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海灣戰爭離奇數據:美軍80%裝甲車戰損是自己人打的

海灣戰爭離奇數據:美軍80%裝甲車戰損是自己人打的

今天來討論一個嚴肅的話題:空中作戰時如何識別目標,有的讀者會認為,那有什麼難的,用雷達掃描一下就不行了,事實卻並非如此,機載雷達雖然可以作為一種目標探測的手段,但用於識別目標卻很不可靠。這是因為機載雷達掃描出來的目標是一個一維相,也就是一些閃爍的電磁波點狀圖案,機載雷達照射目標的角度不同、對手飛機的空速不同,這個一維相會呈現較大的差異。

將一維相提取特徵之後,仍然不能得到足夠精確的目標屬性,特別是敵我屬性至關重要,一旦識別錯誤就有可能造成嚴重後果,第四次中東戰爭中埃及軍隊一共擊落了89架以色列飛機,但同時也擊落了69架己方飛機,真是替敵人立了大功。而在海灣戰爭中,美國戰死的士兵有25%是被自己人消滅的,80%裝甲車被自己人消滅。這些事實無不反映出敵我識別的重要性。

筆者向大家介紹二次雷達系統時提到這種系統和敵我識別器類似,今天就來說一下這個敵我識別器,這也可以視為一種工作在L波段的二次雷達,其目的是通過自動化手段判別敵、我和中立目標屬性。經典的敵我識別系統屬於電子應答式,其基本原理是當雷達發現目標後,詢問機向目標發送一串特定頻率的的詢問信號,由於這種頻率是事先約定的,因此對方可接收到該信號,詢問機將該信號解碼識別後,用另一個特定的頻率發射加密信號,雙方完成對接和識別,而敵機則不能回答詢問信號。詢問機的天線每掃描一次可發出數百個詢問信號,自動檢測上千個編碼,可以準確的判斷敵我,完成目標識別。

但敵我識別不僅涉及我方目標識別(學術語言稱合作目標識別),也涉及非合作目標識別,例如中立目標,雙方無法進行信息互動,就只能利用多種感測器聯合識別了。這裡所說的多種感測器包括雷達、紅外輻射、聲音信號、光信號、GPS信息等,但這種識別往往從採集信息到處理信息需要經過大量計算,系統機構十分複雜,不確定因素很多,因此識別主要還是要靠敵我識別器。

海灣戰爭時,美軍規定,空中戰機攻擊目標前,必須除敵我識別器外再獲取一種以上證據方可對敵方目標實施攻擊,如敵我識別器失效,則必須獲取兩個以上其他證據,但問題在於敵我識別器失效並非罕見。即便在今天,美軍敵我識別器有效率也不超過95%,這個識別概率根本不夠用,因為美軍在海灣戰爭里光美軍飛機就2000餘架,聯軍總共超過5000餘架,非北約裝備體系飛機敵我識別器並不兼容。

同時,以5%識別器失效概率計算,將會有250架飛機被認定為敵方飛機,而伊拉克空軍在整個戰場期間只被擊落了十幾架聯軍飛機(大多數埋沙子里或飛到伊朗去避免損失),如果按照敵我識別器結果攻擊目標,那伊拉克軍隊就要創造20:1的戰爭奇蹟了。而在空對地作戰時,由於地空敵我識別更困難,伊拉克和美軍裝甲部隊在交鋒前線互相交織,空地對攻擊無法識別目標,才導致了美軍損失80%裝甲車都是被自己人擊毀的笑話。

敵我識別的困難也並非存在於所有美軍飛機,當時美軍最先進的F-15C/D戰機充分運用了最先進的信息融合和特徵提取演算法,這些技術被集成到F-15C/D的火控系統中。使得該飛機的機載雷達在照射目標時,能夠探測到對手飛機進氣道中發動機的旋轉特徵,該特徵是一個周期性RCS回波,該特徵能反映出目標發動機的型號,進而讓F-15C/D實現了非合作目標識別。

當然這種識別也是比較原始的,在沒有敵我識別器配合時,不能靠孤證。美軍在海灣戰爭中最保險的戰術就是在預警機發現目標後,派出兩個飛機攔截,長機在前接近目標到光學設備可觀測距離,僚機在長機確認目標屬性後實施遠程導彈攻擊。幸虧伊拉克軍隊沒有太多的飛機迎戰,否則這樣的超視距作戰不要也罷。

隨著技術的發展,目前各國飛機雷達都開始普遍採取有源相控陣全相參體制,如F-22,該體制可以使用合成孔徑雷達模式對實現目標二維成像,圖像呈現雖然比較粗糙,但比一維成像的識別概率要大的多。不過這種模式必須需要雷達接收機積累足夠多的掃描波束,容易被敵人察覺。

因此從這個方面來看,假如我國未來和美軍打空戰,不妨以電子干擾設備干擾其敵我識別器工作,而後出動大量飛機與其空中編隊混戰,那樣即使F-22也不知道目標是敵是友,只能實施近距格鬥。一架F-22的近距格鬥能力只堪應付2架殲-10,結果當然於我有利。

全文完,謝謝閱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上的空母 的精彩文章:

為何反艦戰斧比拉斯姆好用一千倍?總共擁有七大獨特優勢
轟6為什麼備受青睞一直改進,配超遠程武器對方根本夠不著
美俄五代機尾噴管各有千秋,究竟誰的設計更加優秀
殲8大戰F22的精神是否可取?要以科學思維理性地看待
終於知道原來弱智也是可以通過性傳播的

TAG:雲上的空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