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岩得罪了誰?為何龐大的商業帝國頃刻間就倒塌了
背後的勢力派系不同:胡雪岩背後是左宗棠,盛宣懷背後是李鴻章。左宗棠倚重的是胡雪岩的「財」,李鴻章看中的是盛宣懷的「才」。胡雪岩為左宗棠平定疆亂、四處征戰籌餉、籌軍火,後期又幫他打理洋務,雖從中獲利頗豐,但每次都能在左宗棠最吃緊的時候救之於危難,靠得就是他雄厚的財力;而盛宣懷深入洋務運動,憑藉膽大心細的秉性、過人的政治才華、豐富的實操經驗與洋人兜轉鬥智,為李鴻章後期再洋務運動中一家獨大立下了汗馬功勞。但眾所周知,李鴻章比左宗棠在洋務運動中走得更久更深,影響和勢力也更大,這也許是決定「胡盛之爭」中盛宣懷獲得完勝的深層次原因。
盛宣懷先來了個「掐七寸」。胡雪岩每年都要囤積大量生絲,以此壟斷生絲市場,控制生絲價格。依靠某種東西時,就越受制於它。盛宣懷恰恰從生絲入手,發動進攻。他通過密探掌握胡雪岩買賣生絲的情況,大量收購,再向胡雪岩客戶群大量出售。同時,收買各地商人和洋行買辦,讓他們不買胡雪岩的生絲,致使胡雪岩生絲庫存日多,資金日緊,苦不堪言。
緊跟著,盛宣懷開始「釜底抽薪」,打現金流的主意。胡雪岩膽大,屬於敢於負債經營的那種人。他在5年前向滙豐銀行借了650萬兩銀子,定了7年期限,每半年還一次,本息約50萬兩。次年,他又向滙豐借了400萬兩銀子,合計有1000萬兩了。這兩筆貸款,都以各省協餉作擔保。
這時,胡雪岩歷年為左宗棠行軍打仗所籌借的80萬兩借款已到期,這筆款雖是幫朝廷借的,但簽合同的是胡雪岩,外國銀行只管向胡雪岩要錢。這筆借款每年由協餉來補償給胡雪岩,照理說每年的協餉一到,上海道台就會把錢送給胡雪岩,以備他還款之用。盛宣懷在此動了手腳,他找到上海道台邵友濂:「李中堂想讓你遲一點劃撥這筆錢,時間是二十天。」邵友濂自然照辦。
對盛宣懷來說,20天已經足夠,他已事先串通外國銀行向胡雪岩催款。這時,左宗棠遠在北京軍機處,來不及幫忙。由於事出突然,胡雪岩只好將他在阜康銀行的錢調出80萬兩銀子,先補上這個窟窿。他想,協餉反正要給的,只不過晚到20天。
然而,盛宣懷正要藉機給胡雪岩致命一擊。他通過內線,對胡雪岩調款活動了如指掌,估計胡雪岩調動的銀子陸續出了阜康銀行,趁阜康銀行正空虛之際,託人到銀行提款擠兌。
提款的都是大戶,少則數千兩,多則上萬兩。但盛宣懷知道,單靠這些人擠兌,還搞不垮胡雪岩。他讓人放出風聲,說胡雪岩囤積生絲大賠血本,只好挪用阜康銀行的存款;如今,胡雪岩尚欠外國銀行貸款80萬,阜康銀行倒閉在即。儘管人們相信胡雪岩財大氣粗,但他積壓生絲和欠外國銀行貸款卻是不爭的事實。很快,人們由不信轉為相信,紛紛提款。
擠兌先在上海開始。盛宣懷在上海坐鎮,自然把聲勢搞得很大。上海擠兌初起,胡雪岩正在回杭州的船上。此時,德馨任浙江藩司。德馨與胡雪岩一向交好,聽說上海阜康即將倒閉,便料定杭州阜康也會發生擠兌。他忙叫兩名心腹到庫中提出2萬兩銀子,送到阜康。杭州的局勢尚能支持,上海那邊卻早已失控。胡雪岩到了杭州,還沒來得及休息,星夜趕回上海,讓總管高達去催上海道台邵友濂發下協餉。邵友濂卻叫下人稱自己不在家。
胡雪岩這時候想起左宗棠,叫高達趕快去發電報。殊不知,盛宣懷暗中叫人將電報扣下。第二天,胡雪岩見左宗棠那邊沒有迴音,這才真急了,親自去上海道台府上催討。這一回,邵友濂去視察製造局,溜之大吉了。
胡雪岩只好把他的地契和房產押出去,同時廉價賣掉積存的蠶絲,希望能夠挺過擠兌風潮。不想風潮愈演愈烈,各地阜康銀行門前人山人海,銀行門檻被踩破,門框被擠歪。胡雪岩這才明白,是盛宣懷在暗算他。不久,一代紅頂鉅賈胡雪岩在悲憤中死去。
面對胡雪岩這樣的強敵,盛宣懷如果採用「慢戰」,胡雪岩可以應付裕如,絕不會破產。他採取速戰法,抓住胡雪岩的要害,突然出手,胡雪岩的現金流一時中斷,偌大的基業突然崩潰。
對後世的影響不同:胡雪岩最大的影響不是阜康票號,而是幫助左宗棠收復新疆,維護了祖國統一,從這個角度看,胡雪岩間接成為了「民族英雄」。他雖涉及洋務,但入世不深,不能擺脫商人唯利是圖的利益驅動型,對推動資本主義在中國萌芽有一定的積極作用;而盛宣懷又不同,他查賬導致了全國性的金融風暴,為革命製造了經濟動因。他強推「鐵路國有化政策」,直接導致了四川的保路運動,引發了辛亥革命。他為了終結革命又把袁世凱推上了台,結果袁世凱倒打一耙,直接把清政府送進了歷史的塵埃,從這個角度看,他是朝廷的忠臣,但也是推翻清政府的「功臣」。過去把他簡單地說成是「官僚買辦」,這樣有失公允,他是舊中國第一代資本主義近代化的奠基人,也是舊中國新興資產階級的領袖人物。從對推動社會發展的車輪來講,顯然盛宣懷出的力更大,他創造了近代中國的「十個第一」,實在是走在近代中國尖端。
備註:以上圖片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將儘快刪除相關內容。
※捍衛南疆虎鐵血將軍劉永福出生
※成吉思汗用屍體攻城 手段殘忍絕不是你想的那樣
※手持人頭殺人不眨眼 連晚清高官都忌他三分!
TAG:趣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