樵山水圖軸

紙本,縱140cm,橫51.3cm。王翚(1632—1717年),字石谷,號耕煙散人、清暉主人等。江蘇常熟人。為「清初四王」之一。畫面溪水盤曲,村舍錯落;道路迴轉,隨山高聳入雲。用干筆擦染,濃墨點苔,朱膘、赭石,參差染樹,加以潤筆渲染。自題:「芙蓉一朵插天表,勢壓天下群山雄」。款署:「康熙歲次丁丑九秋仿黃鶴山樵筆,兼用董、巨遺意,請正,若谷老先生,海虞王翬」。鈐「王翬之印」、「耕煙散人」印。

杭州博物館-清陳字唐人索句圖軸

絹本,縱126.8cm,橫45.4cm。陳字(1634—?),號小蓮,初名儒禎。陳洪綬子,書畫繼其家風。此幅設色工筆人物細膩精緻,畫面上兩位文人各鋪紙墨,一前一後席於玲瓏石上,思索覓句,眉頭微蹙,眼神專註。特別是前者所抬左手似乎是在阻止侍者的前行打擾,更顯氣氛的靜肅。石柱上居高放置著瓷瓶荷花,加深畫面端莊典雅的格調。左上只題「畫唐人索句圖」六字,任觀者浮想連翩。鈐「小蓮」、「無名氏」印。

杭州博物館-清華喦重岩鍊氣圖軸

絹本,縱169.3cm,橫98cm。華喦(1682—1756年),字秋岳,號新羅山人等,福建上杭人。作畫尤擅花鳥,為「揚州八怪」之一。此畫,重岩磊磊,鍊氣人盤席松樹下,侍童一旁生爐燒茶,既有深度的思想境界,又描繪出真實細膩的生活體驗。整幅畫率意疏宕,為華喦別具一格之作。左上款題:「古藤絡著瘦松身,清似重岩鍊氣人,由是白雲來點染,幽姿更覺有精神。新羅山人喦寫並題。」鈐「華喦」、「秋岳」印。

杭州博物館-清李鱓薔薇芭蕉圖軸

絹本,縱229.5cm,橫52cm。李鱓(1686—1762年),字宗揚,號復堂等。江蘇興化人。為「揚州八怪」之一。畫面左側一叢芭蕉拔地而起,高舒垂蔭。如蓋的綠蔭下幾株薔薇略隱還現,露出粉白微紅的笑靨。整幅畫於恬靜中蘊趣味,大筆中見精巧,體現李鱓集取優長的繪畫風格。配合右上率意的題款:「深院下簾人晝寢,紅薔薇映綠芭蕉。懊道人。」給人以釋然物外的精神享受。款末鈐「李鱓」、「復堂」印。

杭州博物館-清蒲華竹石圖軸

紙本,縱253.5cm,橫126cm。蒲華(1830—1911年),原名成,字作英,號胥山野史、種竹道人,浙江嘉興人。尤善寫墨竹,精於濕筆。為「海派」書畫家。整幅畫水墨淋漓,墨點斑斑,作者以草書之法寫竹,出手迅疾,筆意奔放,為晚年之佳作。款署:「庚子大暑節胥山野史蒲華客虎林揮汗。」鈐「作英」印。蒲華一生畫了大量的墨竹圖,他十分推崇宋代大文豪、書畫家蘇軾,此幅題款上就題「寫東坡詩意」。

杭州博物館-清羅聘蕉石僧人圖軸

紙本,縱63.3cm,橫24.9cm。羅聘(1733—1799年),字遁夫,號兩峰等,原籍安徽歙縣,先輩已遷居揚州。金農弟子,博聞好學,筆力厚重,造型準確,超過金農,「揚州八怪」之一。 此畫設色,叢石、蕉蔭下,僧人坐藉忍草之上,垂眉思穇[cǎn]。畫面靜穆雅緻,人物、山石、芭蕉的描繪詳略得當,工寫兼施,恰到好處,賦色清雅和諧,淡而不薄,烘托出幽爽高古的氣氛。款題「羅聘並記」,鈐「兩峰子」聯珠印。

杭州博物館-清吳昌碩葫蘆秋菊圖

紙本,縱137cm,橫49.3cm。吳昌碩(1844—1927年),名俊卿,字昌碩,號老缶等,浙江安吉人,善金石書畫,是近代著名書畫篆刻家。本幅作品,取陳淳、徐渭沒骨寫意法。幾個葫蘆著色輕重有別,各顯老嫩之姿,大藤彎曲蔓延,一派盎然生機。配以詩書印章形成古拙典雅的格調。款署:「久與凡卉伍,光華亦灼灼,鞠花能傲霜,葫蘆賣何葯。壬戌冬吳昌碩年七十九。」鈐「老缶」和「同治童生,咸豐秀才」押角印。

杭州博物館-黃賓虹蜀江射洪紀游圖軸

紙本,縱89.5cm,橫38cm。黃賓虹(1865—1955年),又名朴存,字質,號向予、虹廬,中年後更號賓虹。安徽歙縣人,居杭州。現代著名畫家、畫學理論家、詩人。此圖為黃賓虹晚年之作。畫面蒼渾清潤,焦墨中溢出斑斕。布景豐富,黑白分明,層次井然。右上署款:「蜀江射洪紀游以李檀園筆意寫之。丁亥八十四叟賓虹。」鈐「黃賓虹」、「綠雪軒」印。丁亥即公元1947年,作者時年八十四歲。

杭州博物館-潘天壽靈芝雙雞橫幅

紙本,縱32cm,橫132cm。潘天壽(1897—1971年),原名天授,字大頤,浙江寧海人。擅長寫意花鳥、山水。為現代「四大名家」之一。此圖雖為小品,但其中運墨變化,勾葉率直。款署:「雞聲戒旦天初曉,小鳥階前捉地龍,辛丑年歲暮大頤指墨。」鈐「潘天壽」、「阿壽」印。潘天壽發展了「紙墨」這一畫種,其指畫作品很多。他在筆畫上的高超造詣,使他也成為運用指墨畫形式的一代大家。

杭州博物館-宋無款竹叢翠鳥圖團扇頁

絹本,縱21.6cm,橫25.1cm。此幅作品採用了工筆雙鉤的畫法,畫面上荊棘竹叢中,小鳥憩於枝上,表現出安然幽靜的意境,這種寄情於寫生的花鳥畫為宋代常見的風格。畫面右下部鈐有「鮮於」朱紋印和「鐵蕉仙館」白文收藏印。

杭州博物館-清馬元馭荷花啼鳥圖扇頁

紙本,縱16.8cm,橫51.2cm。馬元馭(1669-1722年),字扶羲,號棲霞,天虞山人,江蘇常熟人,畫法傳家法,氣韻超逸。寫生得南田親傳。此件作品,用沒骨法渲染荷葉、花朵,與畫面右邊的白頭翁、輕翹的蓮蓬形成疏密和輕重剛柔的變化,設色淡雅清麗,給人以美的享受。中上部署款:「庚辰秋仲,寫王澹軒畫法,天虞山人元馭。」鈐「元馭之印」朱文印。

杭州博物館-清藍濤墨菊圖扇頁

紙本,縱15.9cm,橫24.7cm。作者藍濤,號雪坪,藍瑛孫,工山水、花卉。此幅水墨寫意竹菊,以三兩花朵的呼應和濃淡水墨的變化,配上淺黃色金箋,在形式和色彩上形成了和諧的對比,讓人體會到精緻的品味。

杭州博物館-清虛谷雙鶴圖扇頁

絹本,縱28.2cm,橫28.5cm。虛谷(1821-1896年),僧,本姓白,字懷仁,紫陽山民,倦鶴,室號覺非庵,出家後用虛谷名。近代「上海畫派」重要畫家。此件作品,畫面上老松廻環,松針下插與樹身形成回合;雙鶴停立,長喙微張,作欲鳴狀。丹鶴用淡墨輕勾,白粉點背,濃墨揮尾。整幅淡彩干墨,用筆簡老,側鋒逆送。在表現:「鶴鳴九哦皋,聲聞於天」意境的同時,也反映作者筆墨俱老的藝術水平。

杭州博物館-清任熊唐人詩意圖扇頁

紙本,縱24.7cm,橫24.7cm。任熊(1823—1857)字渭長,湘浦等。浙江蕭山人,擅長畫人物,宗法陳洪綬,為晚清「上海畫派」的早期畫家。作品巧妙利用團扇特殊的形式,將室內和外景融為一體。雙勾點葉形成濃重的樹陰,與室內裝飾及人物的細線界筆形成虛實;精緻的筆線、人物的盛裝與灑金絹,透露出濃重的富貴氣;在嚴謹和諧的藝術裝飾中,採用多種手法表現唐詩「斜報雲和深見月,朦朧樹色映昭陽」之意。

杭州博物館-明文徵明行書軸

紙本,縱246cm,橫65cm。文徵明(1470—1559年),原名壁,字征明,後以字行,號衡山。蘇州人。明代「吳門四家」之一。此件作品書法上中鋒用筆,行氣貫通,結體清秀,取黃庭堅書法之勢,表現出書寫者深厚的基本功。作品內容為:「老眼視茫然,時時手一偏,未能忘習氣,聊復譴余年,欹枕山窗下,篝燈細雨邊,誰應知此味,自結靜中緣。」落款「徵明」,鈐「停雲」、「玉蘭堂印」、「文徵明印」。

杭州博物館-明王思任行書詩軸

綾本,縱175cm,橫49cm。王思任(1575—1646年),字季重,號遂東等,浙江紹興人。詩歌、書法與董其昌、陳繼儒齊名,亦能畫山水。此幅作品行筆純熟,用筆尖入圓收,筆劃之中不時出現誇張伸展,顯示出文人逸韻中的瀟洒和奔放。作品內容為五言律詩:「忽復薌溪到,停舟簡素書,春霖蓬翕蝶,江浪枕餐豬石子封邑,桃花亂碓渠,道林陵家已近,明日侯蟾蜍。」作品鈐「王思任印」、「遂東」印

杭州博物館-明王時敏隸書軸

紙本,縱146cm,橫58cm。王時敏(1592—1680),字遜之,號煙客等,江蘇太倉人,善書法,工詩文,為「清初四王」之一。此幅作品顯示出運用狼豪硬筆書寫的效果,筆畫均勻,圓入方出,蘊篆、隸莊重含蓄的書法,向輕快便捷的楷書過渡,結字平直寬博。內容為:「禊堂真賞墨花新,白首摩挲古道民,遙憶山窗舊題處,碧梧紅豆已前塵。」署款:「八十老人王時敏」,鈐「王時敏印」、「西廬老人」印。

清劉墉行書古宮詞卷

紙本,縱16.5cm,橫95cm。劉墉(1720—1804年),字崇如,號石庵,山東諸城人,善書,「乾隆四大家」之一。宮怨詩又稱宮詞,專寫帝王日常生活小事或宮中女子抑鬱惆悵,此卷內容即為宮詞七首。卷幅雖小,字形不大,但用筆潔凈,結體寬舒,細筆中見精華,反映了劉墉書法的妙處。自題:「此吾乾隆癸亥夏課詩也,甲子一周未見進境,學藝且然,況聞道乎?竺典所斥放逸之人也,石君前輩以為如何?墉稿。」

本文所有圖文均由小編親自采編,同時這也是館藏展品展示的第三期,文章不定期連載,歡迎訂閱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萬古藏機 的精彩文章:

書聖西去灑墨人間,群雄爭相只為一觀
曾多少人對它如痴如醉,傾盡家財也要擁有一二

TAG:萬古藏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