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舊友願為內應,此君率軍去偷襲敵營,途中一細節知中計,悔之晚矣

舊友願為內應,此君率軍去偷襲敵營,途中一細節知中計,悔之晚矣

話說元末梟雄陳友諒和朱元璋進行「窩裡斗」以來,兩梟雄互有勝負,1360年(至正二十年),陳友諒殺手傀儡皇帝徐壽輝,自稱漢王,隨後一股作氣,攻破了朱元璋的軍事重鎮太平,殺死了朱元璋義子朱文遜、「黑先鋒」花雲、太平府知府許瑗、樞密院院判王鼎四大將領。

舊友願為內應,此君率軍去偷襲敵營,途中一細節知中計,悔之晚矣

陳友諒收穫的不但是城池,而且還有名譽和地位。一夜之間到達到了頂峰。而與陳家軍的意氣風發相比,這時的朱家軍卻頹廢低迷。原因很簡單,此消彼長,陳友諒在偷襲太平一戰打得太漂亮太完美了,打得朱家軍心驚膽戰,此時聽說陳友諒來攻打集慶,不由人心惶惶。有的主張棄集慶,另謀他就,有的主張投奔小明王,尋求庇護。有的左右搖擺不定,一半想戰,一半想降。

眼看形勢危急,朱元璋趕緊召開一次緊急軍事擴大會議,招集手下文武重將共商對策。結果,場面熱鬧,有主張降的,有主張戰的,有主和的,有主張逃的,總之,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各抒己見,互不相讓。結果可想而知,會議很失敗,朱元璋很沮喪。

舊友願為內應,此君率軍去偷襲敵營,途中一細節知中計,悔之晚矣

但關鍵時刻,何有解憂,唯有劉基。劉基教會了朱元璋三個關鍵詞:

第一個關鍵詞——當斷不斷,必受其亂。解析:現在形勢很危急,我們不能坐以待斃,要明確目標,統一思想,堅決進行集慶保衛戰才是唯一出路,否則就只有死路一條。

第二個關鍵詞——人心齊,泰山移。解析:陳友諒看似強大,實際上很脆弱。他弒主稱帝,便是不仁不義、不忠不孝,他的內部看似平和,但實際上一定是人心渙散的。只要我們團結一致,同心同德,打敗陳友諒不是痴人說夢。

第三個關鍵詞——多算勝,少算不勝。解析:要打敗陳友諒,要靠智取,四兩撥千斤嘛!

舊友願為內應,此君率軍去偷襲敵營,途中一細節知中計,悔之晚矣

朱元璋是何等人物,自然一點就通,於是,他馬上做了兩件事。

第一件事,殺一儆百。他抓了幾個主降和主逃的將領直接送進刑場,進行了開刀問斬,並且發出這樣的話:以後再有言降敗逃者,格殺勿論。

第二件事,虛心請教。自然是請教劉基了。劉基只說用智取,那麼智從何來呢?

面對朱元璋的虛心請教,劉基不再轉彎抹角,說了兩句話。第一句話:使用苦肉計;第二句話:要委屈一下康茂才。

那麼,劉基為什麼會把苦計肉挨刑的人選定為康茂才呢?

原來康茂才和陳友諒是老朋友。兩人曾經一起「扛過槍」,但後來兩人志相同卻道不同,於是分道揚鑣,一個當了人民的「英雄」(革命),一個當了元廷的「鷹爪」(做官)。朱元璋攻克集慶時,康茂才選擇了投靠朱元璋。劉基於是想到了以康茂才為誘餌,釣陳友諒這條大鯊魚上鉤。

舊友願為內應,此君率軍去偷襲敵營,途中一細節知中計,悔之晚矣

接下來,朱元璋該行動了,他首先找來康茂才進行了一次單談的談話,很快兩人上演了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的演技大比拼。故事很老套,詳情參見《三國演義》里的周瑜和黃蓋的苦肉計。朱元璋以「莫須有」的借口和理由,狠狠地打了康茂才一頓。「氣憤」的康茂才,寫了一封「血書」給陳友諒。表達了三層意思:一是我被朱元璋這個烏龜王八蛋打了;二是作為老故交,這口惡氣兄弟你一定要幫我出;三是你來攻集慶我願為內應。我會在城外江東橋相候,誆開城門,直搗朱元璋帥府。

陳友諒接到信後,笑逐顏開,然後對康茂才送信的親信回了一個字:行。

而陳友諒的親信張定邊卻心有疑慮,然後說出了自己的擔心:主公與老康之交早而淡,久而疏。而老康是君子還是小人還不得而知,他現在在朱元璋手下正風光,突然反戈一擊投奔主公,是不是有詐呢?不可不防啊!

然而,對於太尉張定邊的忠言,陳友諒卻當成了耳邊風,並且悠悠地回了這樣一句話: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舊友願為內應,此君率軍去偷襲敵營,途中一細節知中計,悔之晚矣

元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的六月二十三日,深夜,陳友諒水陸大軍兵分三路,齊頭並進,以神不知鬼不覺的方式進發,目標直指朱元璋的老窩所在地——集慶。很快,陳友諒的大軍便到達了江東橋,此時夜半三更,漆黑一片,四周一片寂靜,唯有河水擊打聲帶來了些許生機。陳友諒揮了揮手,一名親信走上船頭,大聲喊著約定暗號:「老康,老康,老康!」聲音遠遠傳出去,良久,四周依然寂靜一片,並無回聲。這時陳友諒朝身邊的張定邊使了一個眼色,張定邊走向船頭,輕輕一躍,落到了那橋上,扎了一個馬步,挺胸收腹,大喝一聲「起」,雙掌猛然揮出拍打在橋欄上,張定邊只覺得雙手一陣鑽心的痛,那橋卻安然無恙。

「回主公,這是一座石橋。」

舊友願為內應,此君率軍去偷襲敵營,途中一細節知中計,悔之晚矣

「明明是一座木橋,怎麼變成了石橋了呢?」陳友諒嘴裡說著,臉色卻立馬變了,心裡暗叫道:「不好,中計了!」於是乎,他趕緊下令撤退。

然而,事情到了這種地步,已來不及了。果然,陳友諒一下撤退的令,數萬人馬轉身不是那麼容易的事,很快就亂成了一團。

就在陳軍大亂時,只聽見三聲炮響過後,埋伏在附近山上的朱軍開始發威了。頓時震耳欲聾的喊殺之聲鋪天蓋地而來。

形勢危急中,陳友諒不愧是身經百戰之人,只見他臨危不亂,一面命令船隊繞道而行,不準上岸,一邊把自己的親弟弟陳友仁叫來,吩咐道:「你來當應急先鋒,往龍灣撤軍!」

舊友願為內應,此君率軍去偷襲敵營,途中一細節知中計,悔之晚矣

事實證明,陳友諒關鍵時刻應變之舉還是很識時務的,船隊不靠岸,成功避開了朱元璋在河兩岸設下的天羅地網。往龍灣進軍,使全軍有了明確的退軍方向,不再漫無目的地亂竄。果然陳友仁也沒有令他哥哥失望,天亮時,陳友仁的先頭部隊衝破層層阻擋,來到了龍灣。隨後陳友諒的大部隊也成功抵達龍灣。這時,陳家軍早已餓得前腹貼後背了,陳友諒於是決定就地安鍋挖灶,煮飯的煮飯,休息的休息,準備填飽了肚子再伺機進攻。

然而,事實證明,這只是陳友諒一相情願的想法,這只不過是在尋找「安樂死」而已。因為這時朱元璋的主力便埋伏在龍灣後背的盧龍山(今南京獅子山)上,他們靜靜地觀看著陳家軍的舉動。眼看陳友諒是逃到了他設下的包圍圈內,眼看時機已經成熟了,朱元璋大手一揮,士兵們從四面八方殺向陳軍,領頭的是徐達和常遇春這對人見人怕的雙子星座。而這時,張德勝的水師也已追擊過來了。這樣一來,挾裹其中的陳家軍只有潰逃的份兒了。

舊友願為內應,此君率軍去偷襲敵營,途中一細節知中計,悔之晚矣

結果陳友諒的陳家軍被殲萬餘人,被俘兩萬餘人,手下大將張志雄、梁鉉、俞國興、劉世衍等投降,損失戰艦百餘艘,包括「混江龍」、「塞斷江」 等超級巨艦。

這是朱元璋以陳友諒的大勝,史稱龍灣大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飄雪樓主的歷史課 的精彩文章:

千年前,此國對一鄰國作戰慘敗!千年後,中國一地方現其殘部後裔
項梁起義後為什麼要立楚懷王?增范一句話道破玄機
皇姐跟皇帝一寵妃聯婚被拒,卻被另一寵妃撿漏,其子被廢悔青腸子
此諸侯王設下鴻門宴,一攝政王單刀赴會,過程太玄幻,結果太悲催
劉邦派第一說客酈食其說服不了魏豹,為何韓信出馬後,分分鐘搞定

TAG:飄雪樓主的歷史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