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味藥物關鍵的時候可以救命,但是現在很少用了!
大家都知道中醫治病的八法,主要有汗、吐、下、和、溫、清、消、補。這裡面有祛邪扶正之分,其中汗、吐、下就是屬於祛邪法,汗法就是用解表發汗的方法,祛除在表的邪氣;吐是用催吐的方法,促使人體吐出有害病邪;下法是通過瀉下的方法,驅逐胃腸間的各種病邪。這三種攻邪方法當中汗法、瀉法現在還是經常使用,只是吐法使用的場景大大減少,只在一些特殊的情況下才會是用到。
吐法,其實就是各種催吐手段,促使人體將體內尚未被吸收的有害物質嘔吐出來。這種方法不但中醫有,西醫一樣有。比如我們常見的在囑咐患者多飲一些水後,用壓舌板在舌根部按壓,促使病人產生嘔吐,在古代還有用鵝的羽毛伸入咽喉上部,促使病人嘔吐的方法稱為「探吐」。
除了上面這些,在中藥當中還有一類涌吐葯,服用後能刺激胃黏膜,可以使病人產生噁心嘔吐。這類藥物在使用的時候有嚴格的使用範圍,最重要的就是有害物質在胃中,還沒有被吸收。下面就向大家介紹幾個常見涌吐葯。
瓜蒂,又叫苦丁香,這味藥物十分常見,就是我們夏天經常吃的甜瓜(有的地方也叫香瓜)的果蒂,吃過的朋友知道甜瓜是甜而脆的,不會造成嘔吐,但是瓜蒂卻十分的苦,這種藥物可以刺激胃黏膜,是一種常見且常用的涌吐藥物。瓜蒂味苦、性寒,有毒,歸胃經,具有涌吐、祛濕熱的作用。對於一般用量如果是水煎服的話,用量為2.5-5g,入丸散的話,用量為0.3-1g。涌吐的作用前面已經提到了,就不多講。瓜蒂的祛濕熱作用,是可以用來治療濕熱黃疸的,可以用瓜蒂研末吹入鼻中,令黃水從鼻子中流出,起到祛濕退黃的作用,也可以單用瓜蒂煎湯服用,比如一物瓜蒂湯。
常山,為虎耳草科植物常山的乾燥根,其嫩葉稱「蜀漆」。味苦、辛,性寒,有毒。歸肺、肝、心經。具有涌吐痰飲、截瘧的作用。這個藥物對胃黏膜的刺激十分強烈,引起的嘔吐要比瓜蒂作用更劇烈,是古人常用的一種涌吐藥物。一般用量為5~9g。這個藥物還有治療瘧疾的作用,很多藥理實驗證明當中含有的生物鹼對瘧原蟲有強有力的作用,但是也因為它有引起劇烈嘔吐的副作用,病人很難接受,所以使用的比較少。
膽礬,又叫作石膽、畢石、君石,是硫酸鹽類礦物膽礬的晶體,或者人工製成的含水硫酸銅。味酸、辛,性寒,有毒。歸肝、膽經。除了涌吐的作用外,還具有解毒化濕、蝕瘡去腐的作用。這個藥物不僅是中醫將它列為涌吐葯,西醫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也將它作為涌吐葯使用,是洗胃時常用的一種藥物。因為服用膽礬後可以與胃黏膜表面的蛋白質發生作用,形成一層保護層,減少胃內毒物的吸收。使用時將0.1-0.3g的膽礬,溶解在幾百毫升的水中,然後飲用或者灌服,既可以達到洗胃的作用,又可以涌吐出有毒物質。
中醫常說「用藥如用兵」,使用涌吐葯就算得上是「傷敵一萬,自傷八百」的一種做法。但是,在很多極端的情況下,還是需要是用到這一方法,使用前一定要和患者及家屬做好充分的溝通,才可使用。
【本文由「金蘭中醫學社」新媒體獨家出品,系原創作品,圖片來源於網路。作者柳池,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科學吃零食有助於少兒生長發育,營養專家支招零食挑選
※這3個冠心病的誤區,會讓病情越來越重,你肯定都有!
※四位中醫名家之間的一段師徒佳話,這才是大師成長之路!
※白露節氣後,身體這幾個地方你還敢「露」嗎?
※現代人常有的失眠,罪魁禍首竟是這些!
TAG:金蘭中醫學社 |